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生态
搜索文档
手机AI智能体生态升温:厂商全面押注 实用性与隐私保护待升级
新京报· 2025-10-01 15:20
行业生态加速扩张 - 华为宣布投入10亿元启动"天工计划",重点支持开发者构建AI元服务、意图框架与智能体 [1][2] - 高通联合主流安卓厂商启动"AI加速计划",从三个维度扩展边缘智能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实现更多AI功能、将智能体体验引入更多终端、与中国模型提供商和开发者合作 [1][3] - 产业界成立"IIFAA智能体可信互连工作组",中国信通院、荣耀、OPPO、小米、华为等成为首批成员,致力于制定跨智能体交互的安全技术规范 [6] 手机厂商战略布局 - 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全面布局AI智能体赛道,从传统语音助手向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的AI智能体演进 [2] - 华为发布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目标是构建具备自主决策和群体协作能力的AI生态系统 [2] - 荣耀基于MagicGUI开源大模型,其AI智能体YOYO已具备多模态AI感知、情境记忆与基于屏幕理解的跨应用执行能力 [3] 技术发展与架构变革 - 手机厂商通过内置本地化端侧模型,区分AI手机与用户下载第三方AI应用的功能差异 [2] - 高通公司认为需打造智能体赋能的调制解调器、革新内存架构以突破内存和算力瓶颈,并为AI打造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 [7] - 华为测试的小艺任务空间功能可自主调度120多种对接工具和第三方智能体,其开放平台提供4种开发模式、50多种开发组件能力 [6] 当前挑战与瓶颈 - 当前手机端和云端的视觉大模型难以精准理解包含弹出广告、临时促销活动等变量的复杂App页面 [4] - 手机智能体多采取"读屏+模拟点击"的技术路线,这被视作生态建设的过渡方案,理想形态是第三方App主动开放API和服务控件 [4] - 第三方App适配意愿不足,原因包括数据安全顾虑、担心流量入口价值被稀释以及各厂商AI平台不统一导致适配成本过高 [4] 商业化路径展望 - 手机厂商设备装机量高,可成为第三方互联网服务的核心流量入口,通过优先级展示实现变现 [7] - 商业化核心应是通过AI提升用户服务触达效率、激发消费意愿,进而扩大整体市场规模,这被视为一种健康的市场扩容模式 [7] - AI智能体未来有望从手机扩展到平板、PC,再到更多终端设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