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食之都

搜索文档
“小”戏票撬动文旅“大”市场 “非遗+”点亮“夜经济”激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04 14:13
文旅融合与非遗文化 - 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场演出使用16-30余条提线,演员通过精湛技艺吸引观众 [5] - 2023年泉州木偶剧团演出超900场,观众超40万人次,表演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7] - "先抢戏票,再订机票"成为游客常态,木偶戏带动文创、餐饮、住宿业繁荣及城市形象提升 [7][8] 古城活化与夜经济 - 泉州古城金鱼巷通过非遗快闪表演(如南音)、特色美食和品茗活动吸引游客,该巷有近千年历史 [10] - 中山路2.5公里骑楼建筑融合闽南红砖与西式风格,定期举办结合AR特效的非遗演出 [12][14] - 2024年古城酒店入住率保持在80%以上,夜间文旅活动显著提升游客停留时长 [14] 特色美食与产业规模 - 泉州牛排融合八角、咖喱等中西香料,形成独特风味,成为游客必尝美食 [15][17] - 2024年当地成立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餐饮产值达622亿元 [19] - 姜母鸭等老字号与街头小店共同构成泉州古早味体系,显著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19][20] 非遗创新与游客体验 - 新创排剧目《哪吒·绝地反击》广受好评,满足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需求 [3][5] - 非遗快闪、AR特效演出等技术应用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增强互动体验 [10][14]
淮安:舌尖上的南北交响,运河畔的千年风华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16:30
地理与历史背景 - 淮安位于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兼具南北特色,是运河文明的重要枢纽[2] - 春秋时期邗沟的开凿和隋唐漕运发展使淮安成为"南船北马"的交通要道,促进南北食材与烹饪技艺融合[12] - 明清时期淮安作为漕运枢纽达到鼎盛,形成"七省咽喉"的繁华,推动淮扬菜系成熟[12] 淮扬菜特色与地位 - 淮扬菜以"清鲜平和、咸甜适中"为风格,拥有1300多道名菜,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数量全国设区市最多[5] - 刀工技艺极致,如2厘米厚方干需切至透光薄片,三套鸭需整禽脱骨;火候控制精准,如狮子头慢炖1.5-2小时,软兜长鱼需猛火快炒[21][22] - 1949年新中国开国第一宴以淮扬菜为基准,奠定国宴"质朴、清鲜、醇和"基调[21] 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 2021年淮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认证,实施"一县一特"策略:盱眙龙虾门店1.7万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品牌价值达353亿元;洪泽湖大闸蟹节全球知名[23] - 通过国际美食周(美日法等国)、《味道淮扬》百集央视纪录片、连续25届盱眙龙虾节等立体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23] - 打造御码头美食街、里运河文化长廊等载体,融合美食体验与运河文化[25] 代表性美食与食材 - 特色菜品包括软兜长鱼、开洋蒲菜、白袍虾仁(洪泽湖白条虾)、平桥豆腐、钦工肉圆等[15] - 本地食材优势显著:456万亩水域与700万亩耕地支撑小龙虾(盱眙)、大闸蟹(洪泽湖)等地理标志产品[18] - 小吃文化丰富,如河下古镇岳家茶馓、老淮城长鱼面、文楼汤包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