银行净息差企稳
搜索文档
政策与市场共振,银行业净息差下行周期临近尾声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18: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净息差在2025年第三季度出现企稳迹象,可能正接近阶段性底部,行业趋势发生边际变化 [1][2][3] - 净息差企稳是资产端定价压力缓解和负债端成本管控成效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志着行业开始适应新利率环境 [1][4] - 银行业务结构加速转型,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盈利模式向“利差+中收”双轮驱动转变 [6][7] - 尽管出现企稳信号,但净息差绝对水平仍处历史低位,企稳基础需巩固,行业分化将加剧 [8][9] 净息差企稳迹象 - 中国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净息差为1.26%,与上半年水平持平,结束了自2023年上半年1.67%以来的连续下滑趋势 [1][2] - 江阴银行净息差为1.56%,较上半年环比上升2个基点,实现企稳回升 [2] - 宁波银行第三季度净息差为1.76%,与上半年末持平 重庆农商行净利息收益率从1.60%微降至1.59%,招商银行从1.88%微降至1.87%,降幅大幅收窄 [2] - 青岛银行净息差从1.72%收窄至1.68%,但收窄幅度已显著放缓 [2] 企稳原因:资产端与负债端新平衡 - 资产端贷款重定价冲击高峰可能已过去,LPR降幅显著缩小,新增贷款定价下行压力减缓 [4] - 银行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对冲定价压力,例如中国银行三季度公司贷款同比增长11.71%,远高于个人贷款0.56%的增速 [4] - 负债端存款成本管控成效显现,高成本长期限存款到期重定价带动负债成本下行 [4][5] - 中国银行存款结构优化,成本较高的公司存款增速3.68%低于成本更低的个人存款增速8.49% [5] 非利息收入崛起 -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达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占营业收入比重升至33.67% [7] - 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8.07%,其他非利息收入大幅增长22.24% [7] - 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轻资本业务成为银行新的战略高地,盈利模式转向双轮驱动 [7]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净息差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中国银行1.26%的净息差显示盈利能力依然承压 [8] - 经济复苏强度影响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仍是负债成本控制难点 [8] - 净息差更可能是在低位企稳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过程,而非大幅反弹或新一轮上升周期的起点 [8][9] - 银行未来分化将加剧,在负债成本管控、非息业务开拓、风险定价技术上具优势的银行将更快穿越周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