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净零排放框架

搜索文档
上海建国际绿色燃料认证服务中心,核心是有国际认可的标准
搜狐财经· 2025-06-12 11:12
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 - 上海港加快布局绿色航运相关产业,计划到2030年初步建成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中心,并为国际绿色燃料交易中心和认证服务中心建设打好基础 [3] - 2022年全国海运货运量达41.51亿吨,其中远洋货运量9.18亿吨占比22.12%,中国绿色燃料认证需求巨大 [3] - 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于2025年3月成立,是中国首个专注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的法定实体,计划2025年底完成核心制度设计并试运行 [7] 国际航运绿色燃料认证的紧迫性 - IMO第83届环保会议通过以GFI为标的的两级碳排放监管体系,将于2028年实施,建立符合IMO标准的认证体系成为全球航运业当务之急 [4] - 欧盟ISSC EU是目前成熟的标准,要求生物燃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化石燃料低50%(2021年标准),2030年将提高至65% [4] - ISSC EU认证流程包括现场审核、碳排放核算和质量平衡验证,有效期1年,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持续认证体系 [5] 绿色燃料认证的挑战与国际合作 - 中国需平衡国内绿色燃料发展与国际标准协调,现阶段配套国内绿证的燃料难以达到欧盟严格标准 [8] - 国际贸易船舶绿色燃料加注的核心问题是价格接受度和标准认可度,需重点推动产业与标准两方面的国际合作 [8] - 上海计划与中东、澳大利亚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建立绿色燃料产销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以降低燃料价格 [9] 国际经验借鉴 - 新加坡港对使用LNG、甲醇等低碳燃料的船舶提供25%-30%补贴,并启动全球首个船用电子氨燃料实船测试 [10] - 新加坡计划2025年推出航运业创新金融产品,包含碳税对冲、绿色燃料期货等 [11] - 上海可借鉴新加坡在交易平台搭建、绿色金融工具应用等领域的经验,结合长三角产业链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3] 技术支撑与商业模式创新 - 上海认证体系将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与验证平台 [7] - 绿色电力领域的绿证机制可为绿色甲醇、绿氨等燃料认证提供借鉴,需配套类似电子凭证以满足IMO减排要求 [8]
最新报告:LNG作为替代燃料可提供最佳投资回报
搜狐财经· 2025-05-16 20:19
LNG双燃料船舶投资回报 - LNG双燃料船舶在净零排放框架下投资回报周期显著短于甲醇、氨或极低硫燃料油(VLSFO)[1] - LNG船舶凭借燃料可选性及成熟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创造商业竞争优势[1] - 以14000TEU集装箱船运营日本至美国西海岸航线为例,LNG双燃料船舶相比VLSFO船舶实现4.5至5年投资回收期[1][2] - 相同船型运营鹿特丹-新加坡航线时,LNG燃料船舶投资回收期缩短至约3.5年[2] 燃料成本与政策影响 - 总成本由资本性支出(CapEx)、燃料碳强度及燃料价格决定[2] - 高压低压LNG双燃料发动机因更低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带来合规成本优势[2] - 甲醇与氨燃料船舶在15年投资周期内无法实现成本回收[2] - FuelEU Maritime政策在分析期初段显著缩短LNG船舶投资回收期[2] 行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 IMO净零排放框架需完成三项工作:数据分析与意见征询、与欧盟政策协调、成员国诉求考量[1] - IMO净零基金及零排放与近零排放燃料(ZNZ)奖励机制实施细则最早2027年确定[1] - 行业呼吁ZNZ奖励机制应保持燃料中立且技术中立[3] - 航运业持续投资LNG路径,该技术可立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地污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