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目标

搜索文档
好书推荐 |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的“大通胀时代”生存手册
点拾投资· 2025-07-20 08:07
通胀的历史与成因 - 近年西方国家通胀被视为多重外部冲击叠加的结果,包括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飙升[1][2] - 二战后美国取消价格管制导致1946年通胀率达18.1%,1947年降至8.8%,1949年价格回落,类似短暂通胀也出现在1950-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2] - 20世纪70年代通胀失控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及货币政策的失效[4] 通胀目标制的挑战 - 通胀目标制自20世纪80年代末面临挑战,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典型滞后期为两年[5] - 中介目标(如货币总量和汇率)与通胀关系不稳定,导致政策传导机制失效[5] - 通胀目标制弱化了中间目标的重要性,政策利率变化对预期的影响成为关键[6] 泰勒规则与前瞻性方法 - 泰勒规则建议政策利率根据通胀偏离目标(每1%通胀偏离调整0.5%利率)和产出缺口(每1%缺口调整0.5%利率)进行调整[9][10] - 泰勒规则的产出缺口衡量标准存在大幅调整风险,前瞻性不足[11] - 前瞻性方法(预测目标)依赖未来通胀和失业预测调整政策利率路径,但缺乏实时反馈机制[15][16] 货币与通胀的关系 - 货币增长异常迅速时期需被识别,通胀持续最终取决于货币政策是否适应价格上涨[23] - 公众对货币的信任影响通胀,失去信任可能导致通胀失控(如罗马银币贬值和法国革命时期)[25] - 政府倾向于选择通胀作为解决财政困境的手段,因其可减轻债务负担[27][30] 通胀的社会与政策影响 - 通胀随机制造赢家和输家,金融知识丰富者和债务人受益,现金持有者和弱势群体受损[31] - 补贴和价格控制无法根治通胀,需解决货币宽松的根源问题[32] - 恶性通胀比温和通胀更容易控制,因后者可能被外部冲击掩盖而长期存在[34] 政策框架与规则 - 基于规则的政策框架有助于公众预测政策调整,稳定市场预期[35] - 货币政策应主导财政政策,避免通过印钞资助预算赤字[36] - 经验法则比预期更重要,可帮助判断通胀趋势和央行公信力[37] 通胀的实时判断与测试 - 政策制定者难以区分短期通胀风暴和长期通胀问题,缺乏预测未来的能力[38] - 四项测试可评估通胀风险:制度变化、货币过度、风险轻视和供给条件恶化[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