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IM(城市信息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精度:湾区之眼的诞生,从数字副本开始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5:33
项目概况与意义 - 项目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定位为全球最大书城,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占地6.6万平方米 [2] - 项目于2025年9月26日开业,其诞生标志着从追求“深圳速度”转向追求智慧与质量的“新时代城市建设哲学” [1][6] - 设计理念源于“天圆地方”,室内游览路径借鉴“曲水流觞”意境,与周边方形建筑形成呼应 [3] 项目技术挑战 - 建筑为大型场馆类建筑,虽仅两层但平面空间极大且复杂,图纸量远超常规超高层项目 [2] - 结构挑战包括大量弧形曲面、大跨度悬挑钢梁以及连接南北区域的巨大连廊,钢结构总用量超过1.1万吨 [3][5] - 系统集成复杂,涉及机电、暖通、消防等数十个专业系统,幕墙系统按字母标记从A到N,几乎每个立面材质结构都不同 [3] 数字化建造解决方案 - 核心是采用BIM技术,在动工前创建数字孪生体,实现“一模到底”,整合所有专业信息并模拟项目全生命周期 [4] - 通过BIM模型提前发现并优化不同专业间的碰撞冲突,最大限度保留空间净高,从源头避免返工和浪费 [4] - 针对复杂脚手架体系,团队自主研发智能排布软件,在整体空间内进行设计,测算节约约25%的材料并提升效率 [4] 钢结构施工创新 - 对大跨度钢结构采用分段吊装、地面拼装和高空滑移等精密拼装方式,克服现场场地限制 [5] - 为保障曲面造型精度,采用“模拟-实测-再修正”闭环工作流,结合BIM虚拟分段与三维激光扫描实测数据进行逆向调整 [6] 行业技术趋势与影响 - BIM技术在深圳已从“先锋探索”发展为“普遍标准”,深圳率先实行1000万以上工程项目强制提交BIM模型 [7] - 技术总工的角色从点对点解决技术问题,转变为将智慧建造理念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 [7] - 项目构件与阀门数据将汇入CIM,成为未来智慧城市数字底座的一部分,为城市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