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
搜索文档
非遗为桥,保护遗产不仅是为了延续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专业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9:58
沙龙核心观点 - 沙龙汇聚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国文化机构、知名高校及科技企业的50余位中外代表,共同探讨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挑战与未来 [3] - 会议倡议深化非遗保护领域全球合作,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多样化立体化传播生态,提升非遗在国际社会的可见度与影响力 [5] - 沙龙印证非遗是普通人的生活智慧,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母语,保护遗产是为了携手开创多元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5] 非遗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静态符号,而是推动本土现代化和文明互鉴的活态资源 [3] - 非遗凝聚地方社会的情感纽带与生活智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别于西方工业化模式的独特路径 [4] - 非遗作为文化身份与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正通过社区的再创造与数字化传播,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更加鲜活亲切的文化形象 [4] 非遗保护的实践与案例 - 塞尔维亚通过制定专项法律、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参与和传承人扶持计划等方式构建非遗保护系统工程 [3] - 泰国南隆社区青年作为遗产创新者,利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使文化遗产成为社区发展内生动力的案例 [4] - 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了百万数字文化体验场景计划,以数字化手段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向国际舞台 [4] 非遗传播的未来方向 - 非遗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地方社区实践,注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发挥创新力量 [5] - 应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包容开放的协同机制,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多样化立体化传播生态 [5]
中外嘉宾在京共话非遗国际化传播新路径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19:32
沙龙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专业沙龙,于9月24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 [1] - 该沙龙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城市文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的系列专业沙龙之一 [1] - 活动汇聚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塞尔维亚中心等机构代表,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京东方等科技企业代表,共计5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 [1] 非遗保护的国际理念与实践案例 - 沙龙聚焦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理念,中国于2004年加入该公约 [2] - 塞尔维亚通过制定专项法律、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参与和传承人扶持计划等方式构建非遗保护系统工程 [2] - 案例分享包括以中餐为载体探讨非遗在促进跨文明对话与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以及拉丁美洲探索以人为中心、以社区为载体的本土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2] 数字技术在非遗传播中的应用 - 中外嘉宾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帮助非遗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被看见、被参与、被理解” [3] - 泰国南隆社区青年作为“遗产创新者”,运用数字创新和再造诠释等传统焕新方式,让文化遗产成为改善生计、旅游发展与文化认同的引擎 [3] - 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了“百万数字文化体验场景计划”,旨在通过打造100个标杆性数字文化体验场景和100万个泛在化体验场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并走向国际舞台 [3] 非遗传承的未来路径展望 - 与会人士认为非遗保护与传播应遵循《公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地方社区实践,并注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3] - 未来应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发挥创新力量,并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领域的全球合作 [3] - 目标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多样化、立体化传播生态,提升非遗在国际社会的可见度与影响力,使其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