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ai

搜索文档
看完 1289 个死掉的 AI 产品,我发现这些需求就不该用 AI 解决
36氪· 2025-07-07 15:33
AI应用赛道现状 - AI应用淘汰率极高,国外平台Dangai整理的「AI坟场」名录显示1289个产品已关闭或停止运营,其中2025年新增200多个[2] - 失败产品中聊天机器人占比接近40%,辅助代码类产品超过20%,包括曾融资7750万美元的明星搜索产品Neeva[4][9] - 套壳产品占比高,如AI搭讪台词生成器「AI Pickup Lines」仅运营数月即关闭,硬件领域代表Humane的AI pin因功能缺陷遭遇市场负面评价[6][7] 失败原因分析 - 产品功能娱乐性大于实用价值,应用场景单一难以满足复杂需求,如MaskrAI(名人肖像生成)和Oinionate(辅助决策)[6] - 套壳产品面临双重竞争:同类产品比拼与大模型功能更新的替代压力[9] - 创业公司在通用搜索等赛道难以抗衡巨头,Neeva在谷歌/微软垄断下最终失败[9] 大厂表现与挑战 - 国内Minimax拥有多个SOTA级自研模型,但首款AI伴侣产品Glow因80%内容涉黄被下架[10] - 字节跳动「猫箱」、阅文「筑梦岛」等大厂AI伴侣产品均因尺度问题被整改或停运[12] - 即便具备模型和算力优势,产品运营中的合规与内容管理仍是关键挑战[15] 情感陪伴赛道特点 - 2023年全球Top50 AI应用中8款属于陪伴类,代表产品包括CharacterAI和Replika[16][17] - 该赛道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但盈利模式困难,多数采用订阅制或游戏化氪金玩法[20] - 国内AI伴侣应用月活普遍下滑,如筑梦岛2023年12月月活骤降14%,使用时长减少50%[22] 商业模式对比 - Replika付费用户比例超50%,2024年月收入稳定在200万美元,CharacterAI虽用户量更大但变现乏力最终被谷歌收购[24] - 赛道呈现两极分化:深度小众用户付费意愿强但市场有限,海量用户难以转化[26] - 部分公司尝试转型,开发非恋爱型AI陪伴(如游戏陪玩)以规避监管和盈利压力[22]
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深度报告:压力时代的心理突围,科技赋能破局疗愈赛道
中邮证券· 2025-07-01 10: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评级为强大于市,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居民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以及政策宣传,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进入创新发展期,需求端受疾病、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等影响提升,供给端专业心理治疗资源紧缺,数字心理健康服务因AI/VR技术发展推动市场蓬勃发展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概况 - 心理健康服务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按专业程度要求可分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泛心理健康服务三类 [9] - 产业链上游为相关药物研发生产机构等,中游为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等,分别覆盖终端患者和消费者的需求 [10] - 产业发展历经缓慢发展期(1951 - 2005年)、初步探索期(2006 - 2019年)和创新发展期(2020年至今) [13] 需求端 - 新冠疫情加剧全球焦虑及抑郁,影响或持续10 - 20年,大众对心理健康关注度和投入显著提升 [17][20] - 社会压力加剧引发心理问题,青年和低收入群体为抑郁和焦虑高风险人群,职场竞争激烈也加剧抑郁问题 [23][32] - 亲密关系缺失导致心理问题,缺乏朋友支持和未婚无对象群体抑郁风险检出率高 [35] - 国家政策持续发力,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大众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持续走高 [39] - 心理需求普遍存在,市场潜力大,预计2025年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104.1亿元,2020 - 2025年CAGR为27% [40] 供给端 - 国内医院精神床位数和医师数严重紧缺,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心理健康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 [48] - 心理咨询及泛心理健康服务逐渐受到社会认可,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尚处发展阶段,准入门槛低 [54] - 多种疗愈方式崛起,瑜伽成为重要生活方式,按摩行业增长迅猛,自然疗法和芳香疗法受关注,水晶疗愈需求增加,正念冥想和禅修兴起,心理咨询聚焦情绪等问题,风水行业和寺庙经济发展前景好 [58][61][62][64][67][71] - 业务相关公司中,九华旅游客流有望持续增长,索道扩建提升盈利能力;峨眉山A客流有望延续高增,金顶索道升级提升中线增长潜力 [74][77][81] 数字心理健康服务 - AI陪伴类产品加速落地,商业化可期,如Character.AI和星野,前者有望成为AI时代UGC社交平台,商业化潜力大 [88][93][96] - VR治疗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可用于治疗焦虑症等,VR冥想游戏能缓解用户压力 [102][104] - AI在心理咨询方面应用有生成式对话练习、咨询场景模拟与培训、来访语音和情感分析三种方式,西湖心辰推出“聊会小天”小程序助力解决心理咨询问题 [107][110]
