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部解读新一轮NDC顶层设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20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框架 - 提出“1+3+3”一揽子目标,涵盖绝对量减排、重点领域和重要制度的系统性目标 [1]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2] - 到203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2030年延续并强化的量化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2]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2] 新提出的三个定性指标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 -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2] - 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 [2]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部署 - 首次明确将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4] - 在甲烷控排方面,能源、农业、废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控排行动稳步推进 [4] - 修订并发布《煤层气排放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煤矿瓦斯浓度限值由30%收严到8% [4] - 发布《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控排措施和管控目标 [5]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激励企业控排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5] - 已发布涉及甲烷利用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方法学 [5] -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等6项涉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方法学已完成征求意见,有望在年底发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