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荒漠化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新时代中非合作)——探访毛里塔尼亚中非绿色技术公园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00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以东约1.5小时车程的荒漠地带,占地4公顷,涵盖防沙阻沙区、经济果林区、蔬菜种植区、牧草区及家禽养殖区 [1][3] -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是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非洲绿色长城重点区域沙漠化防治实用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的具体实践 [3] - 已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其中4公顷经中国固沙技术治理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的绿洲 [3] 技术应用与成果 - 采用光伏扬水系统(光伏板驱动水泵)和智能灌溉系统,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测量土壤水分、温度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实现精准灌溉 [3] - 2023年园区产出900公斤蔬菜水果,免费供应周边15个村庄约6000名村民 [2] - 在20亩试验区域通过飞播技术种植阿拉伯金合欢等植物,综合成活率达40%以上 [5] 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 - 形成"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示范基地"三元协同机制:科研机构负责技术研发,企业提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证推广技术 [4] - 已为45名当地技术人员完成绿化技术培训,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 [4] - 中碳森林资源公司引入"树种球"技术(直径3-5厘米的肥料水分包裹体),提升荒漠树种存活率 [5] 未来规划与区域影响 - 2024年12月签署共建1万公顷碳汇林谅解备忘录,计划复制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经验 [5] - 项目作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横跨11国、宽15公里、长7000公里的防护带)的示范案例,推动中国治沙技术与非洲需求结合 [2][5] - 毛里塔尼亚政府计划将项目经验推广至全国,并纳入中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框架 [6]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挂牌 将打造6个实践示范基地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53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成立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挂牌成立,是落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的重要举措 [1] - 该中心将打造特色沙产业、沙生植物繁育、水土流失治理等6个实践示范基地 [1] - 与中亚国家在荒漠化防治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培训交流、智库建设等 [1] 宁夏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成果 - 宁夏实施林草国际合作项目24个 [1] - 先后举办5届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 [1]
中国中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50
减贫合作 - 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揭牌,将发挥新疆区位、产业和技术优势,落实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合作项目,目标在粮食增产、就业改善、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成果 [3] - 中国与中亚减贫合作历史悠久,2023年中乌两国在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框架内设立首个减贫合作分委会,为减贫领域合作提供支撑 [3] - 未来合作需从实际出发,立足优势互补,注重可持续性,并覆盖更广范围,为全人类减贫事业作贡献 [4][5] 教育交流合作 - 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揭牌,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并在能源、农业、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联合科研 [6] - 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举行,成立中国—中亚产教融合联盟、全球教师发展学院中亚学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6] - 中国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进入快车道,高等院校在中亚开办分校,鲁班工坊蓬勃发展,未来将深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7] 荒漠化防治合作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揭牌,宁夏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创新研究,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领域深入合作 [8] - 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入开展联合科学考察,推进盐碱地治理和节水棉田示范区建设,得到当地民众高度肯定 [8] - 未来合作将聚焦耐旱、耐盐碱植物材料选育,荒漠化监测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国际培训和学位教育 [10] 贸易畅通合作 -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将促进贸易畅通、深化互联互通,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11]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提出六大优先合作方向,包括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愿简化贸易程序,升级投资协定 [11] -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快速发展 [12]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一些地方毁林毁草问题仍存在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16
荒漠化防治成效 -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 [1] - 2019年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指数分别为2.24和2.85,较2014年分别减轻0.04和0.21 [1] - 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65亿亩,封禁保护2794万亩,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40% [1] - "三北"工程区累计保留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5.05%提升至13.84% [2] 重点工程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 [3] - 东部歼灭战片区完成1422万亩治理,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 [3] - 中部攻坚战片区完成4776万亩治理,黄河"几字弯"生态改善 [3] - 西部阻击战片区完成3970万亩治理 [3] 国际合作与示范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国家,贡献全球最大增绿量 [1] - 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共建国际知识管理中心 [5] - 成立中阿、中蒙防治合作中心,建立东北亚防治网络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内蒙古通辽市违法开垦草原超3600亩,奈曼旗整改期间新增违法占用林地326亩 [5] - 陕西榆林市水土流失治理进度滞后,定边县和绥德县仅完成"十四五"目标的54%和68% [5] - 青海久治县2023年黑土坡修复项目区植被存活率低,地表大面积裸露 [6] 生态修复科学观点 - 防沙治沙需长期坚持,消除人为活动负面影响后沙漠化土地可恢复生产力 [6] - 地表植被保护是减缓荒漠化的核心,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已西移300公里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