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学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问世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47
产品发布 - 中国科学院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专为科研打造的智能平台 由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训练而成 [1] - 模型具备深度文献分析、科学知识推理和科研工具编排能力 能深入理解波、谱、场等各种科学数据 [1] - 研发团队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开发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科学智能体 [2] 技术能力 - 磐石·文献罗盘接入1.7亿篇科技文献与实时开源科技信息 可深度理解包含公式与图表的科学数据 [2] - 文献调研工作时间从3-5天缩短至20分钟 可一次性透彻梳理上千篇文献 [2] - 磐石·工具调度台可自主规划及调用超过300个科学计算工具 实现工具的协同编排和便捷调用 [2] 行业应用 - 模型在高能物理领域应用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实现粒子物理研究任务的自动分解与高效规划 [2] - 有效提升粒子模拟速度与重建效率 为探索物质基本组成和宇宙基本规律提供助力 [2] - 解决科学数据不互通、专业推理能力不够以及研发生态封闭三大行业难题 [1] 研发背景 - 由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多家研究所组成研发团队开展体系化研究 [1] - 推动"AI+科学"研究向平台化、体系化转变 [1] - 模型作为跨学科的"智能操作系统" 统一管理数据和模型等资源 调度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 [1]
从医学到农业,上海AI实验室发布十项“AI+科学”成果
第一财经· 2025-07-26 20:09
核心观点 - 2025年大模型技术在各行业实现突破性落地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十项跨学科科学智能创新成果 涵盖量子计算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 [1] - 开源"书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Intern-S1并构建科学发现平台Intern-Discovery 集成200余个跨学科智能体 开放50家机构的200余PB数据集 [2] 量子计算领域 - 全球首个AI量子计算中性原子排布算法实现60毫秒构建2024个量子比特无缺陷阵列 突破传统耗时瓶颈 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发奠定基础 [3][5] 生命科学领域 - 多智能体虚拟疾病学家系统OriGene实现肝癌靶点GPR160和结直肠癌靶点ARG2的自动发现与临床验证 建立AI驱动药物研发新范式 [6] - 单细胞DNA甲基化模型scDNAm-GPT将血液早检癌症和肺炎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 实现单细胞级别1000万级CpG位点精准表征 [7] 农业领域 - 丰登育种大模型实现国内种业技术从0到1突破 超100家育种单位试用 专业能力超越DeepSeek R1和GPT-4o 辅助发现新作物基因功能 [8] 材料科学领域 - 凝聚态物质科学智能系统首次预测出实用级铜基超导材料新组分 临界电流密度达商业标准 加速超导材料研发 [9] 地球科学领域 - AI地球科学家智能体EarthLink覆盖80%地球科学分析场景 科研效率较人工提升160倍 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式实验设计 [10] 航空航天领域 - 三维飞行器生成智能体实现分钟级概念设计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直接生成可编辑CAD模型 提升民机设计迭代效率 [14] 化学与制药领域 - 化学反应优化多智能体ChemBOMAS将抗菌药前体合成产率从20%提升至96% 贵金属催化剂用量减少90% 验证诺奖反应体系工业化应用 [12] 公共卫生领域 - RNA病毒语言模型Viracle实现32 768核苷酸完整基因组分析 人类病毒预测准确率超95% 发现数十种潜在人畜共患病毒 [13] 空间技术领域 - 多碎片AI跟踪系统在南极实测中实现70%精度提升 突破太空碎片高效实时追踪技术瓶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