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S Trade

搜索文档
中国贸易-2025 年第二季度_尽管美国关税提高,出口量增长仍具韧性-China_ Trade Dashboard 2025Q2_ Export volume growth remained resilient despite higher US tariffs (Yang)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贸易与出口行业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但涉及中国整体贸易数据及与美国等国家的贸易关系[1][7][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出口表现 - 中国出口量在2025年Q2保持韧性,实际增长8.6% YoY(Q1为10.1% YoY),但名义出口增长仅6.0% YoY(Q1为5.5% YoY),主要因出口价格普遍下降[7] - 分品类:运输设备(主要为汽车)和机械类出口实际增长最高,而矿物类出口量下降[7][12] - 分地区:对非洲名义出口增长最高,但对美国名义出口大幅下降23.9% YoY[7][16] 进口表现 - 中国名义进口下降0.9% YoY(Q1为-7.2% YoY),主要因进口价格下跌;实际进口量增长0.5% YoY(Q1为-6.5% YoY)[7] - 分品类:机械类进口量增长最高,纺织品/服装进口量最弱;石料/玻璃/金属进口价格涨幅最大(+11.9% YoY),矿物(主要为原油)进口价格跌幅最大(-12.5% YoY)[7][32][37] - 分地区:从美国名义进口下降15.8% YoY,受关税影响显著[7][30] 贸易顺差展望 - 中美同意延长关税休战90天,但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将放缓[7] - 上调2025年中国出口量增长预测至5.9%(原为持平),进口量预计下降1.2%(原为-0.2%);2025年货物贸易顺差或达GDP的4.9%(2024年为4.1%)[7][42] 其他重要内容 - 出口对GDP贡献:出口及相关制造业投资贡献了Q2实际GDP增长的一半[14] - 市场份额变化:中国在EM国家出口份额持续上升,但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21][23] - 新出口订单指数:Q2 Caixin和NBS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子指数均环比下降[24] - 价格与量拆分:出口价格普遍拖累名义增长,进口价格波动显著(如原油价格下跌12.5% YoY)[7][20][34] 数据图表关键信息 - 全球海/空运量增长:Q2空运量增长3.3% YoY(Q1为-0.1% YoY),海运量增长4.6% YoY(Q1为6.4% YoY)[9][10] - 电子产品和矿物燃料占中国总进口近40%[27] - 外部追踪数据:GS外部出口追踪数据高于官方出口增速,进口追踪数据低于官方数据[39][40]
中国进出口追踪 -中国贸易追踪及其对欧洲资本品的预示-Europe Multi-Industry_ China Import_Export Tracker_ China Trade Tracker and what it foretells for European Capital Goods — June 2025
2025-07-28 10:1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欧洲资本货物行业 - **公司**:Atlas Copco、Prysmian、Nexans、NKT、Geberit、SKF、Weir Group、Daimler、Iveco、Traton、Volvo、Konecranes、Assa Abloy、Epiroc、Sandvik、Alstom、Siemens、ABB、Schneider Electric、Signify、Wartsila、Accelleron、Kone、Schindler、Ariston、Carel、NIBE、Smiths Group、GVS、Legrand、Metso、FLSmidth、VAT Group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份额变化 - **观点**:欧洲在资本货物出口方面仍居领先,但份额下降,中国份额稳步上升,给欧洲公司带来竞争压力 [3] - **论据**:在追踪的产品中,欧洲全球出口量份额从2005年的56%降至2024年的44%,中国从2005年的6%升至2024年的22%,增加了16% 