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绿色长城计划

搜索文档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29
项目概况 - 中毛共建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东部戈壁荒漠 通过防治荒漠化、民生改善和技术人才培养助力应对自然环境挑战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1] 技术成果 - 项目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 其中4公顷沙地经中国固沙技术治理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绿洲[3] - 采用光伏扬水系统(光伏板发电驱动水泵)和土壤墒情智能监测系统(白色柱状测量装置)实现智能灌溉 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至数据中心[3] - 引入"树种球"技术(直径3-5厘米含肥料水分的土坷垃包裹树种)使飞播植物在无人工干预下综合成活率超40%[6] - 2024年12月签署共建1万公顷碳汇林谅解备忘录 计划推广标准化区域治理样板[6] 农业产出 - 2024年园区收获约900公斤蔬菜水果 免费提供给周边15个村庄约6000名村民[2] - 成功在沙地种植苏丹豆、茄子、西红柿、甜瓜、西瓜及阿拉伯金合欢树苗、珍珠粟、埃及酸叶木苗等作物[2] 合作机制 - 形成"科研机构(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优势企业(中碳森林等)+示范基地"三元协同机制[5] - 新疆生地所提供示范区建设与技术支持 中碳森林公司推动荒漠化防治中国经验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结合[3][6] 社会效益 - 为45名当地技术人员完成绿化技术培训 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5] - 帮助当地畜牧业青年掌握水泵操作、滴灌调试和苗木种植技术[5] 战略规划 - 项目作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 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11国共建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森林防护带)有机结合[2][7] - 毛方计划将项目打造为非洲示范项目 在毛里塔尼亚其他地区及非洲国家推广[5]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新时代中非合作)——探访毛里塔尼亚中非绿色技术公园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00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以东约1.5小时车程的荒漠地带,占地4公顷,涵盖防沙阻沙区、经济果林区、蔬菜种植区、牧草区及家禽养殖区 [1][3] -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是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非洲绿色长城重点区域沙漠化防治实用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的具体实践 [3] - 已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其中4公顷经中国固沙技术治理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的绿洲 [3] 技术应用与成果 - 采用光伏扬水系统(光伏板驱动水泵)和智能灌溉系统,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测量土壤水分、温度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实现精准灌溉 [3] - 2023年园区产出900公斤蔬菜水果,免费供应周边15个村庄约6000名村民 [2] - 在20亩试验区域通过飞播技术种植阿拉伯金合欢等植物,综合成活率达40%以上 [5] 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 - 形成"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示范基地"三元协同机制:科研机构负责技术研发,企业提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证推广技术 [4] - 已为45名当地技术人员完成绿化技术培训,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 [4] - 中碳森林资源公司引入"树种球"技术(直径3-5厘米的肥料水分包裹体),提升荒漠树种存活率 [5] 未来规划与区域影响 - 2024年12月签署共建1万公顷碳汇林谅解备忘录,计划复制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经验 [5] - 项目作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横跨11国、宽15公里、长7000公里的防护带)的示范案例,推动中国治沙技术与非洲需求结合 [2][5] - 毛里塔尼亚政府计划将项目经验推广至全国,并纳入中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框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