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
icon
搜索文档
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中国预制食品必须完成的功课【和君新消费】
搜狐财经· 2025-11-19 23:54
引言:当"预制菜"变成"信任考题" 2025年中秋,杭州某高端酒店的婚宴现场,新人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话:"花了12万办的'定制婚宴', 端上来的'招牌狮子头'咬开是散的,'梅菜扣肉'加热后缩成了一团——问服务员,说是'中央厨房预制 菜,复热即可'。"这条朋友圈在社交平台发酵后,评论区满是共鸣:"不是反对预制菜,是反对把'工业 化速食'包装成'现做品质'。""花高价买的不是仪式感,是对'吃'的敷衍。" 这场风波不是孤例。从西贝"预制菜占比超80%"的争议,到袁记云饺"现包馅料实为冻品"的曝光,再到 校园配餐、连锁快餐的"预制菜隐瞒",中国预制食品行业正陷入一场"信任泥沼":消费者谈预制色变, 企业抱怨"躺枪",行业在"规模扩张"与"价值认同"间摇摆不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危机的根源,从来不是"预制菜本身有问题",而是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逻辑,与消 费者对"食品"的期待发生了根本错位——当企业把预制菜当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工具",消费者却 在寻找"安全、有温度、承载生活意义的食物";当行业沉迷于"规模竞赛",消费者已在追问"这口饭, 有没有用心做"。 要让预制食品赢回信任,中国企业必须完成五门"必修课":从" ...
8.21亿主力资金净流入,预制菜概念涨1.05%
证券时报网· 2025-11-19 16:44
截至11月19日收盘,预制菜概念上涨1.05%,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10,板块内,44股上涨,国联水产、 益客食品等20%涨停,獐子岛、大湖股份、天马科技等涨停,盖世食品、ST岭南、通威股份等涨幅居 前,分别上涨8.03%、4.30%、4.14%。跌幅居前的有大东方、永辉超市、三江购物等,分别下跌 7.35%、5.02%、4.86%。 今日涨跌幅居前的概念板块 | 品 | | --- | | 002321 | 华英农 | 10.03 | 5.95 | 5613.18 | 12.96 | | --- | --- | --- | --- | --- | --- | | | 业 | | | | | | 002696 | 百洋股 | 10.01 | 9.67 | 5233.75 | 21.34 | | | 份 | | | | | | 002069 | 獐子岛 | 10.10 | 12.47 | 3937.57 | 10.26 | | 000798 | 中水渔 | 9.96 | 2.31 | 3926.43 | 37.30 | | | 业 | | | | | | 002702 | 海欣食 | 2.57 | 19.32 | ...
预制菜如何消解成长烦恼
新华网· 2025-11-18 12:4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预制菜能好吃?""价格能透明不?""先解决科技与狠活吧!"……"西贝事件"余波未平,近期,一 则关于网络餐饮服务应实施"明厨亮灶"等举措的征求意见稿,又让预制菜话题升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工业与冷链的发展,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预制菜亮相大众餐桌。据艾媒 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当餐饮行业日趋工业化,预制 菜为何难以摆脱争议?其背后是消费者认知的偏差,还是产业发展必然经历的阵痛?此次争议再次引发 业内和公众的思考。 消费者的三大槽点 "少了些锅气!"家住杭州屏风苑的李阿姨一直对预制菜没有好感。她已习惯每天赶早市买菜做饭, 只为那一口"热腾腾的新鲜"。 记者走访发现,公众对预制菜的第一大槽点便是"不好吃"。 比如"下班到家已经天黑了"的刘女士,一边跟记者说着话,一边用"酸菜包+冻鱼片",3分钟整出一 道酸菜鱼,再用微波炉"叮"一下端出一盘红烧肉。 销售员小楼成天在外跑,出租屋里也没像样的地方做饭,经常用预制菜应付。 他们对菜品的评价都是"快是真快,但真的不咋好吃"。 预制菜的第二大槽点是,绝大多数餐饮机构 ...
