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射频前端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射频前端公司如何抉择?IDM或Design House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4 09:23
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发展路径选择 - 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如卓胜微、唯捷创芯、昂瑞微等迅速崛起,面临IDM或Design House路线选择问题,不同路径对应不同资金投入量级[1] - 卓胜微投资近百亿建设12寸产线和滤波器产线,选择IDM路线决心明显[5] - 唯捷创芯自建量产测试厂,昂瑞微自建滤波器工艺试验线,飞骧建设封装厂,锐石自建滤波器工厂,其他厂商在自建工厂方面仍在摸索[5] 国际头部厂商发展模式分析 - Skyworks和Qorvo早期因GaAs代工资源不足采用IDM模式,自建GaAs工厂和封装厂[2] - Qualcomm和Broadcom进入射频前端时GaAs代工已成熟,选择Design House路线,滤波器自建但封装代工[3] - Murata模式与Qualcomm/Broadcom类似,滤波器自建而功率放大器/开关代工[4] - Skyworks和Qorvo因中国市场份额下降导致GaAs工厂闲置,Qorvo已出售中国封装厂[4] 技术工艺与产能经济性 - 12寸晶圆厂2万片月产能为盈利分水岭,满产可支撑100亿年销售额[7] - 自建SOI/GaAs/滤波器/封装厂需超100亿资金投入,当前国内厂商营收均未达50亿规模[7][8] - 国产SOI/GaAs代工厂成熟,封装产能充足,为Design House模式提供供应链优势[8] 模式优劣比较 - IDM模式长期可通过工艺迭代创造差异化,但需维持庞大研发/生产团队,管理难度高[9] - Design House模式可联合代工厂进行工艺研发或授权,如Qualcomm/Broadcom与GaAs代工厂合作案例[9] - 滤波器因投资较小且工艺独特,适合自建产线,国内昂瑞微已布局自有滤波器工艺研发线[5] 行业经验参考 - TI在模拟/电源领域IDM模式成功,因产品迭代慢且出货量大[6] - Intel因工艺落后TSMC导致CPU竞争力下降,IDM模式负担沉重[6]
中国手机射频前端发展新态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2 10:13
手机行业发展 - 手机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30年间通讯制式从2G发展到5G,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50% [1] - 交互方式从物理按键发展到触控屏再到折叠屏,功能从基础通讯扩展到集通讯、互联网、支付、导航、AI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 [1] - 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覆盖衣食住行、学习工作、娱乐购物等场景 [1] 射频前端芯片重要性 - 射频前端芯片的性能、集成度和尺寸直接影响手机通讯质量和功能实现 [2] - 中高阶手机支持5G/4G/3G/2G/WiFi等功能,单机对射频前端芯片需求量远高于中低端手机 [7] - 尽管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趋缓,但5G中高阶手机占比提升带动射频前端需求大幅增长 [7] 国际射频前端厂商格局 - 国际主流厂商为Qorvo、Skyworks、Broadcomm、Qualcomm和日本村田,年销售额均超30亿美元 [3] - Broadcomm和Qualcomm射频前端业务占公司比重较低 [3] 国内射频前端发展历程 - 锐迪科微电子2004年布局射频前端,开发出国内最早的小灵通、GSM功放,2010年纳斯达克上市 [4] - 2010-2017年唯捷创芯、慧智微、昂瑞微、卓胜微、飞骧科技、锐石创芯相继成立,形成六强格局 [5] - 2019年后卓胜微、唯捷创芯、慧智微陆续上市,2024年卓胜微销售额超40亿元,唯捷创芯、昂瑞微、飞骧科技超20亿元,锐石创芯和慧智微5-10亿元 [5] - 国产厂商全球占比约15%,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5] 行业竞争现状 - 2025年头部厂商出现亏损,行业进入二次国产化替代关键期,加速行业出清 [6] - 品牌手机厂商自研中高阶手机是重点市场,ODM中低端手机价格竞争激烈 [8] - 行业毛利率普遍在20%-30%,管脚兼容要求导致价格战,类似Flash行业 [8] - 研发成本高、人员工资上涨、ODM压价、物联网Cat1市场竞争等因素加剧行业压力 [8] 未来发展策略 - 聚焦品牌客户是关键,品牌厂商通常选择3-5家主力供应商,供应商代码形成护城河 [9] - 预计未来国内将保留5家左右健康发展的射频前端企业 [9] - 汽车应用和适度多元化(如低功耗蓝牙、电源管理等)是新的增长点 [10] - 中小公司可做差异化布局,如芯朴科技专注3X3 Cat1 PA,三伍微电子深耕WiFi/蓝牙 FEM [10] - 港交所上市可作为融资和投资人退出渠道 [10] 行业趋势 - 行业从早期不被关注到适度泡沫,现进入合理竞争阶段 [11] - 已阶段性解决供应安全问题,需稳步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更新 [11]
云塔科技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1 09:12
融资签约仪式 - 云塔科技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 由安徽国控投资和大富科技联合领投[1] - 融资签约仪式在蚌埠市大富科技产业园举行 蚌埠高新区管委会等多部门领导出席[1] - 大富科技董事长周学保表示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深化在蜂窝无线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合作[1] 公司技术优势 - 云塔科技专注于新型射频技术研发 拥有全球首创的混合滤波器技术[2] - 公司已定型超过150款滤波器产品 在超高性能集成无源器件和混合滤波器方面具有技术积淀[2] - 技术团队由多所985/211院校硕博毕业生组成 具备强大的原创研发能力[2]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产品的研发与销售[2] - 产品应用于AI服务器、6G、Wi-Fi 8等下一代通信系统[2] - 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2] 投资者观点 - 大富科技高度认可云塔科技在射频滤波器领域的技术稀缺性与市场领先优势[1] - 双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共同推动产业创新与突破[1]
