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育种
搜索文档
康农种业(920403):康农种业(920403.BJ)2025三季报点评:核心品种市场反馈优秀,静待Q4业绩释放
西部证券· 2025-10-30 16:0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康农种业维持"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玉米品种康农玉8009市场反馈优秀,被誉为"温热玉米融合新时代的引领者",凭借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等特性成为国家玉米单产提升重点推广品种 [2] - 公司布局AI育种,与海南百奥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覆盖"基因筛选-表型预测-品种优化"全链条的智能育种平台,旨在提升育种效率与精准度 [2] - 公司合同负债高增,截至2025年9月末达3.51亿元,同比增长1827.95%,反映核心玉米品种市场反馈良好,黄淮海区域市场预收25-26年销售季货款增加 [2] - 报告预计公司25-27年有望实现营业收入4.49/5.80/7.22亿元,归母净利润1.03/1.32/1.6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23.4/18.3/14.4倍 [3] 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41亿元,同比下降21.79%;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161.72% [1] - 2025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0.05亿元,同比下降211.63%;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降910.73% [1]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为2188.0万元,同比下降88.53%,主要系客户三季度集中办理销售结算,应收款期后回款良好 [1] - 公司在建工程为219.1万元,同比下降82.27%,主要系杂交玉米种子加工技能提升(四期)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并转固,有望提升生产效率 [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的35.8%提升至2027年的41.0%;销售净利率从2024年的24.7%微降至2025E的23.1%,后稳步提升至2027E的23.3% [8] - 成长能力强劲: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从2024年的16.8%提升至2025E的33.4%,随后2026E、2027E分别为29.1%和24.5% [3][8]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从2024年的55.2%调整至2025E的25.1%,随后2026E、2027E分别为27.8%和26.6% [3][8] - 估值水平下降:预计市盈率(P/E)从2024年的29.2倍下降至2025E的23.4倍、2026E的18.3倍和2027E的14.4倍 [3][8] - 每股收益(EPS)持续增长:预计从2024年的0.83元增长至2025E的1.04元、2026E的1.33元和2027E的1.68元 [3][8]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08-13 21:22
种业创新发展 - 玉米新品种"中玉303"具备耐盐碱 耐干旱 抗病抗倒伏特性 2021年种植以来每亩地产量比以往多出三四百斤[1] - "中玉303"2020年通过河南省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家审定 2023年扩展至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国家审定[3] - 近三年"中玉303"累计推广种植1475万亩 2023年在山东乐陵盐碱中低产田创造亩产1077.5公斤记录[3] 种质资源体系建设 - 2021年启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规模与覆盖范围创历史之最 发掘河套大耳猪 樟木牛等新品种[4] - 国家农作物 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速建立健全 资源基因型鉴定比例超60% 表型鉴定比例超30%[4][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2024年内上线 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5] 种业振兴政策支持 - 2021年7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 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4] - 2022年8月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印发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4] - 政策推动下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 涵盖小麦 水稻 玉米等多品类[6] 生物育种技术突破 -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场占有率从5%跃升至37.5%[6] - 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打破100%进口依赖 市场占有率超25%[6] - 自主培育的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实现种源自主可控[6]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新华社· 2025-07-09 23:2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于2021年建成,总保存规模达150万份,远超旧库40万份的设计容量 [2][3] - 新库采用现代化技术,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标识种子身份信息,以及机械臂、传送带、"蜘蛛手"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种子存取 [2][4] - 新增试管苗库、超低温库和DNA库,可为不同特性的作物提供定制化保存方案 [4]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 - 2021年启动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到一批优异资源,如西藏海拔4750米的耐寒青稞和山西高钙"珍珠玉米" [3] - 采用CT扫描、电子传感器和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4] - 自动化系统使库房可利用空间从3-4米提升至10多米,大幅提高存储效率和节省人力 [4] 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发展 - 中央2021年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是核心内容 [2] - 国家已建成农作物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正在建设世界单体最大的畜禽种质资源库 [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年内上线,促进资源有序共享 [5] - 目前国家保存资源的基因型、表型鉴定比例分别超过60%和30%,为AI智慧育种提供数据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