标题:潍坊:民营经济“狂飙”背后,藏着政企关系的“天花板”级操作
搜狐财经· 2025-11-15 16:12
2025年,潍坊民营经济交出一份"炸裂"成绩单:新增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2家山东民营企业200强,9家企业闯入中国制造业500强;民营经济贡献全 市六成GDP、七成投资、八成税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1459家,甚至超过不少省会城市。更令人惊叹的是,潍坊规上工业企业达4758家,产值营收 双破1.2万亿,农林牧渔总产值全省第一,跨境电商五年暴涨百倍……这座山东"小城",凭什么让企业"能打"到这种程度?蹲完潍坊第六个"企业家日"暨第 六届企业家大会,答案逐渐清晰:潍坊把政企关系玩成了"合伙人模式",用"面子+里子+生态"的组合拳,让企业敢闯、政府敢托底,最终实现双向奔赴。 3. 要素不卡壳:土地、人才"定制化"供应 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单列,审批快得惊人;人社局搞"订单式培训",企业缺技工,职业院校直接开班,毕业生"毕业即上岗"。一位扩产企业主说:"在潍 坊,政府比我们还急项目进度。" 生态托举:从"单打独斗"到"热带雨林"式成长 面子给足:尊重企业,不是口号而是"接地气"的行动 商人最在意"被看见、被重视",潍坊深谙此道。将每年11月1日设为"企业家日",绝非走过场发奖状,而是让企业"有问题真能找到管 ...
2块钱一餐,“禁止新鲜肉菜”,他开的预制餐厅没人反对
36氪· 2025-11-14 18:19
公司概况与商业模式 - 公司为一家仅销售预制菜的实验性小店,位于成都武侯区一条小巷,自2024年7月15日开业,每天仅营业三小时,平均每天接待二三十人 [5][14] - 商业模式独特,不设明火厨房,所有餐品均为工业包装的半成品和预制菜,价格区间为最便宜的热干面2元至最贵的单品笋子烧牛肉浇头13元,明确表示不打算赚钱,更像是一场实验 [1][5][14] - 采用面对面、板前料理式的吧台设计,操作过程对顾客完全透明,明码标价售卖预制半成品,价格低于一桶方便面,旨在测试市场接受度 [14] 产品表现与客户反馈 - 产品获得部分顾客认可,有湖北顾客评价2元热干面有80%的家乡还原度,另有附近小区居民在三个月内光顾不下十回,并主动增加单品份量 [1] - 店主认为工厂标准化工艺能超越普通餐馆厨师,例如其店内13元的预制笋子烧牛肉浇头,声称成都90%的面馆现烧都达不到其味道 [9] - 小店反馈显示,当代年轻人对方便食品和工业食品有天然接受度,关键驱动因素是物美价廉 [16]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预制菜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616亿元,并以每年20%-35%的增速持续扩张,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7490亿元 [20] - 行业渗透率提升,中国饭店协会2024年调研数据显示,全国有61.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经常购买预制菜,较2022年上升22个百分点,25至40岁年龄段接受度高达73.8% [16] - 餐饮业预制化是明确趋势,尤其在烤肉店、小吃等业态中基本全预制化,核心驱动力是低毛利环境下对成本控制和产品标准化的需求 [6] 技术与认知演变 - 预制菜技术持续迭代,急冻技术从零下二三十度发展到零下几十度,能迅速抑制微生物生长,无需添加防腐剂,正规大厂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远严格于街头厨房 [10][11] - 公众对预制菜存在认知误区,如认为其必然便宜或难吃,但实际上连锁餐饮采用预制菜的首要目的是标准化与供应链管控,而非单纯节省成本 [13] - 行业监管趋严,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明确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并推进覆盖生产、冷藏、冷链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13] 行业观察与辨别方法 - 基于长期观察,总结出现炒与预制的辨别方法:炖、蒸、烧类菜品若难吃(如没炖软、调味不均)反而可能是现做的,因为手艺是稀缺的,而工厂会聘请顶级厨师设计配方以确保大批量产品味道稳定 [7] - 炒菜最容易通过“锅气”分辨,料理包无法复制美拉德反应带来的风味,但碗碗菜、自选快餐等多用半成品炒制 [9] - 在清炖菜品上,可通过肉质细微差别辨别,如预制羊肉可能更松散或微红,冷冻鸡肉肉质更紧但失去部分嚼劲 [9]
食用油、预制菜:吃顿好饭,这么难? | 新刊发售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4 11:04
中餐现代化与预制菜转型 - 餐饮业从20年前的蓝海变为红海,线上低价竞争与消费认知变化推动预制菜成为中餐品牌规模化的关键工具 [3] - 中央厨房作为核心设施,与现炒相比能让人力减半、面积缩至三分之一,减少损耗并提高效率 [3] - 行业与公众存在认知鸿沟:企业视中央厨房为预处理环节,消费者将一切非现炒归入“预制菜”,概念混乱引发信任危机 [3] 餐饮业态发展趋势 - 观点认为未来餐饮业将呈现低端餐饮预制化与高端餐饮现制化的分化趋势 [9] - 外卖平台深刻影响消费习惯,决定了2.7亿人吃什么、以何种价格和速度就餐 [6] - 云贵川bistro作为近期流行菜系,其走红背后有明确的推手力量,为餐饮业带来新变化 [7][8] 行业挑战与核心矛盾 - 中餐的灵魂在于“锅气”与烟火气,这是预制菜难以复制的味道与文化核心 [4] - 当前行业处于焦灼状态,从业者对预制菜转型态度谨慎,甚至出现创始人在刊物付印前不愿署名的情况 [1] - 餐饮业标准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一片“灰色地带”,需要直面而非避讳分歧 [2][5]