昂瑞微IPO:前创始人杨清华退股,实控人旗下合伙股东涉非法集资案
搜狐财经· 2025-07-26 20:05
公司IPO及股权结构 - 昂瑞微科创板IPO于2025年4月15日获受理,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受理的未盈利企业,近3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计划募资20.67亿元 [1]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实控人钱永学直接持股仅3.8578%,但通过间接持股、特别表决权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掌控62.4309%表决权 [1] - 第一大股东北京鑫科持股11.82%,由钱永学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其第七大有限合伙人沐盟科技0.0492万元出资额被法院冻结 [17] 创始人变更及潜在竞争 - 创始人杨清华2019年8月退出公司,由钱永学接任董事长及总经理,退出原因称系个人职业规划 [3][9] - 杨清华目前控制的苏州汉天下与昂瑞微同属射频芯片领域,核心产品为4G/5G移动终端体声波滤波器芯片及射频模组芯片,存在潜在竞争关系 [5] - 昂瑞微56项境内发明专利中,有1项是从杨清华控股的贵州汉天下受让获得 [8] 实控人背景及资金来源 - 钱永学2020年12月通过向北京鑫科借款5000万元购入287.9819万股股份,从而成为实控人 [9] - 钱永学的一致行动人孟浩、欧阳毅均有惠州市正源微电子任职经历,该公司原总经理余正明现为北京鑫科持股3.3845%的有限合伙人 [11][12][16] - 余正明与深圳市毕昇微电子实控人余伟红存在职务交接关系,2017年12月将惠州市正源微电子法人代表变更为余伟红 [13][14] 股东风险事件 - 沐盟集团涉及非法集资案,旗下子公司水木私行厦门公司理财产品兑付危机涉及7000万元,300余名投资者受影响,实控人吴家富被采取强制措施 [19] - 沐盟集团间接持有昂瑞微0.1285%股份,其入股资金来源合法性存疑,可能对公司IPO构成障碍 [19]
昂瑞微闯上市:大股东一合伙人陷非法集资案,相关股权被冻结
搜狐财经· 2025-07-22 08:18
政策环境与公司上市背景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明确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提升科创板包容性[1] - 昂瑞微作为射频芯片设计企业,在政策利好下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计划募资20.67亿元用于研发和产业化升级[5] - 公司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过8亿元,符合科创板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条件[5][7]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公司收入呈现高速增长,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23亿元、16.95亿元和21.01亿元,复合增长率50.88%[6] - 尽管收入增长显著,但持续亏损,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90亿元、-4.50亿元和-6470.92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74亿元、-3.01亿元和-1.10亿元[7] - 综合毛利率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17.06%提升至2024年20.22%,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25.83%,2023年23.59%)[8][9] - 资产负债率快速攀升,从2022年末17.71%增至2024年末43.22%,流动比率从5.80倍降至2.20倍,显示财务结构恶化[9][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2024年分别为-3945.59万元、-6709.07万元和-1.87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和原材料采购增加[10][12]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已进入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品牌(除苹果外),包括荣耀、三星、vivo、小米、OPPO等[4] - 射频SoC芯片已导入阿里、小米、惠普、华立科技、三诺医疗等工业、医疗和物联网客户[4]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问题 - 公司股权分散,无单一股东持股超30%,实际控制人钱永学通过特别表决权机制等合计控制62.4309%表决权[14] - 创始人杨清华2019年突然离职并退股,目前仍活跃在射频芯片领域,其控制的苏州汉天下与昂瑞微存在同业竞争[16][17][18] - 实控人钱永学通过借款5000万元取得公司控制权,存在大额债务风险[20] 股东风险与合规性问题 - 第一大股东北京鑫科的有限合伙人沐盟科技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其持有的北京鑫科0.0492万元出资额被冻结[20][22] - 沐盟科技涉及15起司法案件,实控人吴家富被限制消费,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22][23][24] - 沐盟科技下属企业水木私行涉嫌非法集资,涉及金额近7000万元,可能影响昂瑞微上市合规性[24][27]
