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

搜索文档
通州石港:“三把钥匙”解锁集体经济增收密码
新华日报· 2025-06-11 05:24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 镇党委将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列为基层党建核心任务,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2024 年,全镇村营收入达1800万元,不仅夯实了农业农村发展根基,更为乡村振兴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提供了有力支撑。镇党委锚定"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用好用活"培优""抱团""强 基"三把钥匙,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提质培优"解锁"发展"密码 电商赋能"蝶变"。四港村经济合作社与上市公司中公教育(002607)集团、豆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股 成立南通市四港汇智科技有限公司。把准市场脉搏,积极发展"订单式"销售,开设"四港优选"供应链, 打造郭书记助农、石港小太阳等直播电商账号矩阵。"郭书记助农"首场试播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万元。 农文旅融合"出圈"。睹史院村发挥渔湾水乡湿地的资源优势,推动漫渔湾市外田园休闲文旅业态,招 引"咖啡+户外露营""米酒工坊+露天晒场""圣耕园+实践基地"等新兴农旅项目落户,串珠成链打造休闲 观光研学线路,打造"水韵卖渔湾,景秀田园村,人文睹史院,稻香陈窑里"农旅品牌, ...
盱眙:“发展十条”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新华日报· 2025-05-12 06:26
突出项目发展,振兴村级产业。聚焦特色项目,结合"龙虾、稻米、畜禽、螃蟹、蔬菜"五大产业集群, 支持村干部带头兴办稻虾种养集中区、果蔬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园等3个致富特色项目,带动党员群 众新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农村经济组织68个。大力发展文旅项目,支持沿百里画 廊、洪泽湖、天泉湖、军部纪念馆等27个重点村(社区),实施休闲民宿、生态渔庄、农业观光园、老鹅 餐厅、垂钓休闲等农旅项目47个,引进"又见天泉""雨山秾稼""桃您欢喜""清荷小院"等一批品质级乡村 民宿,持续提升乡村旅游承载量。探索项目实体化运营,推动官滩镇、黄花塘镇等先行试点,集聚形成 渔沟村淮光农业公司、黄花塘村苏淮碧水文化旅游咨询公司等21个村级强村公司挂牌运营。 近年来,盱眙县聚焦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制定落实党建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十条",在组 织引领、产业化发展、机制保障上同步发力,推动集体增收、人才集聚、产业兴旺、干部有为。 强化组织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强化镇(街道)党建办统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发挥,指导村(社区)党 组织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规划154项,编排发展项目220个。全面推行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设,实 ...
云龙区黄山街道:以监督护航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10
老旧资产改造与集体经济提升 - 公司通过改造升级、修缮、再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特色资产,使老资产焕发新活力 [1] - 黄山垅社区集体经济以租赁型经济为主,重点收入来源为门面房租赁和农贸市场租赁 [1] - 部分基础设施老化、功能滞后导致承租方满意度下降,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制约集体经济发展 [1] 监督与制度保障 - 街道纪工委通过加强"三资"管理、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推行阳光政务等举措构建监督防护网 [1] -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为集体经济提供坚实保障 [1] 资产盘活与提质增效 - 公司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抓住城市重心东移机遇,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盘活与提质增效 [2] - 对民祥大厦、黄山新村8号楼等资产进行改造升级,显著提升商业价值并引入优质商户 [2] - 将旧商业楼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增加租金收入并创造就业机会 [2] 农贸市场优化升级 - 以民祥园农贸市场为示范点,优化摊位分区管理,增装电子智能检测设备 [2] - 打造"智慧农贸"特色品牌,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交易支付便捷化、市场管理精细化 [2] 集体经济成果 - 公司连续6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0万元,2024年集体资产净值累计达3.3亿元 [3] - 经济发展成果反哺民生,构建涵盖养老、教育、医疗、节日福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3] - 50岁以上成员每月可领取730元到890元养老金,高校学生可获1000元至3000元奖励金 [3] - 重大疾病患者享受一次性救助金,每季度及重大节日发放米、面、油等福利 [3] 未来发展方向 - 街道纪工委将继续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监督,护航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3]
补短板要立足实际
经济日报· 2025-04-18 06:08
与发达省份比,甘肃省村集体经济总量小、底子薄、起点低。但仅用一年时间,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 倍增;倍增之后,还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亮眼的背后,是甘肃各级各部门精准把握住了一个关键 点:因地制宜。 立足省情实际,建一套有活力的机制。正因为发展基础薄弱,在甘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只靠"农 口",而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此,甘肃健全完善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组织部牵 头与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机制。这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通 过将党建镶嵌在产业链上,持续引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立足基层实际,找一种可持续的模式。缺人才、缺资源、缺市场,是甘肃村级集体经济不强的重要原 因。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从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看,甘肃各地正是做到扬长补短,立足实际找准了 当地发展乡村产业的模式和路径。有基础的,延长产业链;有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缺人才的,引进 外部力量;缺市场的,借力企业打开局面。即便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也可以通过"强带弱""大带小"等 方式实现抱团发展。 立足工作实际,树一个能带动的"龙头"。凡是产业发展收益好、后劲足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都有个共 同点,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