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
搜索文档
夸克的「狡兔三窟」
36氪· 2025-10-31 19:59
在互联网行业,只要入口发生变化,一切秩序都会被重新改写。 PC时代的入口是浏览器,移动时代入口落在超级应用上,而生成式AI的出现,再次让入 口这件事从指尖跃迁到语言,甚至走向更直觉的交互方式。 入口之争的本质,几乎都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往往更多是产品定义的一时决策。当然这个位置一旦失守,就意味着退出主航道。 长期以来,夸克更多像阿里体系里的一条支线:做浏览器、做搜索框、做网盘 、 做办公学习集合 不一而足,可以说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算是一种难 得的工具理想主义。 夸克官网截图 直到 AI大潮 来临 ,夸克的姿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原本的工具开始转向阿里AI战略中真正直面C端消费者的核心。 最具象的信号,是短时间内连出两步骤然升级的动作:推出"对话助手",和启动夸克AI眼镜预售 —— 一个触及软件入口,一个押注硬件入口。 这不只是技能树的拓展,而是在试图为未来入口的不同可能性预先占位。 终于了推出对话式AI助手,把入口搜索向自然对话转移;同时押注AI眼镜,则是把硬件入口从手机转向更随身的眼镜。 随着夸克一个月内连出两步,阿里似乎是把Google、OpenAI、Meta的AI野心揉进了同一个产品叙事里。 不过关问 ...
字节阿里腾讯的AI入口之争,目前的答卷都在这了
虎嗅APP· 2025-10-29 17:48
全球AI应用市场季度总览 - 2025年9月海外AI应用月活跃用户达到14.48亿,季度增长率为19.16%,市场进入价值深挖的成熟期[8]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AI应用月活跃用户达4.67亿,季度增长率7.17%,增长驱动力从技术普及者转向应用创新者[10] - 海外市场增长飞轮在于完善的云服务技术基座和用户成熟的付费习惯,而中国市场增长由豆包等新兴应用驱动[8][10] AI应用赛道格局:中国市场 - AI聊天机器人以2.9亿月活占据市场主导,年度增长率高达116.83%,远超第二名AI搜索引擎的1.01亿月活[14] - AI教育学习和AI视频创作年度增长率分别达65.60%和121.35%,季度增长保持强劲势头,展现巨大市场潜力[14] - 市场呈现显著分化特征,AI教育学习、效率提升等领域保持超29%季度增长,而AI虚拟角色、图像生成等领域年度负增长超20%[16] AI应用赛道格局:海外市场 - AI聊天机器人7.83亿月活地位稳固,Q3增长超22%,而AI办公和AI效率工具成为新增长引擎,季度增长分别达33.44%和2423.67%[19][20] - AI教育赛道在年初下行后Q3增长转正7.92%,显现复苏信号,市场回归实用价值[21] - 成熟的内容创作赛道普遍降温,AI视频编辑和视频创作季度增长分别为-4.63%和-16.07%[21] Web端与GPTs市场特征 - 中国市场Web端AI聊天机器人1.37亿月活年增25.94%,AI效率提升和AI虚拟角色年增分别达351.7%和255.6%[25][26] - 全球GPTs应用中AI聊天机器人月新增对话数超34000万遥遥领先,AI图像生成应用近24000万新增对话数反映创意设计领域强劲需求[32] - AI聊天机器人赛道Q3增长率高达26.67%,在所有15个赛道中居第三位,显示市场仍在高速增量发展期[36] AI搜索市场变革 - 移动端成为AI搜索核心增长极,海外APP市场月活从1月4844万飙升至9月7390万,累计增长率达52.60%[42] - 中国Web AI搜索月活从1月2011万骤降至9月787万,累计降幅达60.33%,面临AI聊天机器人的范式颠覆[44] - 中国AI搜索市场形成豆包超2亿用户和DeepSeek亿级用户的"两超多强"格局,竞争从用户获取转向用户留存[50][52] 头部公司AI生态布局 - 字节跳动以34款应用构建全景生态,CapCut应用端月活4.35亿和豆包应用端月活2.24亿构成两大核心引擎[105] - 阿里巴巴以夸克为核心战略支点,移动端月活达亿级规模,形成"云-模型-应用"一体化战略生态[111][113] - 科大讯飞聚焦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讯飞星火双端月活1224.62万,通过B/G端与C端业务协同构建长期竞争力[115][117] 垂直赛道竞争态势 - AI虚拟角色赛道传统APP模式衰退,中国Web端Q3实现91.08%爆炸性增长,全年增长率达255.64%[76][79] - AI教育赛道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豆包爱学以1121.71万月活领先,Q3集体实现约30%高速增长[93][95] - AI图像编辑市场从全球同步转向区域分化,中国市场APP端实现爆发式增长,海外市场步入"Web为王"新稳态[65][66]
阿里夸克“C计划”首个成果落地
深圳商报· 2025-10-27 09:49
