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柔性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希夕智能毛梁:AI柔性机器人重塑食品加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9:4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持续但出现分化 宇树科技日租金从年初1万元以上跌至3000元水平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宣布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1] - 产业资本转向垂直领域应用 希夕智能选择食品加工领域 解决食材非标化与人力短缺双重痛点 [1] - 食品加工行业面临结构性劳动力断层 一线生产需超500万从业人员 工厂平均劳动力年龄超50岁 年轻群体持续逃离 [2] 技术方案与创新 - 采用"AI+机器人"柔性方案 通过AI视觉系统感知食材特性 AI决策层进行多模态数据推理 机器人执行动态任务 [4][5] - 算力需求控制在行业最小必要范围 常规场景部署周期1-2周 全新场景需3个月完成上线 [6] - 借鉴大模型底层逻辑但大幅压缩规模 构建垂直领域深度模型 实现"小而精"的技术适配 [7] - 自主研发防水防腐蚀密闭框架体 重构电子元件布局 耐受高压水枪冲洗和极端工况环境 [9] 商业化落地与效益 - 作业效率达人工1.3-1.5倍 极端场景维持0.8-1倍 单台设备占地1平方米 实现产线1:1无缝升级 [8] - 客户ROI单班生产2-3年 双班1-1.5年 设备出品质量超人工 加工损耗显著降低 24小时稳定运作 [8] - 2024年商业化首年达成千万级订单 2025年预计实现三倍增长 营收以设备销售为主 RaaS模式为辅 [16] 产业链与竞争壁垒 - 食品加工机器人产业人才积累较少 缺乏适配行业方案和零部件 需产业链协同突破 [12] - 技术壁垒包括极端环境稳定运行和行业认知积累 竞争者需投入同等时间与资源成本 [10] - 目前国内无直接竞争对手 全球仅美国一家业务模式接近企业 细分领域仍处初创期 [16] 股东协同与战略规划 - 新希望集团提供产业生态资源 开放真实落地场景 引荐早期客户 降低市场信任成本 [13] - 非夕科技提供技术支撑 汇聚顶尖科研力量 加速技术转化实际案例 [13] - 中短期目标聚焦食品行业深度发展 通过案例推广构建规模效应 扩大研发投入和生产规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