预制菜31股集体走强 京东双十一官宣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1:20
行业整体表现 - 预制菜等权指数在11月1日至12日期间走势强劲,于12日达到年度新高1081.99点 [1] - 同期指数31家成分股全线上涨,呈现普涨格局 [1][3] - 全国处于存续状态的预制菜企业数量超过7.4万家,且仍在快速增长 [1] 市场结构与格局 - 预制菜市场约70%的份额集中于B端,下游餐饮业利润普遍下降使其需求承压 [1] - 行业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看好渠道触达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和供应链完整的公司 [5] - C端市场因食品安全与知情权问题难以打开,但《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有望改善现状 [1] 重点公司股价与市场表现 - 巴比食品月涨幅达24.63%,年涨幅达89.11%,领跑板块 [3][4] - 惠发食品与福成股份月涨幅分别为15.90%和11.98% [3][4] - 广东成分股表现稳健,国联水产月涨4.82%,深粮控股和广州酒家月涨幅分别为4.58%与1.59% [3] 领先企业业务模式与战略 - 巴比食品加盟门店总数达5934家,单店收入6.75万元,同比提升4.84%,并布局宠物食品赛道寻求新增长点 [5] - 惠发食品聚焦构建“特色食品供应链平台”,其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1.77%至844.51万元 [6] - 国联水产战略聚焦食品主业,剥离上游业务,2024年其94.80%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 [9] 企业财务业绩分化 - 双汇发展以39.5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位居榜首,金龙鱼以27.49亿元紧随其后 [7][8] - 安井食品、新希望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9亿元和7.60亿元,广州酒家为4.49亿元 [7][8] - 板块内仍有8家公司亏损,其中国联水产亏损7.99亿元 [8] 行业增长驱动与渠道动态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7490亿元 [10] - 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749亿元,十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或超10% [10] - 京东零售正式成立预制菜食品业务部,为C1级核心部门,标志着其布局进入自有品牌深度打造新阶段 [1][10]
京东零售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部门负责人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搜狐财经· 2025-11-11 19:01
公司战略升级 - 京东零售正式成立预制菜食品业务部,该部门为C1级核心部门,与3C数码、家电家居事业群并列 [3] - 新业务部负责人AndyTian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标志着预制菜业务被提升至集团战略核心层面 [3] - 业务重心从早期的品类运营、品牌合作,全面转向自有品牌商品开发,开启自有品牌深度布局新阶段 [3] 业务发展历程与目标 - 公司自2017年即开始布局预制菜,生鲜部门组建专业运营团队 [3] - 2019年至2023年间,公司与眉州东坡、西贝等知名餐饮品牌达成合作与独家定制 [3] - 公司曾明确三年打造多个亿级销售品牌的目标 [3] 业务聚焦与产品规划 - 新成立的预制食品业务部将聚焦菜肴、主食、烘焙等品类的自有品牌开发 [3] - 致力于通过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结合中国饮食文化,打造差异化、高品质的预制食品解决方案 [3] 渠道与市场策略 - 预制菜自有品牌布局将实现多场景赋能,服务C端消费者与B端客户 [5] - 同时为七鲜超市、华冠折扣超市等线下门店及“七鲜小厨”相关业务提供货源支持,形成全渠道协同效应 [5] - 举措契合“生鲜引流,标品盈利”的零售逻辑,把握行业“B端主导、C端加速”的发展趋势 [5] 供应链核心优势 - 公司拥有成熟的冷链体系支持预制菜发展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运营约60个专门针对生鲜、冷冻和冷藏食品的温控冷链仓库,运营面积约40万平方米 [5] - 布局自营七鲜小厨和成立新业务部,对冷链系统、技术和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也成为倒逼京东冷链加速升级的契机 [5] 行业机遇与战略定位 - 此次战略升级是对万亿级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 [5] - 践行了公司“围绕供应链展开业务”的核心战略原则 [5]