夸克“C计划”战略发布与产品落地 - 阿里巴巴旗下AI旗舰应用夸克于10月23日上线对话助手,成为“C计划”的首个落地成果,标志着AI产品进入融合新阶段 [1] - “C计划”是夸克秘密推进的战略级AI项目,由产品一号位亲自带队,通义实验室多名高P工程师深度参与,资源优先级被阿里集团提升至最高层级,目标直指对话式AI应用赛道,意在打造阿里面向2亿年轻用户的C端AI入口 [1] - 夸克对话助手是国内首个将搜索能力与对话体验融为一体的AI产品,用户在一个App内即可完成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与任务处理,集成了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等核心功能,并可调用扫描、修图等各类工具 [1] 市场竞争格局与产品定位 - 在a16z发布的《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中,夸克在网页端排名第9位,其竞争对手豆包位居第12位;在移动端排名中,豆包列第4位,夸克位居第47位 [2] - 夸克月活用户已达1.5亿,与豆包并列9月AI产品MAU榜前二,两个产品用户均以2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主打“搜问一体”场景 [2] - 业内猜测“C计划”命名或指向经典游戏“吃豆人”,即针对对手字节跳动旗下的AI助手“豆包”,从上线产品看,“夸克像是在搜索框里塞进了‘豆包’” [1] 技术能力与行业对标 - 夸克对话助手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实现了AI搜索与对话的深度融合;阿里官方此前在云栖大会表示,Qwen3-Max已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 [2] - OpenAI推出全新的AI集成网络浏览器ChatGPT Atlas对标谷歌的Chrome,以ChatGPT为核心融入产品结构;传闻“C计划”也在重点打造一款全面对标新Chrome的AI浏览器,该产品预计在年内正式推出 [2]
爆买!芯片,重大利好!
证券时报· 2025-10-25 22:56
全球对冲基金投资动向 - 全球对冲基金对人工智能技术硬件的敞口在10月达到自2016年跟踪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4] - 对冲基金10月大量买入半导体及芯片行业股票,买盘集中在多头仓位,押注亚洲和美国公司股票上涨[4] - 对冲基金的投资热情从美国电力公司转向半导体及相关设备,这一转变始于9月,并且不再普遍关注最大的“科技七巨头”,转而更关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体量较小的公司[4][5] - 对亚洲科技公司的买入推动了除中国以外新兴市场的整体资金流入,同时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押注头寸已达到多年新高[6] 存储芯片市场动态 - 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存储芯片正迎来“超级周期”,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其DRAM和NAND闪存价格在第四季度上调最高达30%[2][7] - 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预测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25%–26%,比上一季度上涨10%以上[7] - 随着AI投资从训练转向推理,DRAM需求增长有望加速,若涨势持续,明年非HBM内存芯片的盈利能力可能超越HBM[8] - 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科技巨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4000亿美元[8] 中国云与AI产业展望 - 高盛上调对中国头部云厂商的资本开支预测,预计阿里巴巴在2026至2028财年的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460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此前3800亿元的目标,核心逻辑是AI推理需求激增[2][10] - 阿里巴巴在外部AI云收入规模和企业级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字节跳动则在To-C领域和日均token消耗量上占据最大份额[10] - 中国多模态大模型凭借开源、低价和高速策略在全球市场取得进展,例如爱彼迎正大量使用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支持其客服代理[11] - 中国To-C应用商业化路径仍在演进,可能更多地由广告收入驱动,例如字节跳动“豆包”整合电商功能,阿里巴巴夸克推出AI创作平台[11] - 腾讯和阿里巴巴2026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21倍和23倍,相较于谷歌的24倍以及亚马逊和微软的28–30倍,估值水平被认为“不苛刻”[12]
突然,爆买!芯片,重大利好!
