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t vehicle features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将呈现高于行业的季节性表现,明年新车型管线强劲;买入评级
2025-11-20 10:17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1] * 公司:小鹏汽车[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表现与近期指引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但2025年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低于预期 主要由于销量增长放缓(从2025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149%放缓至2025年第四季度预期的41%)以及持续的市场竞争[1]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总毛利率为20.1%(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 车辆毛利率为13.1%(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7] * 总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得益于更高的服务收入(主要是来自大众汽车的里程碑付款) 车辆毛利率环比下降主要由于MONA M03销售占比提升以及为清理旧库存进行的针对性促销[7] * 公司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公司层面毛利率将稳定在约20%[7] * 公司维持2025年全年研发费用指引为90亿元人民币[7] * 公司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GAAP盈亏平衡[7] 2026年展望与增长驱动力 *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将表现出优于同业的季节性 因公司将发布三款车型的EREV(增程电动)版本(G6/G7/P7+) 基于X9 EREV的预售数据 管理层预计其订单量可能达到BEV(纯电动)版本的3倍[1][6] * 预计2026年全年收入将增长40% 主要驱动力包括7款新车型发布(3款EREV版本 2款MONA SUV 2款全新双能源车型)以及与大众汽车合作的扩大[2][6] * 预计2026年销量达到60.3万辆 同比增长36% 管理层预计销量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 * 预计2026年毛利率将提升至19.4%(2025年为18.5%) 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持续的成本降低努力[2] * 预计2026年将首次实现全年GAAP净利润转正 达到2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率为2.0%[2] 新车型与技术 * 2026年新车规划包括: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G6/G7/P7+的EREV版本 全年发布四款全新双能源车型(含2款MONA SUV和G01六座SUV) X9 EREV于2025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6] * 海外市场计划在2026年发布三款车型 包括上半年的P7+和两款MONA SUV[6] * 公司与大众汽车的合作扩展至图灵AI SoC 该芯片已获得大众汽车两款B级车的设计订单 并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向测试车辆发货[7] * 公司计划在2024年至2026年间推出10款新车型或改款车型 相比2019年至2023年每年仅推出1-2款新车型的频率大幅提升[9][11] 海外扩张与运营 * 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总销量为1.1万辆(同比增长54% 环比下降1%)[6] * 公司已在海外建立本地生产:印尼KD工厂(与PT Handal Indonesia Motor合作 2025年7月开始量产 产能逐步爬升至数千辆高位)奥地利工厂(与Magna Steyr合作 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 产能逐步爬升至数万辆)[6] * 海外车辆毛利率通常高于国内水平 但公司也注意到海外竞争加剧[6] * 公司预计2026年海外销量增速将快于国内销售[6] 研发投入与新业务 * 预计2026年研发费用将增加至110亿元人民币(2025年为90亿元) 源于将技术许可收入再投资于新业务 包括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Robotaxi等[2][7] *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 公司目标在2026年第二季度实现IRON机器人的多种功能 并在2026年底实现先进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管理层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和定价持乐观态度 预计量产后其物料清单成本最终将与一辆电动汽车的价格相当 并期望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约100万台[10]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末净现金为290亿元人民币(对比2025年第二季度为290亿元 2024年第三季度为170亿元)[10] * 应收账款天数缩短至7天(2025年第二季度为9天 2024年第三季度为21天) 预计2026年将保持在10天[2][10] * 应付账款天数延长至197天(2025年第二季度为185天 2024年第三季度为180天) 库存天数为52天(2025年第二季度为40天 2024年第三季度为65天)[10]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负债权益比为39% 总负债资产比为69%[10]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主题与风险 * 投资主题:公司是中国专注于智能汽车功能的增长最快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 通过一系列努力(如提升新车发布频率 执行成本削减计划)已转型其产品和成本结构竞争力 未来销量增长和利润率改善的能见度更高[9][11] * 成本削减计划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感器套件优化 将整体物料清单成本降低25%(ADAS物料清单成本降低50%)[11] * 目标价与评级: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DCF的12个月目标价为美国存托凭证25美元/港股96港元 隐含上涨空间约11%-12%[3][5][8][12] * 主要风险:销量低于预期 价格竞争比预期更激烈 市场需求弱于预期[12] 预测调整 * 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后 将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从-4亿元/38亿元/55亿元人民币下调至-8亿元/28亿元/33亿元人民币 主要原因是新业务的研发费用增加[3] * 营运资本变动预测上调 主要由于应付账款天数缩短[3]