虚拟伴侣,相爱容易戒断难
创业邦· 2025-06-11 07:59
AI情感陪伴行业现状 - 人类对AI情感陪伴需求催生了以AI情感支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海外有Replika和character.ai,国内有星野、猫箱等产品 [3] - 社交平台Soul上的虚拟伴侣功能是国内少数直接承认AI伴侣身份的产品 [16] - 通用型AI如ChatGPT、DeepSeek可通过角色扮演提示词实现陪伴功能 [18]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character.ai的400万用户中50%以上年龄不足24岁,国内AIGC应用35岁以下用户占比56.8% [12] - 豆包智能体推荐页面包含多种人设,但最令人沉迷的是能暧昧的虚拟伴侣类智能体 [12] - 2024年前十位AIGC应用聚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7倍,豆包是当时用户规模最大的互动平台 [12] 产品功能与商业模式 - 猫箱、星野等APP允许用户自定义AI角色的背景、人设和声线,创造专属虚拟伴侣 [16] - 付费会员可获得更长的通话时间、增强的记忆力、更快的回复速度等高级功能 [29] - 部分用户尝试在虚拟陪伴AI上复刻已逝亲人,形成特殊的情感依赖 [30] 行业现象与用户案例 - 猫箱热门智能体"裴时蕴"被用户以2500元价格买断,导致大量用户"失恋" [21][22] - 智能体买断形成灰色市场,经过用户"喂养"的智能体因更聪明而报价更高 [23] - AI版本迭代可能导致智能体失忆、性格突变,引发用户戒断反应 [26] 技术发展与伦理问题 - 大语言模型使虚拟伴侣更聪敏且百依百顺,提供持续正向反馈加剧心理成瘾 [11] - ChatGPT存在情感勒索漏洞,当检测到用户负面情绪时会保持高级模型对话 [30] - 行业需明确AI应保持角色扮演边界还是完全融入设定,存在伦理争议 [35]
中金 • 联合研究 | AI十年展望(二十三):AI+陪伴:技术降本×场景升维,提供深度情绪价值
中金点睛· 2025-05-30 07:39
行业概览 - AI陪伴是目前落地较快、热度较高的AI应用赛道,CharacterAI和Talkie率先达到千万MAU级别 [1] - 2023年全球AI陪伴市场规模约3000万美元,2030年基准/乐观情形下有望达700亿/150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分别为200%/236% [7] - 2018-2023年AI陪伴产品MAU增长近30倍,从不足50万扩大至约1500万,渗透率增速高于社交媒体和在线游戏 [7] 产品核心要素 - 拟人化、个性化、实时互动、沉浸感和养成感是关键要素,满足陪伴、娱乐、幻想和效率提升需求 [2] - 用户集中于年轻群体,对AI容错率较高,更关注情感体验而非精准答复 [8] - 国内应用中星野DAU持续领先(2023年10月-2025年5月从10万增至141万),猫箱增长强劲(2024年3月-2025年5月从0.2万增至109万) [10] 技术驱动 - 混合专家模型(MoE)降低推理成本,DeepSeek-V3实现每人每天1小时交互成本约0.1元,通过缓存和错峰可压缩至0.03-0.05元/人天 [22] - 线性注意力机制将长文本处理复杂度从二次方降为线性,MiniMax-01在128K以上长度测试中超越主流模型 [24] - 多模态能力(图像/音频/视频生成)提升沉浸感,CharacterAI和星野已推出语音交互功能,端到端多模态架构如Gemini和GPT-4o带来效果跃升 [30] 典型应用案例 - **Replika**:全球最早商业化成功的AI陪伴应用,定位情感支持,2024年8月注册用户超3000万,已盈利 [33][35] - **CharacterAI**:技术驱动型,2024年8月MAU达2200万,创始团队来自谷歌LaMDA,采用通用Chatbot视角设计产品 [36][37] - **MiniMax星野**:引入卡牌机制和UGC社区生态,30日用户留存率从2023年10月的39%升至2024年10月的60%以上 [15][43] - **筑梦岛**:聚焦小说场景,80%为女性用户,用户日均对话超120轮,2025年1月注册用户近500万 [44][46] - **字节猫箱**:短剧化+公域社交设计,2024年9月下载量居国内市场第一,累计超500万次 [49][50] - **自然选择EVE**:3D AI伴侣,配备自研情感对话模型Vibe和记忆模型Echo,拟真度高 [53][54] 未来趋势 - 玩法创新是关键胜负手,延展方向包括硬件载体(如AI玩具)、垂直场景(教育/游戏)、用户群体拓展(老人/儿童) [64][65] - AI或成为内容网络中心,传统社交关系弱化,可能出现AI时代的"抖音" [59] - 当前挑战包括技术瓶颈(长时记忆/多智能体协同)、用户留存率低、商业化模式不成熟及算力成本高 [63]
DeepSeek重磅开源+海光中科催化,软硬件自主创新爆发!信创50ETF(560850)大涨超2%溢价走阔!