券商中国· 2025-10-25 19:33
全球对冲基金投资动向 - 全球对冲基金对人工智能技术硬件的敞口在10月达到自2016年跟踪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1][2] - 对冲基金10月大量买入半导体及芯片行业股票,买盘集中在押注亚洲和美国公司上涨的多头仓位 [3] - 对冲基金热情从美国电力公司转向半导体及相关设备,这一转变始于9月,并且不再普遍关注最大的“科技七巨头”,转而更关注体量较小的AI概念公司 [3][4] - 对亚洲科技公司的买入推动了除中国以外新兴市场的整体资金流入,而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押注头寸已达到“多年新高” [4] 存储芯片市场趋势 - 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正全面加速,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其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上调最高达30% [1][5] - 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预测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25%-26%,比上一季度上涨10%以上 [5] - 随着AI投资从训练转向推理,DRAM需求增长有望加速,若涨势持续,明年非HBM内存芯片的盈利能力可能超越HBM [6]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与AI投资 - 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4000亿美元 [5] - 高盛上调对中国头部云厂商的资本开支预测,预计阿里巴巴在2026至2028财年的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460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此前3800亿元的目标,AI推理需求激增是核心逻辑 [1][7] 中国AI云服务与模型商业化 - 阿里巴巴在外部AI云收入规模和企业级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商业化路径更为清晰 [7] - 字节跳动凭借聊天机器人“豆包”在To-C领域和日均token消耗量上占据最大份额 [7] - 中国多模态大模型凭借开源、低价和高速度等策略在全球市场取得进展,例如爱彼迎正大量使用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支持其客服代理 [7] - 中国To-C应用商业化路径仍在演进,除“豆包”整合电商功能外,阿里巴巴夸克也推出一站式AI图像和视频创作平台“造点”,最终可能更多由广告收入驱动 [8] AI相关公司估值 - 高盛认为目前尚未出现AI泡沫,美国AI资本开支热潮预计持续到2026年 [8] - 腾讯和阿里巴巴2026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21倍和23倍,相较于谷歌的24倍以及亚马逊和微软的28-30倍,处于“不苛刻”的水平 [8]
夸克“C计划”浮出水面,AI超级应用卡位战升级
华夏时报· 2025-10-24 23:05
夸克产品升级 - 夸克于10月23日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同时具备AI搜索和AI助手两种交互模式 [2] - 此次升级是夸克“C计划”的首个落地成果,旨在打破场景割裂,打造“智能超级入口”,实现从快速查询到深入探讨的无缝体验 [2][3] - 对话助手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Qwen3-Max,据称已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 [3] 夸克的战略地位与用户基础 - 夸克用户中00后占比过半,是AI时代科技公司争夺的关键目标群体 [4] - 夸克在阿里巴巴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于2023年11月成为阿里首批公布的四个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并站在阿里AI to C战场的一线 [4] - 夸克于10月24日开启AI眼镜预售,最低价格为3299元 [4] AI应用市场竞争格局 - 科技大厂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正激烈争夺AI时代的超级流量入口 [5] - 在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网页端中,夸克位列第9,豆包位列第12,DeepSeek排名第三 [6] - 在移动端榜单中,豆包排名第4,DeepSeek排名第8,夸克排名第47 [6] - 根据QuestMobile报告,今年8月豆包以6.6%的环比增速达到1.57亿应用规模,成为原生App月活跃用户规模第一名 [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底层创新减速,厂商开始关注应用层面,AI浏览器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 [7] - 掌握用户日常高频使用场景的公司可能主导AI时代的流量入口,这是关乎下一代互联网话语权的战略卡位 [5][7]
你的浏览器,正在长出“AI大脑”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8:56
ChatGPT Atlas并不是最早出现的AI浏览器,早在7月份,Perplexity AI就表示,该公司已经推出了一款 具有人工智能搜索功能的新浏览器Comet,希望挑战市场领导者谷歌的主导地位。StatCounter的数据显 示,今年6月,Chrome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68%的份额。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吴涛)想象一下,您正在筹划一场晚宴,并且已经有了一个菜谱,您可以将 菜谱输入ChatGPT赋能下的浏览器,并让它查找杂货店,将所有食材添加到购物车,然后订购送货上 门。 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片段,OpenAI近日推出了AI浏览器ChatGPT Atlas,并描绘了上述现实图景。一夜 之间,ChatGPT Atlas引发全球关注。浏览器,这个我们通往互联网世界最熟悉的窗口,随着ChatGPT Atlas的出现,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科技巨头纷纷加码AI浏览器 ChatGPT之前已经培养了大量用户,解决了问答的实用场景,为什么还要推出浏览器? OpenAI对此表 示,是因为浏览器才是所有工作、工具和情境的汇集之地,"基于ChatGPT构建的浏览器让我们更接近 真正的超级助手,它能够理解您的世界并帮助 ...
夸克做ChatBot,为什么是现在?
