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骑行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骑行进阶,安全与文明同行(健身视野·服务站)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40
夜间骑行安全策略 - 前车灯亮度不低于300流明且后尾灯需带闪烁模式以增强可见性 [2] - 在车轮加装反光片并穿着反光条纹衣物使骑行者成为道路上无法忽视的存在 [2] - 主动避开无照明道路并通过导航软件选择安全路线 特别留意道路施工信息 [2] - 与停靠车辆保持至少一米距离以防车门突然打开 [3] - 路口直行时需保持警惕并用手势强调行驶意图以避免被转向车辆忽视 [3] - 夜间主动降低速度 在弯道和下坡路段保持双手可随时捏刹车的姿势 [3] - 湿度较大夜晚需注意金属井盖和斑马线等易打滑区域 过弯时身体保持垂直提升稳定性 [3] - 背包常备急救毯 高频哨子和小型应急灯以应对夜间救援难度高的情况 [3] 恶劣天气应对措施 - 雨中骑行制动距离延长至干燥路面2到3倍 需提前采用点刹方式避免轮胎抱死 [4] - 专业雨骑轮胎花纹设计能有效排水 多雨地区骑行爱好者可考虑使用 [4] - 积水深度超过花鼓中轴可能造成轴承进水 建议佩戴疏水涂层运动眼镜防视线模糊 [4] - 强风超过6级时需降低身体重心并握紧下把位以减少风阻 [4] - 逆风骑行时齿比调轻1到2档 保持踏频而非速度 特别注意桥梁和高楼间隙等风道区域 [4] - 大型货运卡车经过会产生气旋涡流 需提前做好准备保持直线行驶 [4] - 冰雪路段应立即下车推行 钉胎可提供更强抓地力但价格较高 [5] - 轮胎气压降低20%以增加接地面积 转向时避免大幅度倾斜车身并保持身体垂直 [5] - 冰雪天气需佩戴骑行手套兼顾保暖与操作灵活性 尤其刹车时更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 - 恶劣天气骑行后需立即清洁链条和传动系统防止雨水腐蚀金属部件 [5] - 检查刹车皮磨损情况避免潮湿环境加速损耗 车辆应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水分滞留 [5] 骑行礼仪与道路规范 - 超越前车时需在15米外摁铃提示并保持1.5米以上横向距离 [6] - 混合车道需主动为行人让行 遇到步行群体应减速至步行速度通过 [6] - 编队骑行时领骑者需用手臂动作传递路况信息 如下垂手掌代表减速 画圈提醒路面障碍 [6] - 编队车数控制在10辆以内 保持稳定骑行线路避免蛇形前进 [6] - 红灯时需停在停止线后不侵占行人过街区域 单脚着地节省空间 [6] - 临时停车时车辆需与相邻非机动车保持平行且车头朝向一致 不横在人行道 [6]
恳求各位外卖小哥,千万别在骑行头盔上装大耳朵大鹿角了
36氪· 2025-08-08 16:18
骑行头盔安全标准与认证 - 自行车头盔需符合GB 24429认证 欧洲标准为CE和EN1078认证 北美标准为CPSC认证 [5] - 德国和瑞士采用更严格的TUV和SGS认证标准 [6] - 摩托车头盔需符合国家标准《摩托车乘员头盔》 欧洲需ECE认证 美国需SNE认证 日本需TIS认证 [18] 头盔类型与适用场景 - 自行车头盔分为公路车头盔(轻便型/气动型) 山地车头盔(速降/越野/耐力赛) 通勤休闲头盔 儿童头盔 [9][10] - 摩托车头盔分为全盔(保护性最佳) A类半盔(平衡型) B类半盔(透气但保护性弱) [19][23][26] - 电瓶车头盔需按摩托车头盔标准选择 改装电瓶车时速可达50公里 接近摩托车速度 [31][32] 事故伤害数据与防护必要性 - 摩托车事故死亡率达59.6% 头部受伤占比近100% 颅脑损伤致死者占80% [16][17] - 非致命自行车事故中头部受伤占比33% 80000例急救案例中头部受伤为主 [2] - 时速40公里碰撞产生2000-6000公斤冲击力 远超人体100公斤承受极限 [17] 头盔使用规范与维护要求 - 头盔需正确佩戴:前沿与眉毛齐平 束带与下巴留两指空间 旋钮调整至牢固贴合 [11][13][14] - 自行车头盔使用年限约3年 摩托车头盔约3-5年 材质老化会导致保护性能下降 [7][8][29] - 禁止佩戴尺寸不当头盔:过小导致头晕 过大易脱落 需专人专用或定制 [27] 行业特殊现象与风险提示 - 电瓶车头盔装饰物(如动物耳朵)可能分散他人注意力 增加安全隐患 [33] - 儿童需年满12周岁方可合法骑车上路 建议在小区或公园骑行 [10] - 气动型公路车头盔几乎无通风口 专用于比赛场景 普通骑行建议选用透气型 [10]
@广大骑友 骑行如何更安全?来get正确骑行姿势锦囊
央视新闻· 2025-06-03 09:31
自行车行业政策与市场背景 - 联合国大会于2018年将每年6月3日定为世界自行车日 强调自行车作为经济可靠、清洁环保的可持续交通工具和健身运动优选方式的定位 [1] 骑行行为与安全隐患 - 近年来户外骑行普及但出现不文明及违法违规行为 包括红灯抢行、曲折竞速、占道逆行等 对城市交通秩序与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3] - 2024年8月19日杭州发生因前车突然减速导致后车追尾事故 造成两车受损及人员受伤 [4] - 2024年8月18日杭州发生自行车逆行与右转机动车碰撞事故 [4] 车辆与装备要求 - 需对刹车系统、胎压、传送系统等部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灵敏可靠 [5] - 自行车必须安装前灯和尾灯以增强辨识度 [5] - 建议随身携带修理工具如扳手、钳子和备用零件 [7] - 安全头盔是保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 [8] - 色彩鲜明的骑行服提升可见性 手套防滑且防磨伤 [8] 天气与时段管理 - 晴天或多云天气需做好防晒措施 即使多云时紫外线仍强烈 [10] - 应避开高温时段骑行 选择早晚时段并降低强度以防中暑 [11] - 出现雨水、大风、低温或极端天气时不建议户外骑行 [12] 法律法规与年龄限制 -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 [13] - 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上路骑行会增加交通事故风险和概率 [16] - 已满12周岁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建议在公园等封闭路段骑行 [17] 骑行路线与交通规则 - 应选择照明条件好、交通流量小且有机非隔离设施的道路 优先规划有骑行道的广场或公园 [18] - 需在非机动车道内通行 无专用道时靠右行驶 严禁车流穿行 [19] - 必须遵守交通信号指示 不闯红灯、不抢秒 [20] - 虽无限速明确规定 但需参考电动自行车15公里/小时限速标准控制车速 [21][22] 安全驾驶与风险规避 - 骑行时需保持专注 避免佩戴耳机、接打手机或拍照录像 [23] - 需远离大型车辆转弯时的盲区(弯月形区域)以防碾轧事故 [23] 健康管理与骑行姿势 - 长期过度骑行可能导致膝关节滑膜炎积液 [25] - 座位高度不当可能引发脊柱腰椎疼痛 [25] - 青少年因处于发育期 骨骼关节肌肉尚未成熟 不宜长时间骑行 [25] - 正确姿势包括:座椅高度调至脚踏最低点时膝关节微弯170度、挺胸抬头、膝盖与脚尖朝前、匀速骑行、用脚掌前1/3踏板 [25] 综合建议 - 出发前需做好身体拉伸和装备准备 [25] - 应从短途骑行开始 避免过度追求速度和长距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