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

搜索文档
青稞黄、果飘香、冬小麦播种忙 神州大地“智”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央视网· 2025-10-05 17:46
央视网消息:为抢抓农时,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昆玉市3.1万亩冬小麦这两天全面开播,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青海化隆:万亩青稞成熟 丰收喜悦织乐章 金秋时节,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9.57万亩青稞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田野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在化隆县二塘乡的青稞种植基地,金黄色的青稞田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秋收美景,收割机轰鸣作响,饱满的青稞穗被整齐收割。远处青山如 黛连绵不绝,近处沃野铺金麦浪翻腾,机械的轰鸣与农户的笑语交织成丰收乐章。 在昆玉市玉泉镇的农田里,一台台搭载北斗导航的大马力播种机在田间穿梭,一次性将麦种、肥料精准播入土壤里,覆土、压实、滴灌带 铺设等工序一气呵成。 昆玉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多为沙质土壤,土地相对贫瘠、保水性差。针对这一特点,当地全面推广"干播湿出,滴水出苗"技术进 行种植。也就是不进行播前灌溉,在土壤无底墒的条件下直接播种,播种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补水追肥,既提升了播种效率,又能实现节水增 效。 据了解,昆玉市今年计划播种冬小麦3.1万亩,预计10月20日前全面完成播种工作。 据了解,化隆县以"合作社+农户种植"的模式在全县推广种植青稞,目前,种植面积超过了10万亩, ...
西藏邮政快递业60年发展:实现“村村通邮”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4:24
中新社拉萨9月24日电(记者赵朗)"1965年邮电时期,全区仅设90处邮电局所,广大农牧区民众寄取邮件 需长途奔波,'寄一封信、等半个月'是常态。"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副局长邹华24日在一场发布会上 表示,如今,全区已有普遍服务网点756个,村邮站4646个,真正让"村村通邮"从愿景变为现实。农牧 民在村里就能收发信件、包裹、报刊,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基础邮政服务。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全区邮政快递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当日在拉萨举行。邹华介绍,2004年8月, 全区首家民营快递公司成立,至今,西藏已有快递品牌11个,设置快递服务网点568个。西藏邮政快递 早已告别"人背马驮、靠天运输"的原始模式,基本建成覆盖至乡村的寄递服务网络。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数据显示,1965年,西藏全区邮电业务总量仅278.6万元(人民币,下同)(邮电未分营);到2024年,全区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突破2.03亿件,业务收入达12.08亿元,其中快递业务的增长更是亮眼,特别是近十 年发展更为迅速。 60年前,西藏邮政"运输难、投递难"。如今,全区省际干线邮路达20条,可直达全中国多个主要城市, 航空邮路增至10条,航空运力大大 ...
