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

搜索文档
青春沈阳 英伦回响——记沈阳学子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活动
人民网· 2025-08-08 10:29
教育国际化战略 - 沈阳市教育局组织51名低年级中学生参与"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研学活动 为期15天 旨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 [2] - 活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指导策划 是沈阳建设教育强国 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重要实践 [2] - 未来将持续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打造可复制的"沈阳样本" 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示范 [15] 跨文化教育实践 - 学生入住英国寄宿家庭 体验当地生活 通过烹饪中国菜等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5] - 在伦敦本地学校插班学习 数学表现突出引发国际学生对中国的兴趣 [8] - 中英教师开展教育理念研讨 英国校长计划11月参加中国世界校长论坛 [9] 城市形象传播 - 学生通过迷你"复兴号"模型 沈阳故宫绘画 冬季滑雪宣传片等多元形式展示沈阳工业历史与现代发展 [10][11] - 在哈罗公学公开展演扇子舞 水墨画 中国功夫等十余个节目 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13] - 英国教育工作者对沈阳的印象从"工业城市"转变为"有历史厚度 发展速度 生活温度"的城市 [15] 学生成长与能力建设 - 学生主动承担"城市形象大使"角色 用英语 影像 美术作品等媒介传播沈阳文化 [11] - 通过独立生活 跨文化沟通等实践 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 [2][13] - 教务人员观察到学生在文化输出过程中的显著成长 深化了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13]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2日(周六)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8-02 19:59
暑运铁路客流 - 暑运过半期间铁路客流超4 5亿人次 [3] - 新线增开列车及复兴号提速运行促进暑期消费活力提升 [3] 灾后重建 - 京津冀等地正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3] 国际冲突动态 - 俄方宣称在前线全面推进军事行动 [3] - 乌方表示成功阻止俄军进攻 [3] -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导致至少83人死亡 [3] 数据服务 - 金十数据平台持续聚焦市场热点追踪 [4]
奋力迈向交通强国(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复兴号高铁时速达350公里,领跑全球高铁速度 [1] - 2024年铁路投产新线3113公里,公路里程增加5.35万公里 [1] - 天山胜利隧道贯穿天山南北,成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 [2] - 全国超1/3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超2/3省份实现县县通高速 [2] -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速 [2] 交通科技创新 - 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成功亮相 [2] - 长江干线2800多公里航道实现5G全覆盖 [2] -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等领域加速应用 [2] - 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展现交通科技突破 [1] 物流运输效率 - 义乌与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累计运输量突破100万标准箱 [3] - 2024年全国物流成本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2800亿元 [3] - 铁路、水运货物周转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7.5%和33.6% [3] - 快递最高日处理能力达7.29亿件 [3] 国际交通网络 - 海上航线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钱凯港等新港口投入运营 [4]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新增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线路 [4] - 民航国际航线通航境外83个国家的213个城市 [4] - 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交通服务能力 - 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474亿元 [2] - 城市客运量约1068亿人次,日均2亿人次使用公共交通 [3] - 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3]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地级行政单元和91.2%人口 [2]
三重动能驱动交通强国建设跑出加速度
证券日报· 2025-07-23 01:2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 [1] - 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 [1]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 [1] - 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71个 [1] - 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 [1] 交通强国建设驱动因素 - 制度创新激活交通发展,通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推动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 [3] - 推进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构建全要素水上交通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增强行业统筹协调能力 [3] - 消费升级促交通基建加速完善,高铁线路加密、旅游专线建设满足消费者对准点率和舒适度需求 [4] - 物流领域"即时性"需求推动城市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枢纽建设,加速高铁快运、无人机配送等新型运输方式落地 [4] 技术赋能交通运输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等方面落地应用 [5] - 京张高速铁路、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5] - 复兴号、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等体现交通装备制造实力 [5] - 技术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5]
夯筑起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中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察
新华社· 2025-07-20 14:5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 -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展现强大韧性 [1]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日交易电量规模达38亿千瓦时,市场电量规模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用电量总和 [1] - 涵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5省区,实现多省区电力资源统一优化,煤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所有电源类型参与现货交易 [2] 市场规模与活力 - 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9亿户经营主体 [2] - 1天之内发生:超过1万列铁路旅客列车运行,近340亿元实物商品网上交易,超过5亿个快递包裹投送,1200多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2.4万户新设企业 [3]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车型目录清单从60款增至124款,特斯拉首次进入下乡车型目录 [5] 市场制度与规则 - 迭代发布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数量从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到2025年版的106项 [11]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修改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规定 [6]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7] 产业协同与要素流动 - "复兴号"动车组全产业链企业涉及国内20余个省区市2100余家配套企业,产业拉动效应达1∶5 [8] - 中国高铁国内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中国高速动车组出口欧洲 [9] - 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启用,最多可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 [9]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20] - 河北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可办理北京3477项、天津545项、河北2746项政务服务事项 [14] - 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合作,徐闻-海口无人机跨琼州海峡物流配送成功,广州在海口设立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 [20]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围至22个,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21] - 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累计交付近800架飞机,第二条总装线即将投产使产能翻番 [23] - 中国成为空客民用飞机最大单一国别市场,培养了约200家供应商涵盖全产业链条 [23]
