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部解读新一轮NDC顶层设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20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框架 - 提出“1+3+3”一揽子目标,涵盖绝对量减排、重点领域和重要制度的系统性目标 [1]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2] - 到203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2030年延续并强化的量化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2]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2] 新提出的三个定性指标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 -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2] - 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 [2]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部署 - 首次明确将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4] - 在甲烷控排方面,能源、农业、废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控排行动稳步推进 [4] - 修订并发布《煤层气排放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煤矿瓦斯浓度限值由30%收严到8% [4] - 发布《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控排措施和管控目标 [5]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激励企业控排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5] - 已发布涉及甲烷利用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方法学 [5] -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等6项涉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方法学已完成征求意见,有望在年底发布 [5]
专访马骏:银行要把握好NDC 对转型金融的催化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06:24
全球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 - 全球绿色投融资规模增长,资金集中涌入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纯绿"领域,而钢铁、化工、交通等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项目面临融资瓶颈,资金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1] - 转型金融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焦点,转型产业占经济比重远大于纯绿产业,在政策、标准和能力到位后,转型金融业务有望爆发式增长 [1] - 国际上《G20转型金融框架》包括五大支柱、二十二条原则,中国央行已编制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目录,多地出台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 [1] 金融机构转型金融实践与挑战 - 转型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银行尚未建立相关内部业务流程,核心问题包括如何准确识别符合条件的客户和项目 [2] - 湖州已累计发放约200亿元转型融资,河北在钢铁领域有约200亿元转型贷款案例,但多数地区仍是空白 [2] - 银行需加强内部能力建设,解决"获客"难题,部分银行通过行业专家培训企业,帮助企业认识转型金融的长期效益 [3]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与转型金融 - 中国将在COP30前公布2035年NDC目标,明确未来十年温室气体排放绝对降幅,各地区、行业和企业需制定短中期低碳转型方案 [4] - NDC目标发布后,转型金融将成为企业必需品而非可选项,金融机构需及时把握机遇,完善业务流程和服务能力 [4] 金融机构ESG信息披露现状 - 42家上市银行披露ESG报告,但多数未完全达到ISSB要求,碳相关信息披露存在三方面不足:碳核算(范围3披露少)、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评估(量化不足)、转型计划披露(目标和措施缺失) [5][6] - 全球ESG披露标准不统一,存在数百套不同要求,ISSB发布的可持续披露准则正成为统一国际标准的重要基础 [7] 中国ESG信披统一框架发展 - 中国财政部制定以ISSB准则为基础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目前为框架性、自愿性标准,未来部分内容可能成为强制披露要求 [8][9] - 预计未来该框架将逐步细化,对强制披露内容实施要求并公布时间表,确保同类企业披露要求一致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