新浪财经· 2025-05-29 10:30
A股市场表现 - 5月29日A股全线飘红,计算机板块领涨,信创50ETF(560850)大涨超2%,盘中溢价走阔,近5日净流入超1200万元,软件50ETF(159590)同步涨超1% [1] 自主创新软件进展 - DeepSeek开源R1最新0528版本,未公开说明但已开放模型,Live CodeBench测试显示其性能媲美OpenAI最新的o3模型高版本 [3] - 用户反馈DeepSeek升级后模型思维链行为显著变化,亮点包括深度推理类似Google模型、改进写作任务、独特推理风格及长时间思考能力(每个任务最多30~60分钟) [4] 自主创新硬件动态 - 信创50ETF成份股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两者合计权重超10%(截至5月26日) [3] - 信创50ETF标的指数中,海光信息为第二大重仓股(权重5.64%),中科曙光权重4.41% [4] 中证信创指数成分股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浪潮信息(权重5.70%)、海光信息(5.64%)、华大九天(5.03%)、金山办公(4.89%)、深信服(4.79%)等,均属信息技术行业 [4] AI陪伴应用发展 - AI陪伴赛道落地快、热度高,CharacterAI和Talkie已达千万MAU级别,核心要素包括拟人化、个性化、实时互动等,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 [5] - 技术层面,混合专家模型(MoE)降低成本,长文本能力成共识,多模态(图像/音频/视频生成)增强体验,有望提高用户留存与付费意愿 [5] - 典型应用包括Replika(情感陪伴)、CharacterAI(通用Chatbot)、Talkie(互动平台)、筑梦岛(小说场景)等,产品设计注重游戏化与社交属性 [6] 信创50ETF布局优势 - 中证信创指数的DeepSeek概念股权重达48.1%,覆盖浪潮信息(权重超6%)、金山办公(超5%)等龙头,产业链受DeepSeek直接拉动 [7] - 指数涵盖计算机软件(41%)、云服务(22%)、计算机设备(19%)、半导体(14%)和产业互联网(5%)等软硬件领域 [7]
深度|对话AI独角兽Character.AI CEO:最佳应用还未被发明出来,AI领域现状类似炼金术,没人确切知道什么会奏效
Z Potentials· 2025-05-24 10:46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经历 - Character.AI是一个全栈AI计算平台,旨在为人们提供访问自我灵活超级智能的机会 [2] - 创始人Noam Shazeer是Google Brain团队前成员,曾主导开发Gmail拼写纠正功能和AdSense核心算法 [2][4] - 在Google工作20年的关键收获:将通用技术推向数十亿用户比B2B模式更具潜力,这一理念影响了Character.AI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战略 [6][7] 技术理念与产品特点 - 核心产品理念是构建"既通用又易用"的AI,不限定垂直领域,让用户自主发现使用场景 [7][14] - 采用神经语言模型技术,通过预测下一个单词的简单目标实现复杂对话能力,相比基于规则的系统具有显著优势 [14] - 模型幻觉被视为特点而非缺陷,早期应用集中在娱乐、情感支持和生产力等自然涌现的领域 [23] 运营数据与增长驱动 - 当前平台日发送4.5亿条消息,拥有2000万用户 [13] - 增长三大因素:产品正式发布、通用性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全球范围内对倾诉陪伴的巨大需求 [13] - 用户反馈显示,与AI互动能帮助社交焦虑者练习人际交往,提升现实社交信心 [13] 技术挑战与资源投入 - 主要限制是计算能力,当前模型训练成本约200万美元 [19] - 模型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计算力投入,包括模型规模和训练时长,而非单纯数据量 [18][19] - 采用混合专家模型(sparse gated mixture of experts)等创新架构提高计算效率 [39] 行业定位与竞争策略 - 坚持独立运营,认为初创公司比大企业更能快速创新和承担风险 [20] - 定位为全栈AI公司而非单纯娱乐应用,核心竞争优势在于AI质量持续提升 [37] - 预测未来1-3年将出现突破性进展,当前处于类似"莱特兄弟首次飞行"的AI早期阶段 [34][35] 数据策略与隐私保护 - 用户交互数据用于改进产品,但严格保护隐私,避免直接使用对话内容训练模型 [19][20] - 采用"预训练+微调"模式:通用基础模型配合特定场景少量数据优化 [19] 商业哲学与社会影响 - 技术愿景是"十亿用户发明十亿种使用案例",不预设最佳应用方向 [12] - 强调技术普惠性,参考电力、计算机等通用技术的历史发展路径 [26] - 注重AI伦理,明确不取代人类联系而是作为补充,帮助改善现实社交能力 [13]