四川乡城:高原特产走出田间 飘香四海引游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20:28
农特产品资源与品牌建设 - 乡城县拥有10个品种的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并成功创建了包括乡城苹果、乡城松茸、乡城藏猪在内的1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 - 当地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培育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认证多个特色产品,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 -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产地+市场”一体化流通体系,在浙江大型商超设立专销点50余个,使乡城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6] 产品展示与现场交易 - 农特产品展展示了苹果、藏梨、青稞、虫草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葡萄酒、青稞酒、松茸饼干、树椒酱等深加工食品 [3] - 深加工产品既保留了原料的营养价值,又延长了保质期,让特色农产品能够销往更远地区 [3] - 活动当日有超千名当地民众与游客到场采购,现场交易活跃 [6] 文旅融合与推广策略 - 然乌乡的展位将农特产品与文创产品、徒步路线相结合,农文旅推介官表示其目标不仅是出售产品,更是传递乡村运营概念,推广当地文化和文旅情况 [4] - 活动是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色灌礼文化周的特色活动之一,文化周通过一场开幕式和七大特色活动,为游客呈现民族风情与田园诗意 [6] - 手工艺品展台展示了竹编工艺、木碗、糌粑盒等工艺品以及代表乡城独特建筑文化的白藏房模型,乡城县拥有全国最大的白藏房群 [3]
四川阿坝:万亩青稞喜丰收 高原粮仓满“金”粮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0:53
(原标题:四川阿坝:万亩青稞喜丰收 高原粮仓满"金"粮)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网,近日,四川阿坝县的万亩青稞迎来丰收季,金色的青稞籽圆润饱满、缀满穗 头,正进行最后一轮收割,颗粒归仓。作为四川省青稞主产区之一,今年阿坝县青稞播种面积超过6.6 万亩,预计青稞产量将达到9000吨。 据了解,阿坝县建成了面积为8000亩的四川省五星级青稞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集 体经济+科研技术"的运行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乡镇7822户农民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每户增收750至 800元。 目前,阿坝县的耕、种、管、收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机普及率已达75%,较去年提升1%。与传统人工 模式相比,机械化收割不仅使成本降低40%,还使收割效率提升了80倍。 阿坝州阿坝县龙藏乡村民表示,以前靠人工收割青稞至少要用两三天,现在利用数字联合收割机,半天 就能收割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不仅是耕种收的方式发生改变,阿坝县通过建设全州首座农业产业科技小院,完善智能数字监测站、传 感器、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装备,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等方式,建立完善青稞"种、产、供、 销"标准化质量体系,为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
破除海拔高、耕地少、交通差等农业发展制约要素 甘孜兴农事 高原绘“丰”景
四川日报· 2025-09-18 14:42
近日,甘孜县的青稞进入收割期,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 正值苹果成熟期,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农艺师刘新丽忙着为丹巴"美人脆"苹果测产:"今年'美人 脆'丰收,预计产量有280多万斤。"在甘孜县,青稞收割也在紧张进行。今年,该县青稞总产量预计达27800余 吨,较去年增长4.9%。 地处高原的甘孜州,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土地资源稀缺,全州耕地面积仅131.33万亩;平均海拔超3500 米,高寒气候限制作物生长周期;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高,本地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 破除农业发展制约要素,近年来,甘孜州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发展路径,在高原上绘出越来越多丰收图景。 A 高效轮作 让冬闲田变四季田 近日,道孚县八美镇一块试验田交出测产"成绩单":冬播小麦品种"川麦93"亩产626.91公斤,冬播青稞品 种"康冬糯22583"亩产396公斤,均创全州小麦和青稞亩产的历史新高。这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甘孜 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历时五年攻关所取得的成效。 "因为高原冬季气候极端寒冷,甘孜州海拔2800米以上的田地在冬季普遍闲置。"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 人员雷高告诉记者,"冬闲田"产出效益低,单 ...
