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稞
icon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雪域高原焕新颜!西藏民众共绘幸福答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2 13:11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2024年达到2765亿元 从1965年到2025年实现三个千亿级跨越 第一个千亿用时50年 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 202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1382.72亿元 同比增长7.2% 增速连续多季度位居全国前列[27] - 边境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珞瓦新村通过手工编织品线上销售实现增收 嘎拉村旅游收入从千元级跃升至数百万元级[21][22][23] 基础设施建设 - 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9万公里 铁路运营里程1359公里 国际国内航线183条 形成立体交通网络[17] - 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区市 青藏/川藏/藏中/阿里四条电网投用 边境乡镇实现主电网全覆盖[17][27] - 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通达 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17][27] 产业发展动态 - 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5年1-6月接待游客3218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315亿元[27] - 青稞产业实现深加工转型 开发出多种特色化产品 种植环节享受政府补贴[13][15] - 边境地区形成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带 包括岗巴黑山羊/噶尔蔬菜/亚东鲑鱼等富民产业[21] 民生改善成果 - 2019年底实现全面脱贫 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74个贫困县区摘帽[17]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 教育实行"三包"政策 医疗医保覆盖率达90%[25][27] - 异地办学模式推进教育公平 高海拔地区学生共享拉萨优质教育资源[11]
今天的西藏,有什么?听听他们心中的答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1 19:5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拉林铁路开通运营 全程435公里 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1] - 复兴号列车结束西藏东南地区无铁路历史[3] - 铁路建设者完成高难度工程建设[3] 能源电力建设 - 西藏电力装机容量已位居全国首位[3] - "电力天路"工程显著改善农牧区供电稳定性[3][5] - 稳定供电推动农牧民购置新家电及改善住房条件[5] 医疗卫生改善 - 2012年至今累计7600名先心病患儿获得免费救治[5] - 跨省医疗救助项目使患者获得北京优质医疗资源[5] - 康复患者成功实现职业发展并回馈社会[7] 教育事业发展 - 异地办学模式使高海拔地区学生共享拉萨优质教育资源[9] - 曾受救助患者白玛央金成功成为幼儿园教师[5][7] 农牧业产业化 - 科技特派员上万名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9] - 青稞种植享受多种补贴政策 稳定农户收入[10] - 葡萄酒产品达到国际参赛标准 实现产业升级[10] 边境贸易与区域经济 - 西藏吸引国际展商进驻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12] - 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带动高品质商品需求[12] - 边境地区形成"守边即守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2]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从高原口粮到多元爆款 看青稞精深加工“变形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9 21:28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把脱贫群众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任务,一共建成了224家非遗工坊,通过"非遗工坊+农户"的形式,有力地带动了群众增 收。 建设高原特色产业链,是西藏推进乡村振兴、促农增收的另一条路径。就拿青稞这种当地最常见的农作物来说,它正经历着一场"从田间到舌尖"的科技革 命。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努堆村党支部书记普贵:这几天我们正在给青稞喷洒叶面肥,以前人工喷洒,一亩地需要半小时左右。现在用无人机,半小时能喷洒30 多亩地,我们村的2500多亩地大概需要两天就能完成。 除了青稞面包,还有青稞粽子、青稞面条、青稞爆米花等一系列新产品被研发出来,江孜县的青稞产业逐步从传统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江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孔金秋:像这个青稞爆米花,麻森这些产品在线上都非常受欢迎,一般上线了之后就会秒光,我们现在通过企业加合作社加农户的这 种发展模式,已经实现了青稞原料订单7000吨,预计今年能够实现1.5万吨,青稞深加工产业的这个总产值预计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21%。 不光是青稞产品卖得好,青稞的种植也摆脱了过去只靠经验和人工的旧模式。 总台记者于晨:我现在是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的努堆村,这里也是西藏青稞主 ...