巧了吗这不是!七家亏损企业IPO,都是半导体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53
资本市场政策变革 - 2019年科创板打破A股IPO净利润红线,允许未盈利但技术硬、赛道热的企业上市,为半导体行业开辟融资通道 [2] - 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批准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适用于AI、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企业 [2] - 2025年6月18日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成为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标志政策落地 [2] 半导体行业IPO新现象 - 2025年上半年177家IPO企业中,7家为亏损半导体公司,反映资本市场对战略级硬科技赛道的容忍度提升 [1] - 亏损企业上市集中于国家战略支持的硬骨头领域,如GPU、存储控制芯片、硅基OLED显示等 [2][12] 七家半导体企业技术布局 - **GPU领域**:摩尔线程MTTS80芯片需千万级流片投入,沐曦股份聚焦高性能计算生态搭建,两者均面临英伟达垄断压力 [6] - **存储控制芯片**:大普微研发智能控制芯片,适配国产存储颗粒,技术迭代快致研发投入高,已切入服务器市场 [7] - **硅基OLED显示**:视涯科技攻克AR/VR设备微型高清低功耗屏幕技术,需持续投入量产线建设和良品率提升 [8] - **CPU国产化**:兆芯集成研发CPU及配套芯片组,构建完整计算平台,但生态适配与性能优化成本高昂 [9] - **半导体硅片**:上海超硅攻关12英寸高纯度硅片生产技术,生产线建设需数十亿前期投入 [10] - **射频前端芯片**:昂瑞微开发5G毫米波芯片及集成模组,突破博通、Qorvo高端市场垄断 [11]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国家通过资本市场为半导体产业输血,支持高端芯片、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应对全球芯片竞争 [12]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政策放宽,推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融资,加速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2][12]
巧了吗这不是!七家亏损企业IPO,都是半导体公司
是说芯语· 2025-07-03 08:5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有7家亏损半导体公司成功IPO 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1] - 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放宽盈利要求 为未盈利但具备技术壁垒和战略价值的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3] - 7家亏损半导体公司分别聚焦于GPU、存储控制芯片、硅基OLED显示芯片、CPU、半导体硅片和射频前端芯片等硬科技领域 [4][5][6][7][8][10][11] 政策演变 - 2019年科创板率先打破盈利硬指标 允许未盈利但技术过硬的企业上市 [3] - 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批准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 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 但前期未有实际案例 [3] - 2025年6月18日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成为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3] 7家亏损半导体公司业务分析 GPU领域 - 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专注于GPU研发 面临英伟达垄断市场的挑战 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架构创新和生态建设 [5] - 摩尔线程的MTTS80芯片从流片到优化需千万级投入 [5] 存储控制芯片 - 大普微主攻存储控制芯片 技术迭代快 研发投入居高不下 已在服务器市场取得进展 [6] 硅基OLED显示芯片 - 视涯科技押注AR/VR设备核心的硅基OLED显示芯片 需解决小尺寸、高清晰度和低功耗等技术难题 [7] CPU领域 - 兆芯集成研发CPU及配套芯片组 面临生态适配和性能优化等挑战 未来有望在信创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8] 半导体硅片 - 上海超硅专注于12英寸高纯度硅片生产 需突破日本信越和SUMCO的技术垄断 前期投入达几十亿 [10] 射频前端芯片 - 昂瑞微研发5G射频前端芯片 需突破博通和Qorvo的高端市场垄断 重点投入5G毫米波芯片和集成化模组 [11] 行业背景 - 国家通过资本市场为半导体产业输血 以应对全球芯片战和实现高端芯片自主可控 [12]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6-30)
