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窗口发射

搜索文档
“老将”立“新功” 天问二号“专属座驾”有这些看点
新华社· 2025-05-29 21:33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技术特点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也可进行一箭多星或其他轨道卫星发射 [1] - 该火箭是我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型号长征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已成功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天链等多个重要载荷 [1] - 经过"双提升"工作后,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已提升至5.55吨,成为天问二号任务的理想选择 [2] 天问二号发射任务的技术突破 - 本次任务是长征三号乙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火箭分离速度需达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远超常规任务的每秒7.9千米 [1] - 针对小行星2016HO3体积小、引力弱的特点,火箭入轨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百万公里级差 [3] - 研制团队特别设置了末速修正系统,确保分离速度精确达标 [3] 发射窗口的高精度要求 - 任务发射窗口极为苛刻,连续3天每天仅有4分钟时间,且必须实现"零窗口"发射以节省燃料 [3] - 研制团队将原本3套火箭飞行程序简化为1套,显著提高了火箭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 [3] - 通过精心准备,成功实现"零窗口"按时发射,为任务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天问二号“零窗口”发射
新华社· 2025-05-29 09:12
天问二号发射任务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5月29日1时31分由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实现"零窗口"发射 偏差不超过1秒 [1] - 本次发射瞄准4分钟的"窄窗口" 既保证精准入轨 又节省后续任务燃料动力 [1] - 西昌发射场通过优化火箭测发流程 确保器箭测试、气象研判、燃料加注等环节零失误 低温加注系统缩短液氢液氧并行加注时长 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突破 - 该中心组建于1970年 55年间承担"嫦娥""北斗""风云""天问"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2] - 攻克低温火箭"零窗口"发射、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零秒脱落、腐蚀防护等关键技术 [2] - 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均具备高密度发射任务执行能力 [2]
刷新中国航天新速度!走近“零窗口”发射背后的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9 07:51
天问二号任务概述 - 中国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太阳翼正常展开,任务圆满成功 [1] - 天问二号是中国首次实施的行星际取样返回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后续将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3] - 2016HO3小行星可能蕴藏太阳系早期形成信息,有助于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 [5] 任务技术细节 - 天问二号搭载11台科学载荷,将研究天体地形地貌、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喷发物,并对小行星样品进行物理特性、化学和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研究 [9] - 任务将经历13个飞行阶段,返回舱预计2027年底着陆地球,完成回收后继续前往主带彗星311P [7] - 采用"零窗口"发射,窗口仅4分钟,对火箭可靠性要求极高,需考虑冗余措施和大系统接口协调 [12][14] 发射场与火箭技术 - 西昌发射场实现火箭常规推进剂和低温推进剂并行加注,加注时间比以往节省30% [26] - 发射场状态转换时间仅需3天,刷新中国航天速度 [26] - 发射场空调系统24小时值守,确保厂房洁净度,提升卫星可靠性与寿命 [21][22] 发射团队与保障 - 低温动力系统工作人员需持续高强度工作8小时,完成推进剂加注、发动机测试等复杂流程 [17] - 系统针对低温连接器脱落可靠性制定70余条应对措施,确保任务无差错 [19] - 西昌发射场今年以来连续取得9战9捷,累计经历100余发任务考验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