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保护
搜索文档
建设三峡库区种质“方舟”守护物种多样性
中国环境报· 2025-10-14 13:34
三峡库区种质资源战略地位 -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保存2.3万余份栽培植物种质资源和5000余种野生植物,包括1630个中国特有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基因库[1] - 该区域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重要性[1][3] 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现状 - 初步构建库—圃—点三级保护网络,包括4个省级及以上种质资源库、12个专业性种质资源圃和16个区县级及专项保护点[1] - 收集保存大量珍稀特有植物和地方品种,如三峡红豆杉、荷叶铁线蕨、涪陵黑猪、巫山小米,并对崖柏、疏花水柏枝等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1] - 建成集资源信息管理、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1]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成果 - 选育出适应山地农业的优良品种,其中三峡糯1号累计推广面积893万亩,秭归脐橙新品种带动亩均种植收入过万元[2] - 建立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成保护促产业、产业反哺保护的良性机制,带动数万农户增收[2] 基层保护模式创新 - 形成就地保护与社区参与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例如开州区收集保存地方特色种质资源1800余份,秭归县建立柑橘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130余份,云阳县保存油桐资源200余份[2] - 推动保护网络向村社延伸,创新建立农民田间学校、村级保护小组和资源保护公益岗位,动员数万农户成为种质资源一线哨兵[2] 未来发展重点与挑战 - 面临国际生物资源竞争加剧和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更高要求的挑战,需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基因资源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3] - 需强化战略布局,将三峡库区种质资源保护纳入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优化三级保护网络,推进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立资源监测预警网络[3] - 聚焦科技创新,建设三峡种质资源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设立科技专项支持品种选育推广,加强特色资源深度挖掘以提升国际话语权[4] - 完善保护体系建设,增强渝鄂两地协同性,建立协同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创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三峡种质人才计划,完善质量追溯和市场监管体系[4]
长江畔新添百余“江滩羊”
苏州日报· 2025-10-13 08:33
公司运营与项目背景 - 张家港市乐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由乐余镇四个村于2022年联合投资500万元成立 [1] - 公司建设了30亩的标准化江滩羊养殖基地 [1] - 基地目前共养殖了400多只羊,其中核心保种群体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超过300只 [1] - 2023年9月以来,基地首次实现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规模化繁育,已有100多只羊羔出生 [1] - 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模式,配备专用堆粪棚和千亩配套农田,实现养殖粪污发酵还田的生态循环 [2] - 基地饲料日消耗量近800斤,利用玉米秸秆、豆粕等农作物下脚料变废为宝 [2] 品种保护与科研合作 - 为保护地方优质种质资源而设立项目,此前因散养和引入波尔山羊杂交导致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纯种群体急剧萎缩 [1] - 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选育饲养的先进技术,科学开展品种繁育 [1] -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为娇小品种,成年后体重仅在五六十斤左右 [1] 商业化运营与未来发展 - 基地精打经济账,养殖了100多头波尔山羊等作为商品羊 [2] - 自2022年至今,基地已售出400多头商品羊,市场反响良好 [2] - 通过统一品牌和拓宽渠道,有效打响了乐余羊肉品牌,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 - 未来计划结合沿江生态资源,进一步发展农文旅项目,以江滩羊带动乡村振兴 [2]
1.22亿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采购大批仪器设备
仪器信息网· 2025-09-26 12:07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是根据凯氏定氮法原理设计的自动化分析仪器,用于精确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及转换为蛋白质含量。 作为现代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它通过高度自动化操作,实现了从样品消解到结果输出的全流程智能化检测, 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环境监测、医药等多个领域。 详细采购清单: 摘要 :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计出93项仪器 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22亿元。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发布 93 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 1.22亿 元,涉及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 间质谱仪 、样本前处理系统、台式多光谱表型成像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等 , 预计采 购时间为202 5 年 5~9 月。 部分采购仪器设备: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 fer Reaction Time-of-Fl ight Mas s ...
天津海关严密监管防范“农业芯片”出境 保障种质资源安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26
中新网天津9月15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14日从天津海关获悉,天津邮局海关近日在出境邮递渠道截获 1票寄往境外的植物种子共3包1306克,经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鉴定,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清单目 录》所列监管品种,系天津口岸首起违规邮寄种质资源出境情事。目前涉案种质资源已移交相关部门依 法处置。 据了解,今年前8个月,天津海关共累计在出境邮递渠道查获农作物种子7批次、86份,经鉴定均为《农 作物种质资源清单目录》所列监管品种。 今年9月23日为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年来,为加强种子种质资源保护,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 线,天津海关在机检环节强化风险分析,结合查获夹藏情况形成种子资源监管典型机检图像库,为机检 审像快速判图提供指引;在口岸查缉环节,以"断链刨根阻源"为目标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可疑邮件的 人工查验力度,强化对于走私种子资源出境行为的预防和打击效能。此外,天津海关还积极与种子资源 监管相关部门优化沟通联系机制,在实物移交、种质鉴定、专业支撑等方面加强配合,不断形成监管合 力。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 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 ...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新华社· 2025-07-09 23:2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于2021年建成,总保存规模达150万份,远超旧库40万份的设计容量 [2][3] - 新库采用现代化技术,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标识种子身份信息,以及机械臂、传送带、"蜘蛛手"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种子存取 [2][4] - 新增试管苗库、超低温库和DNA库,可为不同特性的作物提供定制化保存方案 [4]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 - 2021年启动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到一批优异资源,如西藏海拔4750米的耐寒青稞和山西高钙"珍珠玉米" [3] - 采用CT扫描、电子传感器和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4] - 自动化系统使库房可利用空间从3-4米提升至10多米,大幅提高存储效率和节省人力 [4] 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发展 - 中央2021年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是核心内容 [2] - 国家已建成农作物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正在建设世界单体最大的畜禽种质资源库 [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年内上线,促进资源有序共享 [5] - 目前国家保存资源的基因型、表型鉴定比例分别超过60%和30%,为AI智慧育种提供数据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