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搜索文档
OpenAI回应ChatGPT用多了会变傻
量子位· 2025-08-01 15:19
AI工具的本质与使用方式 - AI本质上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使用方式决定了其影响[6][7] - 如果仅将AI用作"答案机器",会阻碍学习过程,就像抄作业无法真正获取知识[9] - 以拓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方式使用AI,能有效促进学习进步[10] - 举例说明:基础数学学习直接使用计算器会阻碍掌握,但高级数学中计算器可辅助提升水平[11][12] OpenAI的教育愿景与产品创新 - ChatGPT目前是全球最大学习平台,拥有6亿用户,学习是其主要用例之一[13] - OpenAI的"登月计划"愿景是让AI成为提升人类潜能的有效导师和终身伴侣,并确保全球可及[14][15] - 推出"学习模式"产品,将ChatGPT从"提供答案"转变为"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的工具[16] - 学习模式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通过个性化回应、追问和测验引导深度学习[18][19] AI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影响 - AI最大教育影响在课堂外,为无法获得优质教师支持的学生提供成人式辅助[21] - AI可作为陪伴者提供反馈、解答难题并增强学习信心,例如帮助诵读困难症儿童[22] - 教育系统态度转变:从早期禁用转向积极整合,部分国家将AI作为教育核心基础设施部署[23][24] - 未来教育可能走向AI负责标准化内容辅导,人类教师侧重社会技能与情商的混合模式[29] 用户实践与技巧 - 学生通过优化日常任务(如路线规划)和个性化学习(如定制锻炼计划)实际应用AI[25] - 有效使用技巧包括设置特定指令(如"无废话")、角色扮演(如顾问、教授)及限制生成范围[26] - 相比社交媒体被动消费,ChatGPT能实现更有目的性的主题探索与学习[27] 用户观点总结 - AI起到"加速器"作用,但加速方向由使用者决定,放大用户原有倾向(懒惰或创造力)[30][31][32] - 社区期待产品迭代,如"直接发布GPT5"的呼声反映市场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33]
夸克下沉,另类“买量”
北京商报· 2025-07-09 21:03
高考志愿填报业务布局 - 公司以高考志愿填报为核心业务切口,连续七年投入大量资源构建"护城河",包括自研智能选志愿、测录取概率、模拟志愿表等功能[1] - 2025年推出国内首个自研高考志愿大模型和垂类高考知识库,实现从问题咨询到志愿报告输出的全流程闭环[1] - 高考志愿填报在业务中优先级最高,每年举办唯一线下发布会专门推广AI高考志愿服务[1] 营销与用户获取策略 - 2019年邀请张雪峰担任"首席志愿导师",2021年签约王俊凯为代言人,高考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8.6亿[1] - 通过免费服务精准触达学生等年轻群体,推动用户转化为App内其他功能(搜题、网盘等)的高频使用者[7] - "00后"用户占比超50%,成为唯一达到此比例的AI应用[7] 技术优势与投入 - 高考志愿大模型拥有官方录取数据,相比依赖网络数据的竞品准确性更高[8] - 垂直模型幻觉率比通用模型降低60%-70%[9] - 前期综合投入保守估计不低于千万级别,包括数据库建设、算力消耗和人力研发[10] - 高考季调配算力资源比去年增加100倍仍不足,需向集团额外借调[11] 下沉市场拓展 - 通过AI工具为二三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师生消除信息差,提升志愿填报效率[5] - 安排地推团队深入当地学校进行功能宣讲,以重点学校带动周边跟进使用[5] - 湖南永顺一中案例显示,AI方案使单个学生指导时间从半天缩短至微调阶段[5] 行业竞争与商业模式 - 2025年一季度科技公司在AI产品投流费用达18.4亿元,腾讯单家投入14亿元[12] - 行业普遍面临"买量-流失-再买量"困境,生成式AI产品日均打开率仅41%,远低于移动互联网产品85%的留存率[13] - 公司采用"买量加场景深耕"组合策略,通过教育服务触达下沉市场用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