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Native游戏
icon
搜索文档
这支00后团队想做AI Native的无限游戏|“抓住下一个Z一鸣”速访
钛媒体APP· 2025-09-11 10:10
公司核心产品理念 - 公司致力于打造AI Native游戏,其核心特征是如果摘掉AI技术,游戏本身将无法存在 [2] - 游戏追求真正的“无限”体验,所有内容均由AIGC驱动生成,可实现随机人物与随机剧情,与传统游戏3-5条固定剧情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2] - 游戏形态融合三大关键元素:文字冒险(AI强项)、跑团机制(AI替代真人DM角色)、无限的真随机性(仅AI Native游戏可实现) [11] 游戏开发与迭代 - 首款游戏DEMO“修仙模拟器”于5月1日启动,6月8日在小红书发布,未做任何投放下获得近千点赞并加满三个500人粉丝群 [14] - 尽管早期版本体验不佳(时延约20秒,稳定性差),但后台数据显示有玩家游玩超过1300轮(约7小时),所有玩家平均游玩时间为20分钟 [14] - 计划于8月31日前发布新版本,当前自评完成度约为60分,付费模式设计为角色死亡后花3元复活 [15][19][23] 团队构成与背景 - 团队目前均为兼职状态,成员背景多元,包括商科金融背景的创始人、AI to C应用公司的产品经理、AI SAAS公司工程师、独立游戏策划以及常驻日本的运营同事 [11][12] - 团队认识到自身在游戏性、数值、交互和丰富程度上与成熟游戏工作室存在明显差距 [15] - 未来若融资,优先将团队规模扩充至15人左右,并急需招募一位有手动搓agent经验的首席技术官以及有游戏发行经验的成员 [25] 市场策略与未来规划 - 目标市场包括日本,计划推出玩法类似但题材改为更符合当地喜好的都市怪谈游戏,并融入更多多模态内容 [13] - 公司认为当前AI应用阶段类似互联网早期,适合开发轻量化游戏,而非一步到位的大型游戏 [16] - 未来迭代方向灵感来源于“地球online”,旨在解决四大问题:LLM的实时性替代方案、多人社交玩法、谨慎的多模态应用、以及题材的贴近生活与实用性 [20][21] 技术挑战与经验教训 - 曾于2月份尝试开发名为“回响”的大型游戏项目,但因技术不够成熟无法优化至足够好体验而砍掉,认识到新形态游戏无法一步到位 [16][18] - “回响”的终极愿景是创建一个所有玩家可共同探索的“西部世界”,玩家可自由创建角色和宇宙规则,并在多个平行宇宙间穿越 [17] - AI驱动的“真无限”与海量剧本“假无限”的成本对比取决于边际成本,用户量足够多时AI成本更具优势 [19]
谁会是AI时代的下一个任天堂?
新财富· 2025-04-03 14:04
核心观点 - AI对游戏行业的颠覆正在持续进行,但尚未出现真正的"GPT时刻"级别的颠覆式体验 [1] - 当前AI游戏发展呈现多元化探索态势,包括更拟人的NPC、文字类AI Native游戏、生产力工具迭代等方向 [1][5][32] - 游戏行业尚未出现垂类大模型,主要受限于数据质量、系统复杂性和体验抽象性等因素 [24][30][31] - 未来机会可能来自AI Native玩家群体的文化习惯塑造 [42] 更拟人的NPC - 游戏行业AI化的第一步是对NPC进行重构,利用大模型使NPC行为更自由生动 [3][4] - 早期探索集中在海外UGC社区,如《我的世界》集成GPT-3、《上古卷轴5》接入ChatGPT等 [5] - 国内大厂快速跟进,网易《逆水寒》集结国产大模型打造"AI友人",腾讯《暗区突围》推出语音指令AI队友系统 [7] - 技术迭代迅猛但玩家反馈普遍"鸡肋",因NPC创新未触及核心玩法体验 [11] 文字类AI Native游戏异军突起 - Character.ai月活从2024年初3000万跃升至10月6300万,18-24岁用户占比66% [16] - 国内类似产品如字节猫箱、Minimax星野等收获约700万DAU,跻身大模型APP前十 [17] - 文字冒险成为最佳AI介入切口,因其核心玩法与AI技术高度契合 [17][21] - 米哈游新作《Whispers from the Star》可能成为彻底AI Native游戏,需解决动画交互等技术挑战 [21][22] 游戏行业为何难以出现垂类大模型 - 缺乏高质量、稳定、可量化的游戏数据集,静态代码资源封闭 [26][29][30] - 游戏动态性导致量化算法复杂度远高于图像和视频 [29] - 游戏体验评价标准抽象,难以从数据层面拆解 [31] - 现有"AI游戏引擎"如Google GameNGen仅基于有限训练数据,实用性不足 [31] 生产力工具的局部快速迭代 - GDC 2025报告显示52%公司已使用生成式AI工具,3D资产AIGC成为焦点 [33] - Roblox将开源自研AI基座模型Cube 3D,加速UGC社区模型资产生产 [33] - Meshy.AI聚集200万+创作者,累计生成2000万个3D模型,获a16z工具调查认可 [34] - 腾讯混元3D模型技术迭代迅速,2025年开源5款三维生成模型丰富社区 [34] 机会来自未来AI Native的玩家 - 移动游戏黄金时代受益于设备普及和新生代用户习惯 [39][42] - 当前AI正渗透少儿日常生活,塑造未来AI Native玩家的文化习惯 [42] - 新生代AI原住民可能成为未来AI游戏的首批玩家、开发者和投资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