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发布:广东领跑行业大变革,预制菜进入“规范+创新”新周期!
中国食品网· 2025-07-29 10:47
行业盛会 - 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开幕,吸引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超千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企业及采购商参与 [1] - 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品牌赋能"等关键词,探讨产业升级方向,并发布《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 [1] 政策规范 - 2024年国家六部门明确预制菜定义,禁用防腐剂,推动行业从"无标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2] - 政策实施后,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的33.8%降至27.3%,企业注册增长率从683.8%骤降至147.8%,行业加速洗牌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将达7490亿元 [3] - 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驱动",供应链能力(如冷链物流)成为核心竞争力 [4] 区域分布 - 广东预制菜产业领先,百强榜中21家企业来自广东(占比21%),上海、湖南、山东、浙江各有9家上榜 [13] - 广东依托产业链优势,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如盆菜、潮汕卤味),并率先突破超低温锁鲜等技术 [13] 企业格局 - 百强榜前三位为双汇集团(84.36分)、海底捞(83.35分)、温氏食品(83.06分) [6] - 食品加工企业占比58%,餐饮与农林牧渔企业各占20%,零售端仅占2%,反映"强生产、弱渠道"的行业现状 [16] 技术趋势 - 未来行业将向智能化(如AI质检)、高端化(健康型产品)和国际化(RCEP市场)方向发展 [18] - 广东预制菜出口覆盖全球六大洲,东南亚成为新增长引擎 [18]
餐饮专业化与家庭品质化 预制菜产业进入价值跃升期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预制菜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阶段 行业初期侧重产能扩张和市场份额抢占 现阶段更聚焦产品品质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 [1] - 市场需求呈现"餐饮专业化"与"家庭品质化"双轨并行特征 连锁餐饮依赖预制菜保障口味稳定性和出餐效率 家庭消费者追求便捷同时注重营养与口感 [1] 行业挑战 - 缺乏统一标准化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原料选用、加工工艺、添加剂使用等标准不一 [2] - 供应链透明度不足 食材种植养殖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信息难以追溯 影响消费决策和市场信任 [2] 解决方案框架 - 构建"标准—技术—信任"三位一体发展生态 海实利牵头推动行业质量分级体系和智能化供应链建设 [3] - 质量分级体系涵盖感官品质、安全指标、理化特性、加工工艺、原料溯源、添加剂使用六大维度 [4] - 分级体系通过生产端投入提升、市场端优质优价、消费端选择简化三条路径推动产业升级 [5] 供应链创新 - "彪杆国际集采直销平台"采用"技术+集采直销"模式 建立供应商与采购商双向信用对等体系 [6] - 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资源 通过AI大数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支持预制菜企业高效对接国际供应商 [6] - 推动中国食品标准国际化 将国内标准融入全球供应链管理以获取国际认可 [6] 企业实践案例 - 海实利质量分级体系具体指标包括红烧肉质软烂度、汤品清澈度等感官标准 以及蛋白质含量、维生素损失率等理化指标 [4] - 平台运营案例显示国内企业可通过AI系统直接对接国外奶酪供应商 并精准识别终端客户需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