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
搜索文档
小小莼菜“长”成“绿色引擎”
新华网财经· 2025-11-14 11:01
产业选择与定位 - 公司立足当地海拔高、水质清、光照足的自然优势,选准莼菜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1] - 为选准产业方向,公司组织干部前往湖北利川、福建永安等地考察,并基于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及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一村一策”发展路径[5] - 通过开垦撂荒田,持续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11亩,用于打造莼菜基地[5] 运营模式与利益联结 - 公司采取“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并组建莼菜产业发展小分队进行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5][9] - 通过资源发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要素互补、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9] - 公司投入10万余元用于基地扩建及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种、药、肥、技、耕、种、防、收、购“九统一”综合配套服务[9] 产能与经济效益 - 目前莼菜种植基地已采摘莼菜250公斤,预计今年总采摘量可达1500公斤,收入可达15万元[9] - 村民每日可采摘莼菜10公斤左右,每人每月可因此增收400元[3] 品牌建设与未来发展 - 公司大力发展莼菜产业,并成功打响“水妹子”品牌[3] - 未来将持续推进“水妹子”品牌建设,打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迈进[10] 人才培育与能力提升 - 公司通过党校理论培训、专家讲学、实用技能演练等模式,对干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财务管理、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培训[7] - 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下,一批批乡村致富能手逐渐脱颖而出[7]
德州夏津苏留庄镇:土地“聚沙成塔”集体经济奏响振兴“新乐章”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14:24
合作社经营模式 - 党支部牵头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动员19户村民将332亩土地纳入统一经营 [2] - 实行"二八分红"标准 先保障村民每亩800元租地收入 剩余盈余按比例分红 [2] - 合作社所得收益全部投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 财务表现 - 今年上半年人均分红突破10000元 [2] - 通过规模化采购农资 每袋肥料至少节省10元 每亩地可节约开支80元左右 [3] - 发展庭院经济使参与的村民年均增收8000余元 [4] 管理机制 - 创新实行"三权分立"管理模式 党支部行使决策权 合作社行使管理权 村民行使监督权 [3] - 通过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微信群公示资金使用 采购价格和分红明细等全部账目 [3] - 提供入股自愿退股自由政策 以3年为周期 周期结束后可自主选择是否继续参与 [3] 资源利用 - 对171处废弃宅基地和闲置庭院进行全面清理平整 因地制宜种植果树 [4] -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将废弃宅基地转变为生态果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 -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构建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4]
云龙区黄山街道:以监督护航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10
老旧资产改造与集体经济提升 - 公司通过改造升级、修缮、再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特色资产,使老资产焕发新活力 [1] - 黄山垅社区集体经济以租赁型经济为主,重点收入来源为门面房租赁和农贸市场租赁 [1] - 部分基础设施老化、功能滞后导致承租方满意度下降,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制约集体经济发展 [1] 监督与制度保障 - 街道纪工委通过加强"三资"管理、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推行阳光政务等举措构建监督防护网 [1] -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为集体经济提供坚实保障 [1] 资产盘活与提质增效 - 公司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抓住城市重心东移机遇,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盘活与提质增效 [2] - 对民祥大厦、黄山新村8号楼等资产进行改造升级,显著提升商业价值并引入优质商户 [2] - 将旧商业楼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增加租金收入并创造就业机会 [2] 农贸市场优化升级 - 以民祥园农贸市场为示范点,优化摊位分区管理,增装电子智能检测设备 [2] - 打造"智慧农贸"特色品牌,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交易支付便捷化、市场管理精细化 [2] 集体经济成果 - 公司连续6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0万元,2024年集体资产净值累计达3.3亿元 [3] - 经济发展成果反哺民生,构建涵盖养老、教育、医疗、节日福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3] - 50岁以上成员每月可领取730元到890元养老金,高校学生可获1000元至3000元奖励金 [3] - 重大疾病患者享受一次性救助金,每季度及重大节日发放米、面、油等福利 [3] 未来发展方向 - 街道纪工委将继续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监督,护航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