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定期存款到期

搜索文档
六问存款到期
天风证券· 2025-09-03 10:2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评级 [6] 核心观点 - 2025-2026年高息定期存款到期规模巨大 2025年大行和股份行定期存款到期规模112万亿 其中高息到期72万亿 低息到期40万亿 2025年下半年到期约50万亿 高息定期到期37万亿 2026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79万亿 上下半年各占50% 较2025年有所下滑 [2][13] - 银行续作率超过100% 新吸收存款大于到期存款 但企业存款增量扩表幅度明显缩量 存款存在脱媒现象 或进入理财或股市 [2][16][17] - 负债摆布呈现保时点不保日均特点 以月末时点存款和类活期存款续作为主 导致负债稳定性大幅下滑 资金面波动性加大 [3][25] - 大行和中小行资负缺口恶化 2025年1-7月大行资负缺口-8.3万亿 中小行-2.9万亿 创近年来同期新高 [4][31] - 高息定存到期可改善银行负债成本 预计2025年下半年对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负债成本改善幅度约15bp 年末大行负债成本率降至1.5%左右 股份制银行降至1.65%左右 2026年改善幅度约12bp [4][45][46] - 负债成本改善传导至金市FTP存在时滞 短期难以显著刺激债券配置力度 需关注Shibor报价或CD利率与国债利率的利差 [5][56][60] 2025-2026年高息定期存款到期规模 - 2025年大行和股份行定期存款到期规模112万亿 其中高息到期72万亿 低息到期40万亿 [2][13] - 2025年下半年到期约50万亿 高息定期到期37万亿 [2][13] - 2026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79万亿 上下半年规模约各占50% 较2025年有所下滑 [2][13] - 到期时点集中在2025年9月 12月以及2026年第一季度 [2][13] 银行续作情况 - 2025年1-7月一般性存款新增近10万亿 零售存款明显好于企业存款 [2][16] - 企业定期存款和非银存款出现超季节性波动 一降一升 存款到期后存在明显脱媒 [2][16] - 银行续作率超过100% 新吸收存款大于到期存款 但企业存款增量扩表幅度相较于往年明显缩量 [2][17] 负债摆布影响 - 高息定存的续接多以月末时点存款和类活期存款为主 呈现保时点不保日均特点 [3][25] - 企业短贷新增3.75万亿 创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 多在月末集中投放派生出时点存款 [20][24] - 季末月份类活期存款超季节性高增 3月和6月新增约2.6万亿 明显高于历史同期 [21][23] - 负债稳定性大幅下滑 导致资金面波动性加大 司库资金业务转向防御模式 净融出大幅压降 CD利率下行受阻 [3][25] 资负缺口及司库应对 - 2025年1-7月大行资负缺口-8.3万亿 中小行-2.9万亿 均创近年来同期新高 [4][31] - 二季度以来中小行资负缺口明显恶化 4-7月资负缺口高达-2.4万亿 [4][31] - 大行通过吸收货币政策工具 同业存款以及期限结构均衡的同业存单平抑资负缺口 [4][35][36] - 中小行负债久期加速下行 同业存单发行聚焦短端 1Y净融资-1.2万亿 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低 高度依赖货币市场 [4][36][39] - 中小行流动性维系高度依赖于央行货币政策呵护以及大行净融出力度 [4][40] 负债成本改善 - 2025年下半年高息定存到期对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负债成本改善幅度约15bp [4][45] - 预计2025年末大行负债成本率降至1.5%左右 股份制银行降至1.65%左右 [4][45] - 2026年改善幅度约12bp 自2026年开始红利效应不断递减 [4][46] - 未来降低负债成本的着力点应聚焦于同业负债成本 [4][47] 债券配置影响 - 负债成本改善传导至金市FTP存在较强时滞 银行不可能每天监测负债成本改善情况 [5][56] - 短期可关注Shibor报价或CD利率与国债利率的利差 近似替代FTP利差指标 [5][60] - 8月份10Y国债收益率均值上行至1.75% 较7月份上行约7bp 但1Y同业存单收益率均值维持在1.65% 利差走扩 债券配置性价比凸显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