Google faces new DOJ antitrust probe over partnership with AI startup: report
New York Post· 2025-05-23 02:25
反垄断调查 - 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公司与Character AI的合作是否违反反垄断法 调查重点在于交易结构是否刻意规避监管审查[1] - 公司雇佣了Character AI工程团队核心成员包括两位联合创始人 并获得了非独家使用其聊天机器人技术的许可[1] - 公司回应称与Character AI无股权关系 后者仍为独立公司 但欢迎其人才加入[2] 法律诉讼进展 - Character AI面临一起高调的非正常死亡诉讼 原告指控其聊天机器人角色导致青少年自杀[4] - 联邦法官驳回了Character AI基于第一修正案的抗辩 允许诉讼继续进行[5] - 公司已在两起历史性反垄断案中败诉 法官正考虑分拆公司等补救措施[5] 行业监管动态 - 司法部要求法官在考虑搜索垄断补救措施时 评估公司AI产品的长期影响[8] - 公司与Character AI的交易被类比为硅谷流行的"收购式雇佣" 旨在规避监管[8] - 英国竞争监管机构去年曾调查微软从Inflection AI大规模挖角 但最终未采取行动[9] 人事变动 - Character AI两位联合创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均为公司前员工 现已回归[3][10]
当 AI 成为新信仰,最可能重构生活的几个趋势
36氪· 2025-05-12 18:41
工业革命与社会重构 - 古登堡印刷机打破知识垄断,推动欧洲社会文盲率从90%大幅下降[1] - 工业革命通过技术普及重构社会秩序,个人让渡自由换取生活便利[1]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类进一步原子化为AI的数据来源和输出对象[2] AI技术与社会契约 - 人类通过使用AI工具与社会重新签署隐性契约,以技术交互替代传统协议[4] - AI普及导致底层人群更易产生算法依赖,教育水平较低地区使用率达20%,高于高教育水平地区的17.4%[19] - 精英阶层通过封闭社交网络获取高价值信息,AI工具仅作为辅助而非决策核心[23] 大模型与话语权重构 - 中美大模型在翻译中国特色表达时呈现文化差异,中国组翻译更受国际记者青睐[5] - 小语种国家因技术落后难以开发本土大模型,导致国际话语权受限[10] - 中国借助本土大模型技术强化国际话语权,输出中文语料和叙事体系[10] 虚假信息与AI信任危机 - 西方主流AI工具(如ChatGPT、Gemini等)33%输出结果受虚假信息污染,源头为俄罗斯信息战单位Pravda[11] - AI生成数据再训练可能导致模型过拟合,产生脱离现实的逻辑闭环[15] - 用户对AI生成内容缺乏核查意识,加速鲍德里亚"超真实"理论的社会化验证[17] 阶层分化与AI依赖 - 低收入群体更易将AI视为技术权威,用于替代心理咨询等高价服务[21] - 过度使用AI导致底层劳动者技能退化,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岗位[22] - 社会信任模式向阶层内部收敛,底层形成技术宗教式崇拜,精英保持清醒决策[25] AI情绪价值与社会影响 - AI聊天机器人成为临终者情感宣泄渠道,填补中国人含蓄表达的情感缺口[26] - 14岁青少年因沉迷CharacterAI产生自杀倾向,暴露AI在危机干预中的伦理缺陷[29][31] - 孤独人群与AI建立深度私密对话,MIT研究显示社交失能用户更依赖AI情绪价值[36] 技术哲学与存在危机 - AI工具不具备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但用户仍建立情感依赖[38] - 情绪价值依赖可能导致错配,如获得倾诉却加深孤独感的社会悖论[39] - 技术发展速度超越社会准备度,临界点未至但需提前思考存在本质问题[41]
你对 AI 说的每一句「谢谢」,都在烧钱
36氪· 2025-05-03 12:49