产品进出口情况 - **观点**:不同产品的进出口表现差异较大 - **论据**: - **出口增长**:6月数据显示,全球出口值同比增长21%(5月为19%),中国出口增长前五的产品为铁路(+46%)、开关设备(+41%)、光纤电缆(+40%)、重型卡车(+40%)和铜线(+31%) [8] - **进口变化**:进口值同比增长9%(5月为13%),中国进口下降最大的产品为拖拉机(-78%)、LED照明(-40%)、装载机(-39%)、涡轮增压器和增压器(-33%)和重型卡车(-24%) [8] - **地区差异**:中国对欧盟出口6月同比增长7.6%(5月为8.3%),进口同比增长0.4%(5月持平);对美国出口6月同比下降16.1%(5月为-34.5%),进口同比下降15.5%(5月为-18.1%) [9] 中国竞争评估框架 - **观点**:构建定性框架评估中国竞争威胁,部分领域市场份额风险需关注 - **论据**:框架基于国内竞争对手技术水平、本地竞争对手规模、售后市场重要性等多个因素,认为汽车轴承、储能、建筑设备等领域更需关注市场份额风险 [43][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究方法**:通过跟踪32种关键资本货物产品的月度进出口量,以6 - 8位HS代码级别追踪进口美元价值,分析中国进出口情况及贸易模式的结构性变化 [51] - **数据说明**:进出口数据包含中国国内企业和国际OEM生产的设备,且进出口价值不一定反映产品的技术定位差异,如中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多为高端/6轴,出口多为中低端/4或5轴 [52][54] - **各产品具体贸易情况**:详细列出了压缩机、真空泵、阀门等多种产品的贸易平衡、出口和进口价值的同比变化以及出口地区分布等信息 [55 - 374] - **相关披露**:包括分析师认证、利益冲突、评级分布、投资银行关系、监管披露等多方面的信息 [375 - 409]
高盛:中国_5 月出口增长放缓,因对美出口持续下降
高盛· 2025-06-10 10: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中国贸易增长放缓,虽中美大幅削减关税但仍低于市场共识预期,出口同比增4.8%,进口同比降3.4% [1][9] - 整体出口增长放缓反映对美出口持续下降,经季节性调整后环比再降17%,进口下降较为普遍,与工作日减少有关,贸易顺差达1032亿美元高于4月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贸易整体情况 - 同比来看,5月中国贸易增长放缓,出口和进口增长均低于预期,出口同比增4.8%(4月为8.1%),进口同比降3.4%(4月为 -0.2%);环比来看,5月出口环比降0.7%(4月为 -2.6%),进口环比降6.3%(4月为 +8.7%),贸易顺差达1032亿美元(4月为962亿美元) [9] - 按美元计价,5月出口同比增4.8%(高盛预期7.0%,彭博共识预期6.0%),进口同比降3.4%(高盛预期 -2.0%,彭博共识预期 -0.8%);按人民币计价,5月出口同比增6.3%(4月为9.3%),进口同比降2.1%(4月为 +0.8%) [2][3][4] 分地区情况 - 5月中国对美出口进一步暴跌,对其他经济体出口有所回升,从多数贸易伙伴的进口值下降,除欧盟和拉美 [10] -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5月对美出口同比降34.5%(4月为 -21.0%),自美进口同比降18.1%(4月为 -13.8%);对欧盟出口同比增12.0%(4月为 +8.3%),自欧盟进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4月为 -16.5%) [10] - 主要新兴经济体中,5月对东盟出口同比增14.8%(4月为20.8%),对非洲出口同比增33.3%(4月为26.3%),从新兴经济体的进口大多从4月到5月有所放缓 [10] 分产品情况 - 环比来看,5月住房相关产品出口值下降,汽车和科技相关产品出口上升;同比来看,5月家电出口同比降8.9%(4月为 -2.9%),汽车出口同比增13.7%(4月为 +4.4%),芯片出口同比增33.4%(4月为20.2%),稀土出口同比降48.3%(4月为 -34.4%) [11] - 环比来看,5月农产品进口值涨幅最大,其次是汽车,能源产品和金属矿石进口明显下降,部分原因是价格下跌;同比来看,5月大豆进口增长大幅加速至22.5%(4月为 -38.4%),原油进口值同比降22.1%(4月为 -9.4%),进口量同比降0.8%(4月为 +7.5%),铁矿石进口值同比降12.5%(4月为 -12.2%),进口量同比降3.8%(4月为 +1.3%) [12]
