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House模式

搜索文档
射频前端公司如何抉择?IDM或Design House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4 09:23
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发展路径选择 - 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如卓胜微、唯捷创芯、昂瑞微等迅速崛起,面临IDM或Design House路线选择问题,不同路径对应不同资金投入量级[1] - 卓胜微投资近百亿建设12寸产线和滤波器产线,选择IDM路线决心明显[5] - 唯捷创芯自建量产测试厂,昂瑞微自建滤波器工艺试验线,飞骧建设封装厂,锐石自建滤波器工厂,其他厂商在自建工厂方面仍在摸索[5] 国际头部厂商发展模式分析 - Skyworks和Qorvo早期因GaAs代工资源不足采用IDM模式,自建GaAs工厂和封装厂[2] - Qualcomm和Broadcom进入射频前端时GaAs代工已成熟,选择Design House路线,滤波器自建但封装代工[3] - Murata模式与Qualcomm/Broadcom类似,滤波器自建而功率放大器/开关代工[4] - Skyworks和Qorvo因中国市场份额下降导致GaAs工厂闲置,Qorvo已出售中国封装厂[4] 技术工艺与产能经济性 - 12寸晶圆厂2万片月产能为盈利分水岭,满产可支撑100亿年销售额[7] - 自建SOI/GaAs/滤波器/封装厂需超100亿资金投入,当前国内厂商营收均未达50亿规模[7][8] - 国产SOI/GaAs代工厂成熟,封装产能充足,为Design House模式提供供应链优势[8] 模式优劣比较 - IDM模式长期可通过工艺迭代创造差异化,但需维持庞大研发/生产团队,管理难度高[9] - Design House模式可联合代工厂进行工艺研发或授权,如Qualcomm/Broadcom与GaAs代工厂合作案例[9] - 滤波器因投资较小且工艺独特,适合自建产线,国内昂瑞微已布局自有滤波器工艺研发线[5] 行业经验参考 - TI在模拟/电源领域IDM模式成功,因产品迭代慢且出货量大[6] - Intel因工艺落后TSMC导致CPU竞争力下降,IDM模式负担沉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