金秋时节“丰”光无限 多彩丰收画面拼就乡村振兴盛景图
央视网· 2025-09-15 12:05
农业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 -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创新采用分段收获方式 在青稞八九成熟时先收割晾晒3-5天再脱粒 提升籽粒饱满度和品质 [1][3] - 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测产工作 统计株高/穗数/千粒重等数据 为品种优化和明年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 水利基础设施与抗旱保障 - 江西吉安峡江灌区通过8座泵站从赣江提水 经管道输送至水库山塘渠道 为14.45万亩农田解决灌溉需求 [6][8] - 峡江灌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大水利项目 一期幸福灌片已于今年3月通水 优先保障14.45万亩农田灌溉 [8] 经济作物产量与市场供应 - 江苏靖江莲藕种植面积近千亩 年产量超200万斤 采摘销售期持续至明年3月 中秋国庆前迎销售旺季 [11] - 靖江芡实基地进行第二轮采摘 日均采量5000斤 亩产2500-3000斤 加工产品主要销往苏州无锡等地 [13] - 重庆黔江区1.3万亩高山猕猴桃预计总产量突破1.2万吨 年产值达1.2亿元 为重庆最大生产基地 [15][18] 特色水产养殖与产销体系 - 山东东营垦利区7万亩精养大闸蟹正式开捕 预计产量7500吨 产值突破11亿元 [20][22] - 大闸蟹经分拣/抽检/捆绑打包后 通过冷链物流24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市场 电商平台同步销售 [20]
四川乡城青稞进入丰收季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54
9月14日,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坝机器轰鸣,村民忙着收割青稞。9月中旬开始,乡城县各地的 青稞陆续迎来丰收时节。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四川乡城青稞进入丰收季 9月14日,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坝机器轰鸣,村民忙着收割青稞。9月中旬开始,乡城县各地的 青稞陆续迎来丰收时节。(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9月14日,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坝机器轰鸣,村民忙着收割青稞。9月中旬开始,乡城县各地的 青稞陆续迎来丰收时节。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9月14日,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坝机器轰鸣,村民忙着收割青稞。9月中旬开始,乡城县各地的 青稞陆续迎来丰收时节。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
税收数据显示:青海高原特色产业增速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4:03
行业整体表现 - 青海省农林牧渔业经营主体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 [1] - 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批发零售及相关服务等关联行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1% [1] - 税务部门优化服务并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1] 细分领域增长 - 农作物种植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8%,其中青稞、小麦等高原特色谷物增长54.8%,饲草种植增长61% [1] - 畜牧业总体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8.7%,牛羊饲养占比超六成 [1] - 冷水鱼养殖开票销售收入增长35.5% [1] - 蜜蜂养殖同比增长44.2%,家禽养殖同比增长16.2% [1] 下游加工与市场表现 - 农副食品加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速达100.4%,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2] - 蕨麻、酸奶等特色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市场认可度与销售表现持续提升 [2]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65亿元 累计增长155倍 年均增长率达8.9% [1] - 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累计超过万亿元 金融存贷款余额双破6000亿元 [1] - 银行机构自2011年累计让利超1300亿元 惠及23.5万户经营主体 [1]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1980年起免征农牧业税 1985年实施义务教育三包政策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 [1] - 证监会2016年起对西藏企业IPO实行"即报即审 审过即发"优惠政策 [2] - 2023年实施"格桑花行动"推动企业集聚发展 覆盖全区公路电力通信网络建成 [1][2] 产业投资机遇 - 生态资源 清洁能源 矿产资源 文旅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投资磁石 [2] - 需加强青稞增产 牦牛提质等农牧业现代化金融支持 [2] - 推动水能 风能 太阳能开发利用 深化文旅融合与农旅互动 [2] 重大项目与资金保障 - 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链资金链活跃度 [3] - 金融需做好五篇大文章 为创新创业创富提供资金保障 [3] - 通过政策高地和资源宝地挖掘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3]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4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 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1] - 基础设施 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高质量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1] - 雪域高原60年巨变铺垫光明前景[1]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林芝波密县以冰川 桃花 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1] - 日喀则江孜县青稞深加工产品达几十种 年产值达1.48亿元[1] - 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 高新数字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 资源禀赋优势 - 河谷农区 高山草甸 湿地湖泊等独特资源禀赋提供有竞争力的潜力空间[2] - 高海拔可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 通过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将价值洼地变为产业高地[2] - 良好生态是产业发展生命线 绿色有机已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3] 产业发展挑战 - 海拔高交通不便导致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3] - 基础设施 主体培育 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较为突出[3] - 生态本底脆弱 污染一旦出现将失去核心竞争力[3] 产业发展路径 - 发挥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力量 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3] -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深度融入国内外大市场[3] - 阿里地区日土县通过种群扩繁提升和建设拍卖中心实现白绒山羊产业增值[3] 生态保护要求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大保护放在首位 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3] - 项目引进资源开发需严守生态底线红线 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优化补偿机制守住竞争力[3] - 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提升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