远峰电子· 2025-06-29 21:18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华天科技(+10.06%)、澳弘电子(+10.02%)、新亚电子(+10.02%)、深圳华强(+10.00%)、好上好(+10.00%)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太龙股份(+20.01%)、创益通(+20.01%)、中光防雷(+20.00%)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龙芯中科(+13.56%)、方邦股份(+8.39%)、灿瑞科技(+8.11%) [1] - 活跃子行业包括SW集成电路封测(+3.37%)、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3.33%) [1] 国内新闻 - LOHO和光粒联合发布的户外AR智能运动眼镜预计10月发售,具备实时数显、导航、音乐等功能,聚焦户外运动场景,支持近视用户特殊设计 [1] - 紫光展锐完成辅导备案并启动IPO,具备大型芯片集成及套片能力,产品覆盖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射频前端芯片等 [1] - 世界先进董事长方略表示客户需求积极,下半年美元营收同比有望温和成长,全年预计健康成长 [1] - 希微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国产Wi-Fi 6芯片市场拓展及Wi-Fi 7芯片预研,加速产品组合布局 [1] 公司公告 - 科达自控拟以现金20,910万元收购海图科技51%股份(25,500,001股),成为控股股东 [3] - 微创光电智慧交通募投项目延期,原计划2025年6月30日完成,现调整为2025年12月31日 [3] - 锦富技术因2021年金属品贸易业务会计处理错误导致三份季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第一季度5,293.88万元、半年度11,132.06万元、前三季度17,234.83万元),被江苏证监局警告并罚款400万元 [3] - 钜泉科技核心技术人员张旭明因退休辞去职务,公司聘任其为技术顾问继续指导研发 [3] 海外新闻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海康威视在加拿大境内全面停止营运 [3] - Nordic Semiconductor将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初创企业Memfault,获取其物联网云端设备监测平台,该平台现有100家客户 [3] - 美光推出Micron 2600 QLC SSD,采用PCIe 4.0接口,提供512GB-2TB版本及三种尺寸,性能对标TLC [3] - Neuralink已有七位志愿者成功植入脑机介面设备,展示意念操作成果,马斯克提出明年恢复视力、三年内与AI整合的目标 [3]
这家化合物半导体企业宣布完成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27 14:16
公司融资动态 - 福联集成完成A轮融资 由兴证创新资本领投 卓胜微等产业合作伙伴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充产能 深化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协同布局 [1][4]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 覆盖第二代(砷化镓)和第三代(氮化镓)半导体材料领域 [3] - 拥有国内首条量产级6英寸砷化镓晶圆生产线 月产能达3000片 [3] - 产品良率稳定在98%以上 填补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领域空白 [3] - 通过与台联电(UMC)技术合作 实现砷化镓HBT/pHEMT工艺自主研发 [3] 战略布局与市场前景 - 作为福建省"增芯强屏"战略核心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专项项目 [3] - 化合物半导体需求持续增长 受5G 物联网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 [3][4] - 氮化镓在快充 电动汽车等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 [4] 资金用途规划 - 扩建现有砷化镓生产线 目标月产能提升至6000片 [4] - 启动氮化镓晶圆厂建设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市场 [4] - 加大研发投入 推进更高频段毫米波芯片及功率器件工艺开发 [4] 行业协同效应 - 卓胜微作为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 与公司在砷化镓器件代工领域存在协同空间 [4] - 投资有望加速双方在5G射频芯片领域的联合创新 [4]
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半导体:需求分化,关注AI、先进制造演进
华泰证券· 2025-06-09 09:35
制造封测 - 国内多家产业链公司布局Chiplet与立体先进封装技术,有望缩窄与国际龙头技术代差[2] - 1Q25封测行业稼动率同比逐步恢复、环比季节性下降,封测价格触底,后续压力或减弱[13] - 海外IDM大厂转单有望为国内封测厂带来增量订单,国内2.5D/3D封装平台进入量产阶段[13] 半导体设备 - 预计2025全球WFE为1000亿美金,同比增长4%-5%,国产设备厂商新签订单有望维持增长[3][16] - 1Q25设备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16] - 拓荆科技新产品毛利率有望改善,中微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有下降空间,华海清科持续投入研发[17] 存储 - 存储价格拐点显现,TrendForce预计2Q25 Server与PC DDR4模组价格环比分别增长18 - 23%和13 - 18%,NAND整体价格环比增长3 - 8%[18] - 预计2028年全球企业级存储SSD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34亿美金增长至490亿美金,年复合增速达16%[25] - 国内互联网厂商诉求及原厂颗粒国产化加速,将带动模组、主控芯片、封测等环节国产替代[25] 半导体设计 - 1Q25国补和抢出口拉动SoC需求,2Q25业绩或分化,下半年关注端侧AI趋势[26] - 2025上半年模拟板块收入和盈利能力修复,下游订单反弹,库存水位健康[29] - 国内射频前端芯片厂商产品与海外差距减小,海外品牌客户拓展顺利[33] 功率半导体 - 欧美5家海外传统半导体大厂指引2Q25收入环比增长7%,全球汽车半导体去库存结束,工业需求分化但整体复苏[35] - 中国区功率半导体去库存快,步入温和上行周期,汽车是主要增长动能,1 - 4M25国内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14.5%[38] - 1Q25功率板块企业收入企稳,价格竞争趋缓,毛利率部分企稳回升,新增产线有望25年满产[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