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M订单模式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中国零售地产与消费市场年度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04
宏观消费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 [6] - 商品零售增长5.1%,餐饮收入增长4.3%,商品零售增速自近年来首次超过餐饮收入,其中6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0.9%,创2023年社会复常后的短期新低 [6]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以30.7%的高增速领涨,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27.6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消费同比增速达25.4%,通讯器材、家具、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增速均突破20% [6] - 汽车类消费增速仅0.8%,服饰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3.1%,化妆品类增速2.9%,传统业态相对低迷 [6] - 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回升至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9%,社零增速与网上零售额增速差明显收窄 [6] - 节假日经济持续火热,长假黄金周旅游收入同比增速接近10%,游客入境人次创新高 [6] - 重庆社零总额反超上海登顶,北京、天津出现负增长,C类城市增速领先 [28][29][30] 零售地产供应与空置 - 2025年上半年21个重点城市优质零售地产新增供应206.9万平方米,同比回落27.5%,一线城市占比高达61.0%,北京、深圳位居前二 [7] - 前三十强头部开发商市场份额超过50%,持续主导商业地产开发,新开业代表性项目包括上海鑫耀光环、北京超级合生汇西区、深圳K1 ECOAST等 [7] - 中国21城优质零售地产市场平均空置率达10.5%,上半年累计上涨0.3个百分点,A类商业一线城市平均空置率收至8.4%,累计上涨1.1个百分点,B类商业新一线城市总体持平保持在10.8%,C类商业二线城市微跌0.1个百分点至12.1% [8] - 平均空置率已接近触达峰值,有望在12个月内开始回落 [8] 零售地产租金与需求 - 中国21个重点城市优质零售地产市场首层租金上半年累计下跌2.8%,跌幅较2024年同期有所扩大,二季度跌幅高于一季度 [8] - 主力增量需求从高租金业态转向低租金业态,导致总体租金出现结构性下滑,零售品牌总体需求持续承压,租金支付能力下降,销售额下降进一步拉低扣点收入 [8] 业态分布与创新模式 - 全国不同城市类别餐饮、时尚、服务、生活、儿童、娱乐、百货/专业卖场七大业态占比均有调整,A类城市正餐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22.8%降至2025年上半年15.3%,快餐小吃占比从3.4%微降至3.2% [2] - B类城市正餐占比从25.0%变动,咖啡饮品占比从6.2%调整为3.0%,A类城市服饰鞋包占比从26.8%降至21.3%,B类城市服饰鞋包占比从25.3%变为18.7% [2] - A类城市健身运动场馆占比从2.3%提升至8.3%,D类城市影院占比从0.0%增长到4.1% [2] - 上海36个购物中心新开门店业态统计显示服饰类占比达64%,零售地产项目涌现创新模式如MOREPRK、GOGO EGO融入KPOP文化元素,Kinetic Space等新型空间形态出现,IP合作成为趋势,部分项目借助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 [2] 消费趋势与客群变化 - 体验式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健身运动场馆、美容美发、医疗健康服务、宠物服务及用品等服务类业态占比提升,儿童相关业态细分更趋完善,涵盖儿童服务、娱乐、时尚、生活等多个领域 [3] - 娱乐业态中娱乐游戏科技占比增加,剧场文化艺术等业态也有一定发展 [3] - 消费客群结构改变,"单身经济"崛起伴随家庭消费收缩,儿童业态相对疲软,宠物经济为代表的陪伴式消费快速增长 [10] - 商品价值溢价从品牌价值溢价转向情绪价值溢价和功能价值回落,奢侈品行业销售额和租赁表现两极分化,头部品牌通过积极开设高能级门店维护高净值客群 [10] - 商业空间价值从"交易场"转向"社交场",消费者在商场停留时间被拉长,商业销售更强调消费群体之间社交及其体验 [10] - 消费供给结构改变,零售地产供给侧从外资主导的时尚势力转向中国本土品牌崛起,渗透至餐饮、潮玩、科技等领域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中国21个主要城市新增供应总量接近800万平方米,与2024年持平,实际交付量或难超过700万平方米 [11] - 2026年中国零售地产供给侧正式进入"退潮期",商业地产开发焦点战略性回归商业一线、新一线城市 [11] - 市场平均空置率有望于2025年末达峰,2026年开始逐步回落,一线城市零售地产租金表现有望2027年率先企稳回升,全国平均租金也有望在随后企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