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运载

搜索文档
陕西航天动力保障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陕西日报· 2025-07-31 08:1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分别为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提供了固 体发动机和液体发动机。 7月27日18时03分,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 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采用"液体芯级+固体助推"的设计,运 载能力大于4.5吨。该运载火箭捆绑的4台直径2m/2分段固体助推发动机均由航天四院研制生产,单台发 动机推力可达120吨,使用维护方便、可靠性强、综合成本较低;航天六院为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提供 了两型主发动机,均为液体发动机,保障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沈谦) ...
日本主力运载火箭H2A完成最后一次发射
新华社· 2025-06-29 03:33
H2A火箭退役发射 - 日本主力运载火箭H2A完成第50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射,成功将地球观测卫星"呼吸GW"送入轨道 [1] - 发射地点为日本南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时间为当地时间29日1时33分,约16分钟后完成星箭分离 [1] - H2A火箭是两级式液体燃料火箭,全长53米,重289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4吨,低轨道运载能力10吨 [1] - 该火箭自2001年首次发射以来共执行50次任务,仅1次失败,但每次发射成本高达约100亿日元(6900万美元) [1] - H2A火箭退役后将由运载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的H3火箭接替 [1] "呼吸GW"卫星技术特点 - 卫星由日本环境省和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共同研发,主要承担全球温室气体和水循环观测任务 [2] - 搭载的高性能微波辐射计增加两个观测频带并提升原有频带分辨率,首次实现高纬度地区降雪量和降水量观测 [2] - 配备的温室气体排放测绘光谱仪能以更广范围和更高精度观测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氮 [2]
我国首次完成液体火箭发动机“九机并联”试车
快讯· 2025-06-20 15:20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试车成功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研制进展顺利 [1] - 试车过程中9台发动机按时序分批点火,完成推力调节、发动机摇摆等测试 [1] - 试车总推力超过750吨,各系统工作正常,发动机有序关机 [1]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技术参数 - 火箭为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具备一级重复使用能力 [1] - 起飞重量约570吨,全箭长度约66米 [1] - 运载能力不小于18.3吨 [1]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应用前景 - 计划今年首飞 [1] - 可支撑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的高密度发射 [1] - 适用于大型通信卫星发射以及各型飞船发射任务 [1]
祝贺!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环球网资讯· 2025-06-20 14:14
朱雀三号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于6月20日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 - 此次试车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试验复杂程度和对飞行状态的还原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 试车采用与首飞任务技术状态相同的箭体,全面覆盖箭地测发流程,验证全系统匹配性与流程合理性[3] 技术突破与工程意义 - 试车采用蓝箭航天自研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9机并联总推力达7542kN,各系统工作正常,发动机起动时序准确[5] - 试验实现多机同步起动、多级推进剂分配与燃烧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突破[5] - 为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首飞及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工程化落地奠定基础[5] 朱雀三号火箭技术参数 - 我国首型采用不锈钢箭体结构、具备一级重复使用能力的大型液氧甲烷火箭[6] - 起飞重量约570吨,全箭长度约66米[6] - 一级配置九台天鹊-12A发动机并联工作,配备辅助动力系统与可展开栅格舵,具备可控回收着陆能力[6]
“星舰”爆炸
第一财经· 2025-06-19 21:47
星舰36号飞船爆炸事件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36号飞船在例行静态点火测试时发生严重爆炸 爆炸时间为美国中部时间18日23时01分54秒(北京时间19日12时01分54秒)[1] - 爆炸现场监控视频显示 火箭瞬间变成巨大橘红色火球 当地媒体证实测试现场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公司表示事故为"重大异常" 无人员伤亡 已启动应急预案[1] - "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可重复使用的两级组成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1] - 上个月底"星舰"第九次试飞中 第一级助推器已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虽进入太空但随后失控[1]
“星舰”爆炸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20:25
星舰爆炸事件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36号飞船在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严重爆炸,无人员伤亡 [1] - 爆炸发生时间为美国中部时间18日23时01分54秒(北京时间19日12时01分54秒),现场监控显示火箭瞬间变成巨大橘红色火球 [1] - 公司称事故为"重大异常",基地已启动应急预案,未对附近社区造成危险 [1] 星舰技术参数 - 火箭总长约120米,直径约9米,由可重复使用的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和第二级飞船组成 [1] - 设计目标为运送人员和货物至地球轨道、月球及火星 [1] 历史测试记录 - 上个月第九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爆炸,第二级飞船虽进入太空但最终失控 [1] - 本次爆炸发生在为第10次试飞做准备的静态点火测试阶段 [1] 注:文档2内容与公司和行业无关,已跳过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首次在国际航展展出