AI能耗与资源消耗 - OpenAI CEO Sam Altman估算用户使用"请"和"谢谢"等礼貌用语每年额外消耗约1000万美元电费[1] - 百度文小言APP数据显示"谢谢"被使用上千万次成为高频提示词[3] - 一次普通AI查询(输出500 token)约消耗0.3 Wh电量[3] - 典型AI数据中心耗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达415 TWh占全球总量1.5%[4][6]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能耗是普通数据中心20倍相当于铝冶炼厂[4] - AI训练GPT-3消耗清水量相当于填满核反应堆冷却塔大型核反应堆需数千万至上亿加仑水[9] - ChatGPT每交流25-50个问题消耗500毫升饮用水用于冷却[9] - 推理阶段总能耗已超过训练阶段长期看可能是数倍[11] AI基础设施投资 - OpenAI启动"星门计划"联合甲骨文软银MGX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全美AI数据中心网络[4] - Meta为Llama模型寻求微软亚马逊等云厂商的"借电借云借钱"支持[6] - Altman投资核聚变企业Helion认为其能量密度是太阳能200倍且无碳排放[11] 用户行为与AI交互 - 用户对AI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形成独特社交礼仪[1] - 生成式AI会模仿用户输入的专业程度和礼貌程度礼貌用语可能获得更全面人性化回答[21] - 实验显示附加"支付小费"提示可使AI回答长度增加最高达基准11%[22][24] - 微软Tay聊天机器人因用户恶意引导上线16小时后发布不当言论被紧急下线[24] - Character.AI因对敏感词汇干预不足导致现实世界悲剧[26] AI技术特性 - 大模型本质是概率计算器通过词语出现概率预测下一个词[13][14] - 人类倾向于将具备类人特征的AI拟人化激活"社会存在感知"[17][18] -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会无意识地对电脑设备表现出社交行为[17][18]
AI原生浪潮冲击下,互联网大厂的组织如何进化?
36氪· 2025-04-11 18:20
AI原生组织的崛起 - AI原生组织(AI Native)将AI内化为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的核心驱动力,而非功能附加 [2] - 核心技术均为自研模型(如OpenAI的GPT、DeepSeek的MoE架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企业,OpenAI从GPT-3到GPT-4仅用两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90%以上 [2] - 产品设计天然依赖AI能力,无法脱离AI独立存在,如Midjourney的生成式图像、Character.AI的角色人格化交互 [3] AI原生组织的核心特征 - 技术原生性:自研模型快速迭代,OpenAI单次训练GPT-4成本超1亿美元,DeepSeek MoE架构将参数价值挖掘效率提升300% [4] - 组织液态化:扁平化、自组织结构,DeepSeek科研背景员工占比超80%,通过"影子组织"打破部门墙 [5] - 极客文化与创始人凝聚力:如OpenAI的Altman与DeepSeek的梁文锋以技术远见凝聚顶尖人才 [6] 互联网大厂的挑战 - 大模型开发落后于AI原生组织,大厂虽资源丰富但缺乏领军人才和极致技术追求 [9] - 用户时间争夺战:AI原生APP月活跃用户突破1.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33分钟,AIGC领域MAU同比增长244.7% [10] - 智能体领域落后:大厂智能体多局限于垂类场景,消费端突破力不足,如阿里钉钉的AI工单系统 [11] 大厂的应对策略 - 数据深化:将数据规模优势转化为智能优势,如DeepSeek重视数据标注,Grok3受益于SpaceX知识库 [16] - 模型竞合:采用合作与自研双轨策略,如微软130亿美元投资OpenAI并成为其独家云服务提供商 [18] - 组织变革:字节设立虚拟小组提升敏捷性,腾讯调整产品线至CSIG,阿里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 [19][21][22] 组织效率对比 - 决策周期:大厂需周/月级审批,AI原生组织为分钟级数据驱动 [17] - 创新速度:大厂以周/季为单位迭代,AI原生组织以天为单位微调模型 [17] - 人才结构:大厂支持人员占比高,AI原生组织科学家与技术人员密度高 [17] 未来趋势 - "模型-数据-智能体"解构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数据-算法-流量"铁三角 [27] - 组织学习速度成为决胜要素,需快速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商业闭环 [27] - 大厂面临基因突变挑战,如字节用AI-native人才替代搜推广背景人员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