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分级分类规定

搜索文档
壹快评丨预制菜既不该被妖魔化,也不能走向过度西餐化
第一财经· 2025-09-13 17:09
预制菜行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美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75.6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合同农业原料供应体系占全美农产品市场18.3% [2] - 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日元,市场占有率超20%,24%上班族依赖便利店预制食品解决三餐 [2] -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1489亿美元,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但市场渗透率不足15%,远低于美日等国60%的渗透率 [2] 行业标准与监管缺口 - 国家六部门2024年3月联合发布通知界定预制菜范围,排除中央厨房菜肴、速冻主食等类别,但该规定为部门规章而非强制执行国家标准 [3] - 消费者认知与政策存在差距:消费者普遍认为即食、即热、即烹食品属预制菜,而政策将中央厨房产品排除在外 [3] - 全国25个省市出台预制菜发展文件,上海、江西等地制定26项地方标准,但缺乏统一国家标准 [6] 消费者权益与市场矛盾 - 消费者反感源于知情权与选择权未保障:高价预制菜与现制心理预期产生落差,且价格未体现成本优势(预制菜可降低12%-15%原料成本) [4] - 消费群体错位:主力客群为35岁以下上班族、老年及独居人群,但35岁以上消费者抵触非现制菜品 [3][4] - 品质信任危机:2025年央视3.15曝光"槽头肉"事件,反映行业存在劣质食材、过度添加剂及虚高价格问题 [7] 行业发展路径建议 - 需建立国家标准:建议基于26项现有地方标准,由六部委牵头制定全国统一标准 [6] - 推行餐厅分级分类:通过资质认证明确标识预制菜餐厅,区分现制与预制菜服务 [8] - 控制深加工比重:应减少微波加热型产品,回归中央厨房热火烹饪模式,保留中餐个性化特色 [9]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预制菜渗透率达70%,便利店凭预制菜单品可实现30%以上利润率,核心优势为食品安全保证与个性化口味 [5] - 美国通过预制菜产业整合分散农产品供应链,缩短田间到消费端距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