高盛:美国关税影响追踪 - 某些高频趋势表明更多进口将到来
高盛· 2025-06-04 0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C.H. Robinson Worldwide Inc. 评级为中性,目标价96.52美元;Expeditors Int'l of Washington 评级为卖出,目标价113.69美元;FedEx Corp. 评级为买入,目标价218.81美元;J.B. Hunt Transport Services Inc. 评级为买入,目标价139.03美元;Union Pacific Corp. 评级为买入,目标价222.87美元;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 评级为买入,目标价96.97美元 [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虽尚未观察到中国到美国的货运量激增,但基于洛杉矶港口优化器对未来两周预期货运量的观察以及近几周海运费率的上升,认为货运量激增可能即将到来 [1] - 近期关税相关的法庭介入增加了2025年关税及其潜在影响的不确定性,整体贸易不确定性仍然很高,对通胀、消费者支出和全球货运流量的影响存在疑问 [2] - 2025年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中国90天关税暂停前出现提前采购激增,二是客户因不确定性而保持业务活动和订单放缓 [7] - 短期内更倾向于出现提前采购激增的情况,但30%的高关税仍可能影响需求,且电子商务还需应对最低免税额豁免的结束,2Q可能仍存在贸易低谷 [8][9] - 可能出现三种情景,一是中国出现大规模提前采购,导致2Q末/3Q初库存增加,若消费者支出下降,2H2025货运需求可能急剧下降;二是提前采购的激增程度低于预期;三是若第二种情景出现,2H可能出现两种子情景,经济不衰退且关税问题缓解,零售商库存不足,导致订单激增,运输行业受益;经济衰退,订单无法回升,运输行业业绩不佳 [1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报告关键观察 - 截至5月29日当周,中国货运流量数据仍未显示出中国暂停政策的影响,船舶和TEU的环比趋势均下降14%,可能是数据滞后和贸易低谷效应 [3] - 港口优化器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两周洛杉矶港的进口船舶数量将分别增长6%和TEU将分别增长39%和11%,表明中国货运量可能激增 [3] - 中国港口吞吐量整体保持稳定,最近一周同比增长6%,可能表明中国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模式保持强劲,以抵消中国对美贸易的疲软 [3] - 铁路多式联运流量最近一周同比下降5%,可能仍受中国贸易滞后效应的影响 [3] - 集装箱费率上周环比上升,但本周持平,可能是初始活动和运力采购热潮平息的结果,若费率不再上升,可能表明贸易活动激增幅度相对较小 [3] - 通过计算洛杉矶港TEU的同比变化对贸易的影响,估计4月同比多进口约40亿美元(约7万TEU x 5.7万美元),5月同比减少约30亿美元(约5.5万TEU x 5.7万美元),反映了进口的波动可能导致贸易出现低谷 [4] 高频周度数据 - 5月23 - 29日当周,从中国到美国的满载集装箱船数量同比平均下降至 -37%,较前一周的 -25% 进一步下降,环比下降15% [14] - 同期,从中国到美国的TEU同比平均下降至 -34%,较前一周的 -18% 下降,4月的提前采购活动后,中美贸易出现暂停 [22] - 中国主要港口每周集装箱吞吐量上周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6% [33][36] - 中国/东亚到美国西海岸的海洋集装箱费率较前一周下降1%,同比下降45% [38] - 最近一周计划进入洛杉矶港的TEU同比下降25%,前一周为同比增长56%;1周和2周后的预测分别显示同比下降7%和12%,但环比分别改善38%和11%,反映了托运人决策的波动性 [40] - 世界ACD亚太到北美每周货运趋势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和香港到美国的货运量环比反弹19%,预计未来几周亚太到北美数据将有所反映 [44] - 西海岸铁路多式联运车皮数量连续第二周同比负增长,平均下降5%,可能预示港口疲软开始影响国内运输 [47] - 西海岸卡车现货费率(不含燃料)环比上涨3.4%,同比上涨5.8%;卡车负载可用性指数环比上涨3%,同比下降5% [50] - 