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L机制

搜索文档
 支无不言:百亿爆仓惊魂夜后,再来谈谈 USDe
 新浪财经· 2025-10-25 18:38
 10·11 市场暴跌事件复盘 - 2024年10月11日晚,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史诗级暴跌,BTC和ETH等主流币短时跌幅超过10%,众多山寨币一度跌幅达90% [2] - 全网爆仓量最低口径为190亿美元,更合理的估计在300亿至400亿美元左右,成为币圈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惨烈的单日爆仓事件 [2][5] - 事件的核心放大器是Ethena发行的稳定币USDe在币安交易所内价格脱锚,一度从1美元跌至0.65美元,以及币安自家Wrapped资产WBETH和bnSOL出现大幅折价 [2][8][9] - 暴跌的导火索是宏观事件(特朗普贸易战威胁推文),但真正的破坏力来自于中心化交易所的交叉保证金制度和流动性枯竭引发的死亡螺旋 [8][9] - 此次事件颠覆了“312”后形成的市场共识,证明即便低倍杠杆在标的物流动性差或归零的情况下同样会爆仓 [10]   Ethena 与 USDe 机制分析 - USDe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币质押稳定币,而是一种追求“Delta中性”的合成美元,其运作模式更类似一个对冲基金产品 [11][12] - 运作机制包括:白名单机构提供ETH或稳定币作为抵押物、协议铸造等值USDe、将抵押资产进行链上Staking(年化收益约4%)、同时在永续合约市场开立等值空头头寸以对冲价格风险 [12][13][14] - 协议总收益来源于ETH Staking收益和作为永续合约空头方收取的资金费率,在牛市环境下年化收益曾达15%至20%以上,目前官网显示收益率约为5.5% [14][15] - USDe持有人获得的收益来自于协议总收益的分配,其产品化创新在于将套利现金流打包成生息资产,创建了加密原生版的货币市场基金 [18] - Ethena规模迅速扩张,USDe供应量达到120亿至125亿美元,总管理规模一度接近150亿美元,其巨大的空头头寸对资金费率产生了压制作用 [17][18]   风险与结构性漏洞 - 中心化交易所的自动减仓机制是悬在Ethena等巨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极端行情下,交易所可能强制平掉Ethena的空头仓位,使其瞬间从Delta中性变为无保护的ETH多头,面临毁灭性风险 [26][27][28] - 币安交易所的预言机在为USDe定价时过于依赖自身订单簿数据,而忽略了USDe作为新兴资产流动性深度不足的特性,这被指为“惯性疏忽” [32][33] - 币安在事件发生前三天(10月6日)已发布公告,计划在10月14日将WBETH和bnSOL的定价权重100%调整为链上赎回价,但调整未能在暴跌前生效 [34] - 在稳定币出现风险时,存在“大户先跑、散户接盘”的问题,大型机构拥有优先赎回权,而普通散户只能在二级市场抛售 [45] - 对于Ethena而言,其面临为期三年的合规倒计时,根据美国《天才法案》,三年后其基于非现金资产抵押的机制将被视为非法,必须转型为纯粹的法币质押稳定币 [22][23]   行业教训与未来展望 - 市场目前处于牛市中后期,流动性质量变差,更多由短期投机资金驱动,建议持有核心离岸资产如比特币,对山寨币应设定盈利预期并及时离场 [37][68] - 行业需要补上风险管理课,建议借鉴传统金融经验,建立流动性缓冲基金、引入熔断机制、并对不同资产进行细致的流动性与风险等级区分 [36][49] - 做市商机制有待优化,应激励提供长期稳定流动性的合规做市商,而非短线投机型做市商,后者在波动中会迅速撤离导致订单簿塌陷 [61] - Web3行业应抓紧靠拢AI和智能体经济等主流叙事,推动“万物上链”,让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而非沉迷于MEME币和合约炒作的内耗 [38][66][69] - 未来潜在的创新方向包括加密指数ETF及其相关的分散性交易策略,但更紧迫的任务是将真实资产和服务搬上链,而非创造更多复杂的链上衍生品 [65][66]   中心化交易所的挑战与BNB前景 - 币安作为行业巨头,其增长逻辑面临挑战,BNB的代币销毁机制虽在短期内支撑其现货价格,但长期依赖“空投”、“销毁”叙事缺乏可持续性 [62] - BNB Chain推出的部分项目资产质量下降,增长越来越依赖短期热点,同时其推动的代币化资产交易业务存在潜在的证券定义合规风险 [63][64] - 交易所面临新型平台(如Hyperliquid)的竞争压力,未来需向更具实际价值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型,例如拥抱Agent Economy等新趋势 [6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