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共担模式

搜索文档
一月内5银行连发 “外贸第一城”稳外贸有了新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0:30
5月28日,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5月份以来,已先后有深圳中行、深圳工行、深圳建行、进出口 银行深圳分行和微众银行等5家银行机构推出"金融稳外贸"相关措施。针对外贸企业"短周期,高频交 易"的特点,部分机构推出了"政银保企"的跨界合作产品。 深圳是"全国外贸第一城",2024年深圳进出口4.5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跃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同比增长16.4%。进口、出口均为历史新高。 南方财经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在稳外贸下,全国"外贸第一城"深圳的金融业正在密集推出措施。 对于"微贸贷"的首期投放目标,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王悦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该产品属于银行 同业间的转贷款业务,预期首期投放额度为10亿元以上。 据介绍,微众银行目前外向型企业客户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而"微贸贷"是在原"微业 贷"的基础上,针对外贸小微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业务所做的尝试。 在发放端方面,微众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杨恺表示,由于进出口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转贷资 金,"微贸贷"在定价上可以做到最低2.88%的利率,期限上也比较灵活。在风控方面,依托于口岸的外 贸数据、中信保的历史保单履约情况等,使得外贸企业的 ...
社论丨发挥金融支持民企的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02:09
文章核心观点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通过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号召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破解民企融资难题,构建全周期、多维度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关乎市场经济活力再造的系统工程,随着相关举措实施完善,民企融资环境有望优化,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 [1][4]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降低民企融资门槛 - 建立新型信用评估体系,考察企业家人品、产品、押品,分析水表、电表、海关报表,将民企信息转化为可量化信用数据,用数据信用替代抵押担保 [1] - 运用金融科技重塑服务边界,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延伸核心企业信用,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突破物理边界,重构信用传递机制 [1] 金融持续支持服务民营经济 - 建立金融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平滑机制,如央行推出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提供较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2] - 商业银行通过授信滚动管理保证民企研发周期内资金连续性 [2] - 构建政府 + 银行 + 保险的风险共担模式,保障商业可持续性 [2] - 商业银行将民企贷款占比纳入 KPI 考核并提升权重,配套实施尽职免责制度,营造“敢贷愿贷”氛围 [2] - 监管部门设置“两增两控”监管指标,从制度层面形成硬约束 [2] 生态再造构建金融新秩序 - 运用供应链金融重塑产业生态,搭建“产业云平台”,基于真实交易数据发放贷款,实现三流合一,破解“三角债”难题 [3] - 完善数字新基建,打造“金融数据港”,归集相关部门数据,实现企业画像秒级生成,助力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底层操作系统 [3] - 应用 ESG 理念作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3] 资本市场缓解民企融资困境 - 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扩大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覆盖面 [4] - 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全链条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 [4] -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对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起到催化作用,构建全周期融资链可解决民企不同生命周期资金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