新京报· 2025-06-17 11:5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参展巴黎航展 - 公司在第55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展示了长征六号甲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系首次在国际航展中展出[1] - 展品还包括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乙、长征八号等运载火箭模型和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小型通信卫星模型[1] - 通过视频和多媒体展示了探空火箭、通信卫星、遥感卫星产品及应用,以及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的发展[1]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 -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1] - 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1] - 可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1]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2] - 继承现役长征系列火箭高效的单芯级串联构型,具有简单、可靠、任务通用性好等特点[2] - 提高了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多星座组网能力[2] - 将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了一个新台阶[2] 商业发射成就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城公司共完成商业发射101次[2] - 发射了74颗国际商业卫星(含14次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和5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及261颗国内商业卫星[2] - 提供52次搭载发射服务,将29颗国际载荷(含2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和127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2] 巴黎航展背景 - 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创办于1909年,每两年举办一次[2] -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会之一[2]
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同步建成投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7 06:07
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进展 - 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验证关键技术并为首飞奠定动力基础 [1] - 试车覆盖飞行任务剖面,验证增压输送系统与发动机协调匹配性及多系统接口正确性 [1] - 试车考核推进剂加注泄出流程、多机并联循环预冷、力热环境特性等技术 [1] - 标志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首飞冲刺阶段 [1]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 - 试验中心全面竣工并通过试车考核,具备200吨级发动机测试及400吨级动力系统综合测试能力 [2] - 试验中心适应批量生产和动力研发验证需求,对商业火箭可回收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2] - 试验中心被列入2023年广东省重点项目,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核心位置 [2] 力箭二号配套设施建设 - 甘肃酒泉发射场技术准备厂房和专用发射工位将近期建成,实现"出厂即发射"一体化模式 [2] - 发射场具备批量存储、快速响应、滚动备份特点,大幅缩短商业火箭发射准备周期 [2] - 力箭二号超级工厂投用后将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完善液体火箭生产链供应链 [2] 地方政府支持 - 从化区鳌头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为航天产业贡献力量 [2]
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首飞将发射轻舟初样试飞船
快讯· 2025-06-12 10:15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 公司研制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 - 该试验是力箭二号工程研制阶段的重大标志性地面试验之一 [1] - 试验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 [1] - 为首飞发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1] - 确保了火箭飞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入轨精度就像从北京投篮命中上海篮筐
环球网资讯· 2025-05-30 06:58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技术能力 - 长三乙火箭作为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并具备一箭多星或其他轨道卫星发射能力 [1] - 该火箭经过2020年"双提升"工程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可靠性显著提高 [1] - 长三乙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分离速度需超过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千米),远超常规任务的7.9千米/秒 [1] 天问二号任务技术挑战 - 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对火箭入轨精度要求极高,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秒 [2] - 天问二号探测器是我国发射的飞行速度最快的探测器,入轨精度比以往探测器高一倍 [2] - 任务难点在于极高速度下确保入轨精度,研制团队采用迭代制导和末速修正技术进行实时调整 [2] 航天工程发展现状 - 长三乙火箭作为长征三号甲系列中运载能力最强的型号,已参与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 [1] - 此次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团队通过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成功 [2] - 火箭性能提升与新型制导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取得重要突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