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

搜索文档
警惕家里的这几种“发霉食物”,它们可能藏着超级致癌物!
仪器信息网· 2025-08-14 12:09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特性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1毫克即可致癌[1][8] -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1][8] - 需280℃以上高温才能杀灭[9] 常见污染源与案例 - 发霉筷子案板等木制品可滋生黄曲霉菌[6][11] - 变质食用油/坚果/谷物/木耳为主要污染载体[11] - 郑州病例显示5年未换筷子致胃部黄曲霉菌感染[5][6] 检测技术方法 - 薄层分析法(TLC)为国标经典检测方法[15] - 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分离[16] - 酶联免疫法(ELISA)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提升灵敏度[17] - 毛细管电泳法(CE)结合激光荧光检测提高精度[18] - 金标试纸法可实现一步快速检测[20] - 生物传感器含电化学/光学/压电晶体等多类型[21] 行业会议与标准进展 - 海关系统需高通量高灵敏检测设备应对新污染物[22] - ISO 20948:2024标准规范植物油黄曲霉毒素检测[24] - 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受多国严格限制[25]
这4种藏在家里的致癌物,很多人天天接触却不知道!
央视新闻· 2025-08-10 15:06
土榨花生油 - 土榨花生油是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重灾区 因未经过精炼处理 [2] - 黄曲霉毒素也可能存在于发霉的花生 玉米等粮油产品中 [2] - 储存粮食时应保持干燥通风 霉变食品需果断丢弃 [2] 黄曲霉毒素传播途径 - 筷子 砧板接触含黄曲霉的粮油产品后无需整套丢弃 因缺乏营养难以产生毒素 [4] - 建议洗完筷子后烘干晾晒 砧板使用后擦干竖放 并定期消毒 [4] 槟榔 - 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 可导致口腔癌且具有强成瘾性 [5] - 全球每年新增口腔癌病例约30万例 近半数死亡 中国年新增5.8万例 男性占70%以上 [7] - 早期口腔癌治愈率高达90% 中晚期五年生存率55%-65% [7] 油烟 - 烹饪油烟是室内主要污染源 含苯并芘 丙烯醛等致癌物 [8] - 不吸烟女性长期接触油烟者肺癌风险提高3.79倍 [8] - 建议提前开启抽油烟机 烹饪后持续运行几分钟 减少爆炒煎炸方式 [10] 淡水鱼生 - 淡水鱼中肝吸虫(华支睾吸虫)为1类致癌物 中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 [11] - 近70种淡水水产可感染肝吸虫 生食是主要感染途径 [11] - 处理淡水鱼虾需生熟分开 防止交叉污染 [11]
保护胃部健康,哪些细节要注意?
人民日报· 2025-06-09 13:17
筷子使用与健康风险 - 长期使用的筷子表面会布满细小凹槽,成为细菌和霉菌滋生的温床,定期更换可降低致病物质传播风险 [1] - 使用超6个月的筷子霉菌数量比新筷高出30%,木筷和竹筷易吸水受潮,成为黄曲霉毒素和幽门螺杆菌的滋生地 [1] - 部分塑料筷或劣质一次性筷子在高温下可能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 [1] - 木筷和竹筷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出现裂痕、霉斑或异味应立即丢弃 [1] - 不锈钢和陶瓷筷表面光滑不易藏菌,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若无明显磨损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1] 餐具清洁与饮食健康 - 成把清洗的筷子菌落总数比单根清洗高30%—50%,建议分开清洗并用洗洁精彻底冲洗 [2] - 100摄氏度沸水煮10分钟可杀灭99%的致病菌,但黄曲霉菌毒素需280摄氏度以上高温或碱性处理才能杀灭 [2] - 碗盘、砧板、刀具和洗碗布也易藏污纳垢,需注意日常清洁与定期更换 [2] - 饮用温度超过65摄氏度的热饮有致癌风险,食物温度应控制在10—40摄氏度为宜 [2] 胃部健康筛查与预防 -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建议健康成年人定期检查并注意分餐和使用公筷 [3] - 胃镜检查对发现胃部疾病及早期恶性疾病至关重要,成年人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 [3] - 无痛胃镜普及后检查痛苦大幅降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