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综合体

搜索文档
文和友异地扩张失效:一场注定失败的商业冒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21:12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文宾从摆炸串地摊起步,三个月达成日营业额3000-4000元目标,随后升级为老长沙油炸社门店[4] - 2012年开设"老长沙龙虾馆"并融入复古元素,成为文和友雏形,后通过明星效应成为长沙网红打卡地[4] - 2018年跨界餐饮综合体,在长沙海信广场开设占地2万平方米、7层楼的超级文和友,集合百余家小吃商家[4] - 2020年获得唐人神7000万元投资,启动异地扩张,先后在广州太古汇(5000平方米)、深圳(超2万平方米)开设分店[5][6] 经营现状 - 长沙大本营表现稳健:"五一"期间人流量达数万人次,较平日翻倍[3] - 广州文和友运营4年后提前结束租约,原址已进入装修改造阶段[2][7] - 深圳文和友现存10余家商户,仅笨萝卜等湖南品牌维持客流,高峰期多数店铺冷清,超5万首日排号盛况不再[7][8] - 太原钟楼街1990试营业初期火爆,春节后热度消退人流下降[2] 扩张困境分析 - 异地复制模式单一:广州、深圳门店沿用长沙复古风格,仅替换本地小吃品牌,未能有效融合当地文化[6][8] - 招商能力受质疑:深圳商铺租金达1200-1500元/平方米,被指价格畸高且招商团队强势[10] - 供应链与标准化短板:缺乏成熟商业综合体所需的选址、设计及运营能力,专业度落后于本地运营商[3][11] - 产品定位模糊:既未突出湘菜特色又未真正本土化,导致消费者体验割裂[8] 资本与市场反馈 - 2020年2月获加华资本1亿元投资,2021年6月完成B轮5亿元融资,红杉中国、IDG等头部机构参与[6] - 消费投资人批评其缺乏"帕累托改进":体验感不及游乐园、小吃性价比低、餐饮无特色,内生增长动力不足[9][10] - 深圳商户撤场率高:润园四季等本土品牌退出,替换为湖南菜系后仍难聚客[7] 战略反思 - 管理层承认文化适配失误:在广州既想保留湘菜又想融入本地文化导致定位混乱[8] - 创始人转向强调长沙文化自信,未来计划更突出原汁原味的长沙特色[8] - 行业观点指出其忽视成本效率与回报率,过度依赖情怀而缺乏市场敬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