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术

搜索文档
“小”戏票撬动文旅“大”市场 “非遗+”点亮“夜经济”激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04 14:13
文旅融合与非遗文化 - 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场演出使用16-30余条提线,演员通过精湛技艺吸引观众 [5] - 2023年泉州木偶剧团演出超900场,观众超40万人次,表演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7] - "先抢戏票,再订机票"成为游客常态,木偶戏带动文创、餐饮、住宿业繁荣及城市形象提升 [7][8] 古城活化与夜经济 - 泉州古城金鱼巷通过非遗快闪表演(如南音)、特色美食和品茗活动吸引游客,该巷有近千年历史 [10] - 中山路2.5公里骑楼建筑融合闽南红砖与西式风格,定期举办结合AR特效的非遗演出 [12][14] - 2024年古城酒店入住率保持在80%以上,夜间文旅活动显著提升游客停留时长 [14] 特色美食与产业规模 - 泉州牛排融合八角、咖喱等中西香料,形成独特风味,成为游客必尝美食 [15][17] - 2024年当地成立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餐饮产值达622亿元 [19] - 姜母鸭等老字号与街头小店共同构成泉州古早味体系,显著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19][20] 非遗创新与游客体验 - 新创排剧目《哪吒·绝地反击》广受好评,满足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需求 [3][5] - 非遗快闪、AR特效演出等技术应用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增强互动体验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