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消费
搜索文档
虚拟热闹与“淘货”快感成推手
齐鲁晚报· 2025-10-27 23:26
中老年直播购物消费行为特征 - 长期缺乏陪伴的老年人非理性消费概率比普通群体高2.3倍,其中30%存在高频小额囤货行为[1] - 61.6%的受访者认为中老年人沉迷直播间购物是因感受到网购的便利和实惠[1] - 56.7%的受访者指出主播的笼络让老人产生与熟人打交道的社交感[1] 中老年直播购物心理动因 - 部分消费者极度享受在主播营造的稀缺氛围中,凭借眼力与手速抢到宝贝的过程,获得廉价娱乐和消费掌控感[1] - 沉迷直播购物的初衷往往不是为了购物,而是图个热闹,对主播亲切呼唤和评论区互动弹幕的虚拟氛围很受用[1] 针对相关消费行为的应对策略 - 若消费金额不大且未影响正常生活,可将其视为类似钓鱼、打牌的精神寄托型娱乐消费[2] - 出现成斤购买或过度透支等迹象时,需与父母认真沟通分析利弊[2] - 可通过赠送权威文玩书籍、观看文博纪录片、博物馆之旅等方式提升长辈鉴赏力,从而自然辨伪存真[2]
人民日报:盲卡盲盒哪能“无拘无束”
快讯· 2025-06-20 09:56
盲卡盲盒行业现状 - 盲卡凭借"未知惊喜"卖点迅速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走红[1] - 盲盒火爆后盲卡成为新兴消费热点[1] - 非理性消费现象普遍部分儿童单次消费达数百至数千元[1] 产品功能演变 - 盲卡从简单收藏功能演变为儿童青少年社交圈的"硬通货"[1] 行业监管问题 - 存在未成年人沉迷背后的"商业陷阱"与监管滞后问题[1] - 专家建议完善立法对盲卡盲盒出台严格规章制度[1] - 需细化监管规则增设技术监管条款[1] 监管建议措施 - 建议建立市场监管、网信、教育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1] - 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交易[1] - 对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