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食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那些买东西会看食品标签的人,看的究竟是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1:04
食品标签解读技巧 - 配料表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高 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不按顺序排列 建议避免前3位含白砂糖、果葡糖浆、蔗糖的产品 全麦粉/粗粮粉排名越靠前说明膳食纤维含量越高 [1] - 营养成分表NRV%表示每100克食品提供的每日营养素占比 应选择蛋白质、钙等NRV%高的产品 钠、脂肪等NRV%低的产品 例如某奶酪蛋白质NRV%51%优于32%的产品 钙NRV%144%优于50%的产品 [2] - 新国标强制标示糖、饱和脂肪酸和钠含量 成人每日添加糖应<50克 饱和脂肪酸<18.9-23.9克 食盐<5克 钠NRV%可换算为食盐占比 每日钠摄入量按1965毫克计算 [3][4] 食品标签新规升级 - 数字标签可通过扫码获取核心信息 一级页面禁止广告干扰 提升老年人和视力障碍者使用便利性 [6] - 必须同时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需明确标注"生产日期见包装"的具体位置 [7] - 强制标注8类致敏物质包括麸质、甲壳类、鱼类、蛋类、大豆、乳制品、花生等坚果制品 [8] - 禁止使用"0添加"等误导性宣传 但符合国标的产品可标注无糖(≤0.5克/100克)、低糖(≤5克/100克)、无反式脂肪酸(≤0.3克/100克)等 [9][10][11][14] 食品选择避坑指南 - 全麦/粗粮产品需核对配料表全麦粉排序 品名宣传可能不准确 [15] - 起酥类、派类食品通常脂肪含量高 "起酥"字样可作为筛选指标 [16] - 深炸工艺食品脂肪含量高 且可能含苯并芘等致癌物 [16] - 千层结构食品因使用奶油/糖浆隔层 普遍高糖高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