乱翻书· 2025-10-24 13:52
在App时代,用户下载了几十个应用,却只常用三五个; 在AI时代,用户可能拥有几十个Agent,却只会信任一个。 搜索即对话,对话即执行 AI行业过去一年最典型的误区,就是"垂直 Agent 幻觉"——即认为每一个细分任务(写作、改图、做表格、生成PPT、做题、查论文)都值得单独做一个 Agent。 这个思路看似合理,实则重演了App时代"功能碎片化"的老路。 原因很简单:用户的核心需求不是"找Agent",而是"解决问题"。 而当AI能力足够强,一个通用的大脑可以理解多种意图,用户自然不会再愿意在不同的Agent之间切换。 而且从技术演化看,大模型的趋势恰恰是泛化与整合,而不是细分与拆解。 从Qwen、GPT和Claude等中美最优秀模型的进步方向来看,大家都集中在优化:更强的多模态能力/更复杂的工具调用与推理/更稳定的上下文记忆与长任务 管理。 这些特征共同指向一个事实:一个模型可以涵盖过去多个Agent的功能。 当模型本身已经具备跨任务推理与自动工具调用能力,再人为拆成一个个垂直Agent,只会降低效率、浪费潜力。 用一句话概括: 模型在走"统一",产品在走"分裂" ——这显然是逆势操作。 10月23日 ...
AI入口争夺战升级阿里夸克上线对话助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4 03:17
公司AI战略与产品发布 - 阿里巴巴旗下AI应用夸克于10月23日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功能,采用通义千问最新闭源模型,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搜索能力与对话体验深度融合的AI产品 [1] - 此次功能升级是阿里内部代号为“C计划”的AI战略的实质性一步,该计划是一项长期战略,旨在探索AI时代的新技术与应用形态 [1][2] - 新功能通过夸克11.0版本直接集成至首页,支持问答、拍照搜题、AI写作等多种任务,实现“对话即操作”的闭环体验 [2] 产品优势与市场定位 - 夸克的优势在于其搜索基础与年轻用户群体的高度契合,通过“搜索+对话”的融合形态提升AI功能实用性和用户黏性 [1] - 夸克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专项联合研发小组,旨在提升AI生成内容的专业度与可靠性,使其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垂直场景中具备显著优势 [2] - 夸克总月活已接近1.5亿,在全球AI应用榜单上位列第九,其竞争对手豆包位列第十二 [4] 业务进展与生态协同 - 夸克品牌口号升级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全面接入通义千问2.5后,AI生成答案占比提升至42% [4] - 6月份推出的高考大模型在高峰期单日解题1.8亿次,带动月活净增1800万 [4] - 9月份上线的“AI超级框”整合12项工具,日均调用量环比增长220% [4] - 夸克于7月份发布AI眼镜,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功能 [4]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 “C计划”由夸克事业部牵头,因其月活稳定且决策链条短,适合作为AI to C的“先遣队” [2] - 以夸克为支点孵化通用模型能力,可在集团层面打破数据墙、减少重复投入,并提升夸克在阿里生态中的战略权重 [3] - 公司正以夸克为支点系统性重构AI应用生态,计划包含一款对标谷歌Chrome的全新AI浏览器 [2] - 随着5G与物联网普及,夸克有望将搜索能力延伸至车载、家居等终端,成为全场景AI入口 [6]
阿里宣战字节,夸克“装上了”豆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26
产品发布与战略定位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应用于10月23日正式上线对话助手,标志着传闻中的“C计划”首次落地 [1] - 公司未选择开发独立AI应用,而是将类似豆包的对话功能整合进其现有搜索产品夸克中 [1] - 夸克对话助手旨在解决当前AI助手普遍存在的幻觉率高、信息验证繁琐等痛点,目标是成为“更懂搜索、能给出可靠答案的AI” [5] 产品功能与技术特点 - 用户可在夸克App首页点击助手模式或右滑界面,进入融合了问答、搜索、图文识别、提取文字、AI写作、拍照搜题等功能的AI世界 [5] - 技术层面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Qwen3-Max,据称该模型已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 [5] - 为降低幻觉率并确保生成内容的专业度,夸克算法团队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专注于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 [5] 市场竞争格局 - 此次发布被视为阿里巴巴在AI战场上向字节跳动发起的正面进攻 [1] - 字节跳动的豆包以娱乐化见长,而夸克则强调严谨与搜索能力,两者路径差异体现了公司底层基因的不同 [1][6] - 根据知名风投公司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夸克位列第九,豆包位列第十二 [6] 行业趋势与生态竞争 - 夸克对话助手的上线弥合了搜索引擎(用于获取即时、可验证的客观信息)与AI聊天助手(用于深入探讨、内容创作)之间的割裂,在同一App内实现“直达”搜索和有据可查的AI对话 [6] - 竞争核心从比拼产品功能转向争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关键在于谁更准、更全、更好用 [1] - 阿里巴巴正试图通过夸克浏览器、AI眼镜等产品矩阵构建一个“AI超级入口”,而字节跳动则依托抖音、豆包等应用打造娱乐化流量闭环,生态竞争刚刚开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