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荒漠化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50
减贫合作 - 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揭牌,将发挥新疆区位、产业和技术优势,落实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合作项目,目标在粮食增产、就业改善、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成果 [3] - 中国与中亚减贫合作历史悠久,2023年中乌两国在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框架内设立首个减贫合作分委会,为减贫领域合作提供支撑 [3] - 未来合作需从实际出发,立足优势互补,注重可持续性,并覆盖更广范围,为全人类减贫事业作贡献 [4][5] 教育交流合作 - 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揭牌,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并在能源、农业、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联合科研 [6] - 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举行,成立中国—中亚产教融合联盟、全球教师发展学院中亚学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6] - 中国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进入快车道,高等院校在中亚开办分校,鲁班工坊蓬勃发展,未来将深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7] 荒漠化防治合作 - 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揭牌,宁夏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创新研究,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领域深入合作 [8] - 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入开展联合科学考察,推进盐碱地治理和节水棉田示范区建设,得到当地民众高度肯定 [8] - 未来合作将聚焦耐旱、耐盐碱植物材料选育,荒漠化监测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国际培训和学位教育 [10] 贸易畅通合作 -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将促进贸易畅通、深化互联互通,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11]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提出六大优先合作方向,包括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愿简化贸易程序,升级投资协定 [11] -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快速发展 [12]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一些地方毁林毁草问题仍存在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16
荒漠化防治成效 -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 [1] - 2019年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指数分别为2.24和2.85,较2014年分别减轻0.04和0.21 [1] - 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65亿亩,封禁保护2794万亩,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40% [1] - "三北"工程区累计保留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5.05%提升至13.84% [2] 重点工程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 [3] - 东部歼灭战片区完成1422万亩治理,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 [3] - 中部攻坚战片区完成4776万亩治理,黄河"几字弯"生态改善 [3] - 西部阻击战片区完成3970万亩治理 [3] 国际合作与示范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国家,贡献全球最大增绿量 [1] - 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共建国际知识管理中心 [5] - 成立中阿、中蒙防治合作中心,建立东北亚防治网络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内蒙古通辽市违法开垦草原超3600亩,奈曼旗整改期间新增违法占用林地326亩 [5] - 陕西榆林市水土流失治理进度滞后,定边县和绥德县仅完成"十四五"目标的54%和68% [5] - 青海久治县2023年黑土坡修复项目区植被存活率低,地表大面积裸露 [6] 生态修复科学观点 - 防沙治沙需长期坚持,消除人为活动负面影响后沙漠化土地可恢复生产力 [6] - 地表植被保护是减缓荒漠化的核心,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已西移300公里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