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控制等离子体
icon
搜索文档
浩大工程第一步,米哈游投资的核聚变公司点亮等离子体|TECH TUESDAY
晚点LatePost· 2024-06-18 23:18
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展 - 中国核聚变创业公司能量奇点建成洪荒70实验装置,主体高3米,测试过程持续几十毫秒,验证技术路线可行性[3][5] - 能量奇点投入近2亿元建造洪荒70,计划投入数十亿元研发下一代装置洪荒170,目标2027年实现10倍能量增益[5] - 美国核聚变公司Helion计划2028年建成发电装置,已与微软签订供电协议[5] - 全球40多家核聚变创业公司累计融资近60亿美元[17] 技术原理与工程挑战 - 核聚变需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亿摄氏度以上,目前托卡马克装置JET最高实现5.2秒持续反应,产生69.26兆焦能量[13] - 美国惯性约束装置两次实验实现净能量增益,但未计入激光器能耗[13] - 国际项目ITER计划2035年运行,目标用5万度电产生50万度电能量[13][14] - 等离子体控制是核心难题,需每秒调整上千次磁场参数[22] 商业化路径与创新 - 创业公司采用小型化路线,建设周期缩短至3-5年,成本仅数亿美元[17] - CFS研发20特斯拉超导磁体,磁场强度达ITER的1.5-2倍[17] - Helion已迭代至第七代装置,第八代设计瞄准2028年商用[20] - 能量奇点联合上海电气、中国核工业五建等供应链企业完成设备制造[19] AI技术赋能 - Google DeepMind的AI算法可控制19个磁性线圈,每秒调整上万次电压[22] - 普林斯顿AI模型能提前300毫秒预测等离子体破裂[24] - AI训练时间缩短至1/3,控制精度提升65%[24] - 大模型耗电激增,ChatGPT单次查询耗电2.9瓦时,推动核能需求[25] 行业生态与资本动态 - 2021年Helion获5亿美元融资,CFS获18亿美元创纪录投资[16][17] - 米哈游、蔚来资本、红杉中国等参与能量奇点投资[5] - 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布局核能供电数据中心[25][26] - 行业呈现多技术路线并行,超20种方案正在验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