小鹏汽车)-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回顾:利润率前景改善,2025 年第四季度有望实现盈亏平衡;买入评级-XPeng Inc. (XPEV_9868.HK)_ 2Q25 Earnings Review_ Better margin outlook with 4Q25E break-even on track; Buy
2025-08-22 10:33
公司:小鹏汽车 (XPeng Inc / XPEV US / 9868 HK) 财务表现与盈利前景 * 公司2Q25总收入符合预期 但车辆毛利率和息税前利润分别超出预期17%和12%[1] * 2Q25总毛利率为17.3% 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 车辆毛利率为14.3% 同比大幅提升8.0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3.9个百分点[7] * 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变化(MONA M03占比从1Q25的50%降至2Q25的38% G6/G9改款车型占比从20%升至34%)规模效应(销量环比增长10%)以及持续的供应链优化[7] * 管理层预计3Q25车辆毛利率将稳定在15%左右的中段水平 4Q25总毛利率将达到接近20%的高段水平[7] * 运营利润率预计将从2Q25的-5.1%改善至3Q25的-3.9% 并在4Q25达到1.4% 有望在4Q25实现盈亏平衡目标[2] * 公司已将2025全年研发费用指引从85亿元人民币上调至90亿元人民币 以增加对AI领域(包括人才和云计算能力等)的投资[7] * 2Q25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8% 环比增长11% 但其占收入的比例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11.9%[7] * 预计3Q/4Q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将环比2Q增加 因有新车型发布带来更高的营销费用 但更高的销量和毛利率将抵消运营费用增加 使公司有望在4Q25实现盈亏平衡[7] * 基于更好的产品组合和更低的物料清单成本 公司2025E-27E净利润预测从-8亿/35亿/51亿元人民币上调至-3.81亿/38亿/55亿元人民币[3] 销量与产品策略 * 管理层对3Q25销量指引为11.3万-11.8万辆 并预计从9月开始月交付量将稳定在4万辆以上 这意味着2025全年总销量至少达到43万-43.5万辆(同比增长126%-129%)[7] * 预计3Q25销量为11.6万辆 4Q25销量为14.2万辆 主要由新P7 X9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EREV)的发布以及G7的持续放量驱动[2] * 2Q25海外销量为1万辆 同比增长150% 环比增长46% 印尼KD工厂已于7月开始批量生产 目前设计用于生产X9和G9[9] * 公司计划在海外市场全面推出“鲲鹏”(即EREV)车型和“Ultra”版本车型[9] * 公司当前产品组合覆盖1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价格区间 2Q25含税平均售价为18.2万元人民币[7] * 公司旨在通过装备更先进技术 提供情感价值和品牌力来获取价格溢价[7] 新产品与技术发布 * 新车型P7将于8月27日上市 管理层预计其将在20万-30万元人民币纯电轿车中销量排名前三(当前畅销竞品为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蔚来ET5T 过去12个月平均月销量分别为2.3万/1.7万/0.4万辆)[4] * X9超级电动版(公司首款EREV车型)将于4Q推出[4] * 2026年计划推出比2025年更多的车型 包括双动力总成产品和2款MONA系列SUV 这些车型也将在海外市场上市[4][6] * G7的“Ultra”版本占其总销量的50% 配备3颗自研Turing AI芯片 总算力达2250 TOPS[9] * 公司将于10月下旬部署第三颗专为智能座舱定制的Turing芯片 随后推出VLA/VLM模型[9] * 随着2H25 VLA的推出 管理层期望提供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功能 并希望在2026年开始Robotaxi试运营时与同行拉开更大差距[9] 合作与业务发展 * 2Q25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 环比下降4%) 环比下降主要由于向大众汽车提供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波动 管理层评论此为一次性影响 并预计3Q/4Q收入将环比增长[7] * 8月14日 公司与大众汽车宣布达成协议 将E/E架构技术合作从之前的纯电平台扩展至中国的燃油/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7] * 基于大众的新车型发布周期 与大众基于G9平台和纯电EEA合作的收入确认预计将逐步转向与2026年销量挂钩 而燃油/插电式混合动力EEA平台合作将从2027年开始产生收入[7] 长期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目标在2026年实现具备L4能力车型的量产 并在多个地区开展Robotaxi试运营 在试运营阶段将自行运营Robotaxi服务 在实现规模运营时会寻求与第三方合作[9] * 随着AI Turing芯片和VLA/VLM模型的发展 公司目标在2H26量产具备初步L4能力的机器人 并将在今年的小鹏AI科技日分享更多细节[9] * 投资论点认为公司是中国增长最快的纯电汽车制造商之一 专注于智能汽车功能 自4Q24以来在新车型和改款车型发布上持续改进[10] * 公司自2023年初实施成本削减计划 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感器套件优化 将整体物料清单成本降低25%(其中ADAS物料清单成本降低50%)[10] 目标价与风险 * 基于DCF(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1.8% 永续增长率3.0%)的12个月目标价维持不变 为美国存托凭证24美元/港股94港元 意味着上涨潜力为18%/17%[3][11] * 关键风险包括销量低于预期 价格竞争比预期更激烈 以及市场需求弱于预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