供应链拥堵跟踪指数维持在2,环比上涨7% [53] 滞后月度数据 - 4月,洛杉矶、长滩和奥克兰三大港口的货运量同比增长9.5%,环比3月增长10%,但低于典型季节性的12%,可能表明4月提前采购较少 [55] - 三大港口的同比增长与彭博社报告的中国、亚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到美国的TEU月度同比增长密切相关,预示5月数据可能较弱 [57] - 4月物流经理指数显示,上游(B2B)库存扩张速度从3月的58.9降至57.6,下游(B2C)库存扩张速度从3月的66.7降至54 [65] - 4月库存成本指数从3月的70.6升至75.6,反映库存成本和存储成本上升,可能是库存增加的结果 [71] - 零售商(不包括汽车/制造商/批发商)的库存销售比为1.14/1.45/1.30,与2月的1.13/1.45/1.30基本持平 [70]
高盛:美国关税影响追踪 - 高频趋势应指向中国方面的逆转,但还需一周观察
高盛· 2025-05-20 13: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90天协议后,托运人可能再次出现提前采购行为,重点可能在零售/消费品运往美国,以确保返校季和旺季库存 [1] - 本周数据未完全体现中国货运复苏,下周可能更明显;贸易不确定性使托运人持观望态度,30%关税仍有影响,可能导致价格上升、影响消费者,提前采购不等于需求增加 [4] - 2025年贸易有两种情景,近期可能转向提前采购激增情景,但预测运输业量和收益困难,因关税仍高、电商免税额取消、运输时间长,2Q可能仍有空档期,有三种可能情景 [8][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观察 - 中国货运复苏本周数据未完全体现,下周或更明显;贸易不确定性使托运人观望,30%关税有影响,提前采购不等于需求增加 [4] - 中国货运流量(截至5月15日周四)按TEU计算同比仍下降7%,但降幅从上周的-18%收窄,TEU和船只数量分别环比上升8%和6%,预计中国协议后未来几周会上升 [4] - 预计洛杉矶港下周TEU进口量(Port Optimizer)环比激增16%,但两周后数据显示可能有空档期,船只数量可能下降41%,6月初数据可能改变情况 [4] - 亚洲除中国外船只预计下周减少;集装箱费率持平,近期可能上涨;中国/亚洲/亚洲除中国外月度TEU同比似乎是三大港口货运量增长的领先指标 [11] 高频周度数据 - 跟踪周度(部分每日)数据,反映贸易量、需求和价格,数据波动大,需综合多周数据看趋势 [15] - 5月9 - 15日,从中国到美国的满载集装箱船数量同比平均从上周的-13.2%降至-11.1%,环比增加约6% [15] - 5月9 - 15日,从中国到美国的TEU同比平均从上周的-17.5%降至-7.1%,4月的提前采购后出现暂停 [23] - 引入中国满载船只和TEU增长与亚洲除中国外到美国的比较,显示近期亚洲除中国外与中国有差异 [28][30] - 中国主要港口周吞吐量上周环比下降6%,同比下降45%,但从新闻报道看,中国到西海岸的费率上周上涨,预计下周数据体现 [34][37] - 中国/东亚到美国西海岸的海洋集装箱费率周环比持平,计划进入洛杉矶港的TEU本周同比下降14%,上周下降32%,1周后预测同比上升57%,2周后预测下降35% [37][42] - 亚太到北美的航空货运重量和费率两周环比分别下降13%和4%,上周分别下降2%和7% [48] - 西海岸(UNP/BNSF)的多式联运交通量第19周平均上升4%,第18周上升10%,可能随着2Q深入而减弱 [51] - 西海岸的卡车运输现货费率(不含燃料)周环比下降2.1%,同比上升2.2%;卡车装载可用性指数周环比下降16.3%,同比下降35%,可能反映港口疲软 [59] - 供应链拥堵跟踪指数维持在“2”,周环比上升2% [58] 滞后月度数据 - 三大港口(洛杉矶、长滩和奥克兰)3月货运量同比上升11.6%,环比2月下降1%,与1 - 2月平均相比,3月下降10.1%,而疫情前平均下降1.8% [63][64] - 截至目前4月报告的港口中,长滩港同比上升15.1%,较3月上升10% [64] - 三大港口同比增长与彭博报道的中国、亚洲和亚洲除中国外到美国的月度TEU同比增长有强关联,预示4 - 5月较弱 [73] - 4月物流经理指数库存水平扩张方面,上游(B2B)库存扩张速度从3月的58.9降至57.6,下游(B2C)库存扩张速度从3月的66.7降至54 [74] - 4月物流经理指数库存成本指数从3月的70.6升至75.6,反映库存成本和存储成本上升 [82] - 零售商(除汽车/制造商/批发商)的库存销售比未出现类似特朗普时期的增长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