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西班牙凭什么打败美日德等强国,成为世界第二里程数的高铁国家?
搜狐财经· 2025-10-14 14:31
中国高铁在全球可谓是一张响亮的名片,凭借着庞大的里程、广泛的覆盖范围以及世界领先的时速,早已成为全球高铁发展的标杆。那么,除了中国,世界 上第二大高铁强国是哪里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美国或日本,但事实上,紧随其后的正是西班牙,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欧洲国家。 西班牙的高铁崛起史颇为传奇,从最初的"无名小卒"到如今跻身全球高铁强国行列,西班牙的高铁发展可谓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奋斗史。 回溯到二战之前,轨道运输曾是全球领先的交通方式。随着二战后,汽车和飞机的迅速发展,火车逐渐陷入了劣势。汽车提供了"门到门"的便利,飞机则凭 借着更快的速度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于是,欧美各国开始陆续拆除铁路设施,火车运输逐渐被边缘化。然而,这一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直到1964年, 日本东京奥运会前夕,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营。其快速的速度和先进的技术,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欧美国家纷纷开始反 思并萌生出重振铁路运输的想法。 此时,西班牙虽然主要依靠引进技术,但它对高铁的时速、质量等要求非常严格,目标直指更高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西班牙开始了自主研发。1998 年,西班牙本土高铁品牌Talgo与加 ...
美国高铁列车终于上线,700公里行驶7小时
36氪· 2025-09-01 14:19
新一代Acela列车投入运营 - 美国新一代高速列车“新一代Acela”于上周四在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特区东北走廊线路投入载客运营 [2] - 新列车每日在波士顿与华盛顿特区之间往返两班,全程约700公里,运行时间约七个小时 [2][4] - 该项目从宣布到投入运营历时九年多,原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但因制造缺陷、线路改造和测试问题多次推迟 [2] 新列车性能与效率 - 新Acela列车设计最高时速为300公里,但在现有轨道条件下实际最高运营速度仅能达到260公里,仅比旧版列车提升不到20公里 [13] - 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特区的行程时间并未显著缩短,乘坐新Acela仍需近七个小时,仅比旧版节省约二十分钟 [4][15] - 新列车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基于TGV技术设计建造,并针对美国老旧轨道进行了倾斜技术和动力技术改造 [7][11] 美国高铁基础设施现状 - 美国东北走廊铁路已有超过百年历史,线路老化且蜿蜒曲折,存在大量弯道 [11] - Acela列车需与通勤列车和货运列车共享部分轨道,而非使用专用的现代化高速轨道,限制了其速度提升 [11][15] - 一个完整的高铁系统需要专用的线路、高精度轨道、列控系统及专用设施,而美国目前不具备这些基础设施条件 [9][11] 东北走廊客运市场分析 - 波士顿至华盛顿特区的东北走廊是美国客运最繁忙的地区,沿线人口接近600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近两成 [17] - 该区域平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345人,几乎是美国平均水平的十倍,且是美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 [17] - 美国铁路公司每年在东北走廊的客运量超过1400万人,占据了该公司超过四成的客运量 [17] 美国高铁项目投资与规划 - 美国铁路公司于2016年与法国阿尔斯通签订合同,订造28列新型Acela列车以替换老旧列车 [19] - 整个东北走廊升级项目总计投入24.5亿美元,包括订购新列车、改造主要车站、增加轨道容量及维护设备 [19] - 美国交通部宣布将直接接管华盛顿特区联合车站,并承诺投入4300万美元对纽约火车站进行升级改造 [4] 加州高铁项目挑战 - 加州规划中的旧金山至洛杉矶高铁线路已规划近三十年,2008年通过公投,但直到2022年才完成全部环境审批 [22] - 项目初始预算约为330亿美元,目前估计总造价已大幅上涨至890亿–1280亿美元之间 [24] - 项目因政治阻力、资金不到位及征地问题严重延迟,目前仅在人口稀少的中央谷地段开工,全线开通遥遥无期 [22][24] 其他地区高铁发展 - 佛罗里达已建成通车的Brightline被称为“美国第一条高铁”,从迈阿密到奥兰多,投资50亿美元 [26] - 该线路最高时速超过200公里,但因多个区段限速,平均时速仅约110公里,全程378公里需三个半小时 [26]
大国总师一席谈|中国中车冯江华:为中国高铁铸造“奔腾之心”
新华社· 2025-06-17 20:48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冯江华主导了从"中华之星""和谐号"到"复兴号"的牵引技术迭代,实现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 - 1997年国家立项支持高速列车自主研制,"中华之星"项目创造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冯江华团队打造中国第一代交流牵引与控制系统平台 [1]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后,公司基于"中华之星"技术积累攻克电机控制等难题,实现高铁自主动力技术从无到有 [2] 关键技术突破 - 2012年启动"复兴号"牵引系统研发,2017年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全球高铁新标杆 [2] - 永磁牵引技术布局始于2003年,2011年首次应用于地铁,2015年完成时速350公里装车考核,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 2023年永磁动力试验列车创造双向交会时速891公里世界纪录,2024年时速400公里CR450样车发布 [3][4] 未来技术布局 - 当前团队正攻关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技术,探索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应用 [4] - 公司提出"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的CR450八大顶层要求,持续巩固世界领跑优势 [3][4] - 技术研发坚持前瞻性布局,如永磁牵引系统提前18年启动研究 [3][4]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 [3] - 高铁网络覆盖国内外多地,技术输出体现国际话语权提升 [4] - 牵引系统作为高铁"心脏"和"大脑",直接决定列车性能上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