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单潮

搜索文档
“827新政”发布两周年,A股IPO“蜕变成蝶”,多少家公司主动撤单
华夏时报· 2025-08-29 19:00
政策影响与市场变化 - 证监会2023年8月27日发布"827新政",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深刻重塑IPO市场生态 [2] - 政策实施两年间A股拟上市企业约560家主动撤回IPO申请,形成显著"撤单潮" [2] - 2024年全年主动撤回企业数量400多家,2025年撤单节奏放缓,年内仅78家 [3] 监管措施与典型案例 - 现场检查作为监管利剑发挥关键作用,揭露拟上市企业硬伤 [3] - 新黎明未如实说明实际控制人与前员工利益安排,隐瞒在供应商处任职及参与募投项目建设事实,纸质公章用印记录后补且与系统记录不一致 [4] - 想念食品拒绝阻碍现场检查并销毁证据,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财务内控存在重大缺陷,被上交所予以5年内不接受发行上市申请的纪律处分 [4] - 国金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被公开谴责,上交所2年内不接受相关保荐代表人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4] 企业转向港股市场 - 部分A股撤单企业转战香港市场,2025年以来港股上市浪潮涌动 [5] - 老乡鸡2022年5月申请上交所上市,2023年8月撤回后转战港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5.28亿元、56.51亿元、62.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3.75亿元、4.09亿元 [5] - 双登股份2025年8月2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曾在2023年6月向深交所提交申请,2024年4月撤回,2024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11% [5] 港股政策与挑战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2025年5月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专门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6] - 政策与A股撤单企业行业分布高度契合,生物医药和电子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盈利要求获更大包容度 [6] - 截至2025年8月27日港股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竞争激烈 [6] - 港股审核易发行难,除龙头公司外发行不易,更欢迎出海或引入国际资本的企业 [6] 券商投行业务影响 - 2024年头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中信证券40.33亿元(同比-35.43%)、国泰海通30.83亿元(同比-19.72%)、中金公司25.83亿元(同比-20.33%) [7][8] - 中信建投证券24.91亿元(同比-48.14%)、华泰证券21.44亿元(同比-33.39%)、申万宏源证券14.22亿元(同比-27.41%) [7][8] - 2024年3月底证监会针对投行业务乱象发布多份罚单,涉及五矿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华林证券、德邦证券和浙商证券6家券商,处罚原因包括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问题等 [8] 未来监管趋势 - IPO监管将延续"质量优先"基调,更注重适配市场需求,严控"带病申报",强化财务真实性核查和信息披露 [9] - 通过"申报即担责"机制压实中介责任,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适度加快审核效率 [9] - 预计2025年月均上市企业较2024年更稳定,可能为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创新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