南农晨读 | 万亩方间 沃野流金
南方农村报· 2025-11-11 10:33
预制菜行业 - 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5165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1万亿元 [6] - 食品添加剂是预制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对其存在忧虑 [5][7] 区域乡村振兴举措 - 佛山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整合特色文旅资源并培育新业态 [9] - 汕尾发挥生态优势优化旅游路线,加快"土特产"与"农文旅"全链条发展以促农民增收 [10] - 中山提升岐江河沿岸风貌并改造游船码头,推动"美丽河"向"经济河"转变 [11] - 肇庆统筹"土特产"开发与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走工农商旅并举的特色化发展路子 [12] - 清远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与文旅,通过政企合作推进重点项目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3] - 潮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推进重点工作 [14] - 揭阳聚焦海洋产业,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4] - 云浮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与典型镇村建设,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5] 农业科技与活动 - 第六届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发展论坛暨第十届农业节水科技奖颁奖大会于11月8-9日在广州举办 [16][18] - 大会由相关协会及奖励委员会主办,多位部委及地方水利部门官员出席并致辞 [19][20][22][25][26][27] 特色农产品与品牌 - 2025阳澄湖大闸蟹广东专场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活动聚焦品牌升级、标准发布与市场开拓 [31][32][33] - 肇庆高要区被誉为"中国肉桂之乡",年种植面积超70万亩;德庆县肉桂种植面积超60万亩,产值超20亿元 [37][38][39][40] - "2025年广东农业企业品牌价值50强评价"活动申报进入冲刺阶段,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发起 [42][43][44][45] 教育帮扶 - 驻化州市新安镇帮扶工作队聚焦教育领域,开展系列活动以提升乡村教育均等化水平 [46][47][48][49]
预制菜概念上涨2.65%,8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0 16:30
预制菜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11月10日收盘,预制菜概念板块整体上涨2.65%,在概念板块涨幅中排名第6位 [1] - 板块内共有100只个股上涨,其中惠发食品、巴比食品、浙江东日股价涨停,盖世食品、君亭酒店、家家悦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78%、8.11%、7.44% [1] - 部分个股出现下跌,大湖股份、百洋股份、千味央厨跌幅居前,分别下跌0.49%、0.43%、0.07% [1] 板块资金流向 - 预制菜概念板块当日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3.59亿元 [2] - 板块内54只个股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8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超过5000万元 [2] - 格力电器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居首,达2.96亿元,国光连锁、步步高、永辉超市紧随其后,分别净流入2.66亿元、1.57亿元、9565.42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国光连锁、惠发食品、浙江东日的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位居板块前列,分别为24.57%、16.11%、14.69% [3] - 资金流入比率较高的个股还包括巴比食品(13.48%)、家家悦(11.43%)、格力电器(11.35%)等 [3][4]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板块内部分个股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通威股份净流出额最大,为3810.98万元,金字火腿、仙坛股份、大湖股份净流出额分别为3664.63万元、1318.52万元、1114.30万元 [8] - 资金流出比率较高的个股包括豫园股份(-13.36%)、仙坛股份(-13.39%)、湘佳股份(-11.58%)和金字火腿(-19.2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