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质资源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新华社· 2025-07-09 23:2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于2021年建成,总保存规模达150万份,远超旧库40万份的设计容量 [2][3] - 新库采用现代化技术,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标识种子身份信息,以及机械臂、传送带、"蜘蛛手"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种子存取 [2][4] - 新增试管苗库、超低温库和DNA库,可为不同特性的作物提供定制化保存方案 [4]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 - 2021年启动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到一批优异资源,如西藏海拔4750米的耐寒青稞和山西高钙"珍珠玉米" [3] - 采用CT扫描、电子传感器和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4] - 自动化系统使库房可利用空间从3-4米提升至10多米,大幅提高存储效率和节省人力 [4] 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发展 - 中央2021年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是核心内容 [2] - 国家已建成农作物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正在建设世界单体最大的畜禽种质资源库 [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年内上线,促进资源有序共享 [5] - 目前国家保存资源的基因型、表型鉴定比例分别超过60%和30%,为AI智慧育种提供数据基础 [5]
辽宁再增三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圃)
辽宁日报· 2025-05-29 08:46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新增情况 - 辽宁省新增3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圃),包括李、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318亩)、辽东楤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690亩)和国家生态草种质资源圃(沈阳) [1] - 李、杏资源库收集保存全球李、杏种质资源1840份,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 [1] - 辽东楤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252份,选育的"棉龙"品种通过省级良种审定 [1] - 生态草种质资源圃收集120种乡土草种的2000余份资源,含3个国家保护种,选育"辽生"纤毛鹅观草品种 [1] 林草种质资源库整体建设进展 - 辽宁省已建成12家林草种质资源库,总面积5999亩,收集保存162个树种5839份资源 [2] - 新增资源库将提升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并为"三北"工程提供生态经济价值兼具的资源支持 [2] 未来发展规划 - 辽宁省计划完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加强国家库(圃)建设管理 [2] - 将指导国家库开展目标树种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工作,提升建设发展水平 [2]
全球最大蚕桑“种质银行”在江苏
新华日报· 2025-05-21 14:40
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 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所,保存有全球最多的蚕、桑种质资源,包括1179份蚕种资源和3000多份桑树种质资源[1][2][3] - 家蚕基因资源采用活体饲养保存,每年春季需大规模孵化蚕卵并进行饲养观察,蚕作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拥有超过600种已知突变[2] - 蚕桑种质资源是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和蚕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部分品种虽长期未被应用但仍需保存以备未来种质创新和选育需求[3] 蚕品种研究与技术突破 - 科研人员正在改变蚕只吃桑叶的习性,开发由桑叶粉、大豆粉等制成的人工饲料"蚕饼干",部分品种已适应这种新食物[4] - 针对困扰蚕业千年的NPV病毒(感染率超80%),科研人员通过筛选抗病种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出"华康"系列抗病新品种[4] - 蚕的显性抗病基因被导入常规优良品种,使"华康"成为近年来推广量最高、速度最快的抗病新品种之一[4] 蚕桑产业多元化应用 - 蚕丝蛋白与人体高度亲和,可应用于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生物支架等高端医疗产品[5] - 通过真菌寄生蚕蛹培育的新型"冬虫夏草"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虫草素含量是普通冬虫夏草的30倍[6] - 桑葚富含花青素(每100克鲜果含300毫克)和黄酮类成分,科研团队正进行深加工以保存其营养成分[6] - 蚕桑产业正从传统缫丝向医疗、食品等新兴领域拓展,释放出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潜力[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