气象服务守护雪域绿色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8-13 09:21
◎本报记者 付丽丽 绿色的青稞苗随风摆动,与远处皑皑雪山、层层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高原独有的田园画卷…… 这是记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农业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看到的情景。 林周,在藏语中意为"天然形成的沃土"。林周县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综合示范县、拉萨第一产粮大县 与第二牧业大县,素有"拉萨粮仓"之称。在这里,农业自动气象站矗立在田间地头,随时监测农作物生 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雨量等要素。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农耕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西 藏高原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当好虫草山的"生命护卫队" 那曲,西藏的"北大门"。这里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从5月份进入雨季起, 近15万名农牧民,就如候鸟迁徙般陆续汇聚于此,只为寻找那珍贵的冬虫夏草(以下简称"虫草")。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种质库保存了6000余份青稞种质资源,其中有4300余份都在这块试 验田里进行精准鉴定和评价。"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顿珠说。 达瓦顿珠介绍,气象工作在青稞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保护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在数据精准 化方面,气象部门在基地部署了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田间温湿度、光照强度 ...
西藏举办首届青稞产业发展大会
人民日报· 2025-08-11 03:23
本报拉萨8月10日电(记者鲜敢)西藏首届青稞产业发展大会日前在拉萨举办。大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力 量共商青稞产业发展大计,推动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西藏作为全国青稞主产区,2024年青稞种植面积达230.1万亩、产量达88.8万吨,分别占全国的47%和 64%。目前西藏已建成了全国首个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培育出藏青系列、喜马拉系列等78个优良品种, 并通过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措施,使青稞单产较1975年增长2.2倍。 据悉,本届大会以"绿色发展、健康共享——推动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和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吸引了涉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会,共同探 讨青稞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径。大会现场,拉萨市曲水县、山南市隆子县、日喀则市江孜 县等多地政府与区内外多家青稞加工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涉及青稞示范产业园建设、生产加工、产 销对接等10个项目。 ...
特色农产品成为撬动振兴“金种子” 农文旅融合描绘村民生活“幸福景”
央视网· 2025-08-02 18:01
江西省泰和县白莲产业 - 泰和县白莲种植面积超1万亩,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1][5]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带动加工产业发展,生产通心白莲等产品[3] - 全产业链带动3000多户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达4000多元[5] 新疆吉木萨尔高山花海 - 2000余亩高山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种植鲁冰花、牡丹等30多种花卉[7] - 花海位于海拔1500米山区,依托充足光照和凉爽气温,观赏期延续至8月中旬[7] 西藏白朗县高原农业与生态旅游 - 年楚河畔万亩青稞田与油菜花形成黄绿相间的高原田园景观[10] - 当地结合粮食安全与生态旅游,展示高原农耕文明[10] 四川雅江县松茸产业 - 松茸开山季推动"农—文—旅"融合,融入藏族歌舞、美食等元素[14] - 发展民宿、农家乐及特色旅游线路,去年综合产值超千万元,吸引游客数万人次[14] 江苏连云港湿地生态 - 连云区海滨湿地首次大规模观测到东方白鹳,反映湿地生态改善[16][17] - 东方白鹳为湿地生态"晴雨表",其种群数量稳步提升[16]
“浙样巴塘”落户杭州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9