缩短时空距离!“复兴号”经停县级小镇 | 120秒解锁暑运新亮点
央视网· 2025-07-02 11:27
铁路暑运及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 - 京哈、沪昆等长大干线增开更高速度等级的复兴号列车,经停中小城市车站的高铁列车增加,县域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 [1] -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家族扩容,丹东、铁岭、本溪、四平等地首次开行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阜新、凤城等县级小镇也有"复兴号"经停 [3] 京津冀地区铁路运输网优化 - 增加环京短途和通勤列车,廊坊北、秦皇岛、衡水、涿州等部分环京车站增加列车停站频次 [5] - 新增天津西往返北京大兴高峰线高铁动车组列车24对,形成京津间"第五条"通道 [7] 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完善 - 新列车运行图方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旅客早高峰通勤,增开宁波、南通、江阴等地到上海站、上海虹桥站的高铁列车 [9] - 昆山、绍兴等地增开始发高铁列车,杭台高铁首开绍兴北站至厦门北站的长途始发列车 [9] - 绍兴北站启用出站换乘中心,实现高铁与地铁、网约车、私家车等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11] 海南环岛高铁运行优化 - 采用"大站密停、小站错峰"的停站模式,东段列车每间隔20分钟开行,平均运行时间由130分钟压缩至105分钟 [13] - 西段列车新增10列,每日6时30分至20时40分按40分钟间隔开行 [13]
五位高铁领域从业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勇当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1] - 中国高铁成功秘诀在于"三个坚持":坚持建设交通强国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信念、坚持协同创新机制[1] - 协同创新机制汇聚了2000多家单位、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1] 高铁从业人员事迹 - 动车组司机孔祥配为提升技能写下近50万字笔记,参加7次全国职业技能竞赛[2] - 铁路职工马小利带领团队获得1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国家专利[2] - 客运服务人员李元推动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包括免费充电口、书香驿站和儿童游乐区[2] 高铁技术创新 - 打造了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不依赖外部技术[1] - 解决了在多火山、多地震地区修建高铁的世界级难题[3] - "复兴号"动车组实现全面自主化[1] 高铁国际化发展 -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单[3] - 雅万高铁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3] - 中国高铁为世界铁路发展作出贡献[3] 行业服务升级 - 铁路部门持续推出新服务举措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2] - 服务创新包括候车室设施改善和文化服务提升[2] - 保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2]
中国高铁成功的密码是什么?高铁先锋回应每经:是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是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30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1] -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超3000公里 济南至青岛最短发车间隔15分钟 最快1小时21分钟可达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35万人次 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4]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高铁速度从时速200公里跃升至400公里(CR450动车组) [4] - CR450采用高效永磁牵引系统 节能效率较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实现超视距线路感知能力 [5] - 整车装配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5] 运营效率提升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 检票速度从每人3秒缩短至1.3秒 [4]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4] - BIM三维设计与"天空地一体化"勘测技术使勘测效率提升数十倍 原需几十人数月的工作现仅需几人一月完成 [8] 自主创新体系 - 形成牵引动力、网络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体系 涉及2000余家单位、2万余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7] - 技术标准适应雪原(哈大高铁)、热带(海南环岛高铁)、沙漠(兰新高铁)等极端环境 [7] - 设计理念转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7][8]
大国总师一席谈|中国中车冯江华:为中国高铁铸造“奔腾之心”
新华社· 2025-06-17 20:48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冯江华主导了从"中华之星""和谐号"到"复兴号"的牵引技术迭代,实现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 - 1997年国家立项支持高速列车自主研制,"中华之星"项目创造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冯江华团队打造中国第一代交流牵引与控制系统平台 [1]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后,公司基于"中华之星"技术积累攻克电机控制等难题,实现高铁自主动力技术从无到有 [2] 关键技术突破 - 2012年启动"复兴号"牵引系统研发,2017年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全球高铁新标杆 [2] - 永磁牵引技术布局始于2003年,2011年首次应用于地铁,2015年完成时速350公里装车考核,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 2023年永磁动力试验列车创造双向交会时速891公里世界纪录,2024年时速400公里CR450样车发布 [3][4] 未来技术布局 - 当前团队正攻关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技术,探索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应用 [4] - 公司提出"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的CR450八大顶层要求,持续巩固世界领跑优势 [3][4] - 技术研发坚持前瞻性布局,如永磁牵引系统提前18年启动研究 [3][4]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 [3] - 高铁网络覆盖国内外多地,技术输出体现国际话语权提升 [4] - 牵引系统作为高铁"心脏"和"大脑",直接决定列车性能上限 [1][2]
为中国高速列车发展护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09:30
高铁技术发展 -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在高速列车流线型外形及碰撞吸能结构设计中发挥关键作用 [1] - 团队组建国内首个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团队并承接我国首个列车空气动力学外形设计任务 [1] - 团队手绘中国首台准高速机车的三维轮廓并自主建成国内首套高速列车动模试验系统 [2]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团队创建我国铁路空气动力学理论、方法及技术体系完成各类型高速列车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2] - CR400复兴号气动阻力相比既有车型降低10%以上支撑高速列车350km/h不减速穿越长大隧道 [2] - 团队自主研建国际首套实际运营轨道车辆撞击/测力试验系统填补国内空白整车吸能指标显著优于国外 [5] 极端环境下的安全保障 - 团队攻克复杂极端环境下的列车行车安全保障难题包括大风、高原、高寒等恶劣条件 [3] - 新疆铁路最大瞬时风速达64米/秒局部路段8级以上大风天气年均160天以上团队创建大风环境下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4] - 团队在兰新高铁开通前试验中遭遇15级大风仍坚持完成试验获得宝贵数据 [3] 新一代动车组发展 - 2024年年底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样车发布中国速度再次提升 [4] - 团队研发的车端吸能结构在碰撞时产生稳定、有序、可控溃缩变形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 [5] - 团队解决空气动力制约高铁发展、列车碰撞安全保护以及大风行车安全综合防护三大世界性难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