浙样巴塘项目启动 - "浙样巴塘"甘孜州特色农产品馆于7月17日正式落户杭州中河北路 [2] - 项目由甘孜州巴塘县、杭州市淳安县及杭报集团每日商报社等多方联合打造 [2] - "浙样巴塘"消费帮扶品牌正式亮相,推动巴塘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2] 巴塘特色农产品 - 巴塘盛产青稞、牦牛肉、海椒、核桃等高原特产 [2] - 产品包括青稞奶酥、醋海椒、琥珀核桃仁等特色食品 [2] - 当地还出产藏族手工艺人制作的精美工艺品 [2] 项目运营模式 - 采用"政府引导+国企支撑+媒体赋能+高校创新"协同模式 [3] - 巴塘县政府与浙江企业合作打造特色农牧产品供应链 [3] - 杭报集团负责挖掘巴塘文化底蕴与产品生态价值 [3] - 杭州市供销社构建"供富超市"网络销售系统 [3] - 浙江科技大学设计团队融入藏族文化元素进行店铺装潢 [3] 市场化运营体系 - 杭州农合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运营 [3] - 构建"农产品销售+消费帮扶+品牌培育+民生服务"四位一体体系 [3] - 结合"醉忆杭鲜"公用品牌渠道资源建立高效销售通道 [3] 未来发展计划 - 探索"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创新模式 [3] - 推动"文旅融合+农特展销"发展路径 [3] -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
新华视点|消费热潮奔涌 创新动能澎湃——夏日经济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7-10 15:04
农业经济转型 - 新疆戈壁枸杞产业实现盐碱地改良与生态经济价值双重收益 [2] - 西藏青稞种植结合望果节文化衍生文化经济内涵 [2] - 湖南湘潭42.2万亩早稻通过机械化与政策补贴实现亩产提升与成本下降 [2] 制造业升级 - 河北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340亿元 [3] - 惠邦机电投入2亿元技术改造切入新能源汽车与风电领域 [3] - 南皮县4000家企业通过智能制造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 [3] 文旅消费驱动 - 河北秦皇岛国际烟花艺术节带动夜间经济与关联消费 [5] - 安徽宣城亲水漂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暑期旅游收入 [6] - 差异化文旅体验形成品牌效应推动"清凉经济"增长 [6] 跨行业创新逻辑 - 农业从温饱保障向价值增值跨越 [2] - 制造业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全球产业链升级 [3] - 消费升级通过场景创新激活经济潜力 [6]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新华社· 2025-07-09 23:2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于2021年建成,总保存规模达150万份,远超旧库40万份的设计容量 [2][3] - 新库采用现代化技术,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标识种子身份信息,以及机械臂、传送带、"蜘蛛手"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种子存取 [2][4] - 新增试管苗库、超低温库和DNA库,可为不同特性的作物提供定制化保存方案 [4]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 - 2021年启动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到一批优异资源,如西藏海拔4750米的耐寒青稞和山西高钙"珍珠玉米" [3] - 采用CT扫描、电子传感器和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4] - 自动化系统使库房可利用空间从3-4米提升至10多米,大幅提高存储效率和节省人力 [4] 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发展 - 中央2021年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是核心内容 [2] - 国家已建成农作物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正在建设世界单体最大的畜禽种质资源库 [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年内上线,促进资源有序共享 [5] - 目前国家保存资源的基因型、表型鉴定比例分别超过60%和30%,为AI智慧育种提供数据基础 [5]
加大高原茶饮原料推广,喜茶推动牦牛乳在全国范围内供应
贝壳财经· 2025-06-24 10:25
产品创新与研发 - 公司持续以高原风物为核心元素进行创新研发,推出第三款藏地灵感新品"牦牛乳酥油茶",焕新高原传统茶文化 [1] - 今年以来公司打造多款高人气新品,包括"雪域·牦牛乳恰安莫"(3月上新一周售罄)和"芝士咸酪藏茶"(品牌首款咸乳茶产品) [1] - 新品带动牦牛乳、青稞、雅安藏茶、凉山黑苦荞等高原特色原料进入大众视野 [1] - "牦牛乳酥油茶"采用"搅打"工艺打造酥油云顶,创新酥油茶喝法 [1] 供应链与原料开发 - 供应链团队在青海、甘肃、四川及西藏四大牦牛乳奶源主产区调研,最终选定四川与青海的牦牛乳原料 [1] - 研发团队测试超过40款藏茶原料样品,最终定制出黑苦荞藏茶茶底用于"芝士咸酪藏茶"与"牦牛乳酥油茶" [2] 市场与文化融合 - 公司将牦牛乳、藏茶、酥油等千年历史的高原传统原料以年轻化饮用方式引入大众消费场景 [1][2] - 通过产品创新将青稞、雅安藏茶等地域性原料推广至更广泛市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