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
搜索文档
XPENG INC.(9868.HK):EARNINGS ON TRACK WITH POSITIVE SURPRISE IN ROBOT
格隆汇· 2025-11-19 19:55
Humanoid robots could double Xpeng's revenue in FY30. Xpeng showcased its 7th-generation humanoid robot Iron on 5 Nov 2025, which became a key topic during the earnings call. Xpeng targets mass production of its humanoid robots by the end of 2026 and an annual sales volume of 1mn units in 2030 with a similar price tag as a car. We are of the view that carmakers could be important players in humanoid robots given their advantages in autonomous driving (AD) technologies. It appears to us that Xpeng now has th ...
何小鹏的最新决定:小鹏汽车不再只做一家车企
贝壳财经· 2025-11-18 21:09
何小鹏给小鹏汽车确立了新定位。 不过,小鹏汽车要闯的难关,比想象中更多。 让何小鹏设定这一激进目标的核心因素,是他希望借助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来提升小鹏估值区间, 在未来三年追求更高、更重的市值目标。 对小鹏汽车而言,短期需确保明年7款新车成功放量,尤其是增程产品需在放缓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切 入点,避免投入与回报失衡;中期需加速机器人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通过实际场景验证打磨产品;长 期则需在多业务线间建立资源协同,提升研发效率。这些都将持续考验其战略定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公司新的十年愿景是让小鹏汽车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11月17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 执行官何小鹏在小鹏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如是称。 三季度亏损有收窄 为实现上述目标,具身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更深度地融合,被小鹏视为继AI+汽车、全球化后的"第 三增长曲线"。 11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环比增长 11.5%;三季度净亏损3.8亿元,比二季度亏损的4.8亿元有所减少,与上年同期的18.1亿元净亏损相比也 实现下降。在当晚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表 ...
日媒:旗舰车型延期,本田中国电动战略急踩刹车
观察者网· 2025-11-10 16:03
本田在华电动化战略调整 - 由于在中国市场销售表现持续低迷,公司将调整产品发布规划,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上市战略,以提高成本竞争力[1] - 原定于2025年12月前上市的旗舰纯电动轿跑车型将推迟至2026年后上市,后续车型的发售时间也将延期[1] “烨”品牌市场表现及影响 - 战略调整主要受纯电动品牌“烨”首批车型市场反馈不佳的影响[3] - 东风本田S7初始售价区间为25.99万-30.99万元,广汽本田P7初始售价区间为19.99万-24.99万元[3] - 东风本田S7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仅1000辆出头,广汽本田P7累计销量也仅1400辆左右,尽管上市后不久迅速宣布降价[5] - 由于S7和P7销量低迷,公司认为后续纯电动车型的价格竞争力不及中国自主品牌,因此必须重新调整包括性能在内的开发计划,目前正在确定延期时间,可能会长达一年[5] - “烨”品牌电动车因价格不够亲民而初战不利,进而既影响了后续产品规划,也使“烨”品牌自身形象受损[7] 本田在华整体销售及财务表现 -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为46.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20.5%,在主要日系车企中降幅最大[7] - 中国市场销量仍占公司全球销量的20%以上,是公司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8] - 在2020年,公司在中国曾取得近163万辆的销量巅峰成绩,然后其后销量便逐年下滑,至2024年更是跌至85.2万辆,仅为巅峰时期的约一半[8] - 今年1-10月,公司在中国累计销量仅为52.8万辆,同比下降20.4%[8] - 2024财年净利润为835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6.3亿元),同比下降24.5%[8] - 2025上半财年净利润为3118.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4.1亿元),同比下降37.0%[8] 日系车企在华竞争格局 - 在中国市场,包括公司在内的日系车企正遭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围攻[7] - 今年前三季度,日系车企中在华势头最好的仍是丰田,销量达130.17万辆,同比增长4.9%;日产累计销量为45.71万辆,同比下降8%[7] - 近年来,日系车企也陆续推出一些全新的电动化产品,其中不乏与中国本土智能电动化供应链企业深度合作的车型,如丰田基于RCE体制的铂智3X、bZ5等车型,日产的N7等车型,由于价格下探至自主品牌主流车型的竞争区间,均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市场反响[7]
小鹏美女机器人自证“非人扮演”,最懂直男心?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10 14:51
小鹏IRON机器人发布的市场反响 - 小鹏发布高度类人的"美女机器人"IRON,引发广泛关注,被部分声音誉为"西部世界"现实版,其惊艳感超出市场对国内企业发布的预期[3] - 发布会后相关话题如小鹏机器人等在微博阅读量破2亿,推动公司美股一度大涨14%,市值增长数十亿,机构重新评估其目标价[5] - 为回应机器人内藏真人的质疑,公司在IRON通电运行状态下当众剪开其腿部覆盖件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被称作"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证明自己不是人"的壮举[7] 小鹏机器人的技术特点与研发背景 - 小鹏并非机器人行业投机分子,其研发始于2018年,历程经历了从四足到双足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定机器人形态必须向"人"靠拢以适应人类环境[11] - IRON机器人采用完全类人结构,具备"骨骼—肌肉—皮肤"层级系统:骨架支持1:1仿生脊椎运动;肌肉层首次采用晶格材料;柔性皮肤结合触觉传感器实现近似人类皮肤的反馈[14] - 机器人EEA架构由汽车EEA架构而来,机器人的关节、大小脑脊椎等技术与汽车团队同源,技术复用使公司相比专注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型企业拥有更低的研发和试错成本[18] 车企布局机器人赛道的行业趋势 - 多家车企布局自研人形机器人赛道:小米于2022年推出CyberOne;一汽在2025年车展亮相"旗小智";广汽计划其GoMate机器人在2026年完成小批量生产[16] - 车企涉足机器人源于智能驾驶算法、电动化技术、AI交互及制造能力的垂直整合,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之间可实现技术的高度复用[18] - 理想汽车暂未布局,其CEO认为需先解决L4级自动驾驶汽车问题,但未来做人形机器人的概率是100%[18] 小鹏汽车的业务现状与挑战 - 公司上半年净亏损达11.4亿元,单车平均收入从2024年的25.39万元骤降至15.29万元,陷入"高配低价"的不利局面[22] - 高端化进程受阻,全新P7发布3个月未达预期大爆,公司指望发布增程版X9打开市场[24] - 公司召回47490辆小鹏P7+,被指出现方向盘突然卡滞"抱死"的严重故障,且召回处理方式被指存在"按闹分配"差异化,引发车主不满[25] 小鹏的技术战略与未来规划 - 发布会重点强调第二代VLA模型,该模型是公司首个量产物理世界大模型,可运用在汽车、Robotax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多个领域[19] - 第二代VLA创新性地尝试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去掉了"语言转译"环节,但传统VLA模型依旧会同步探索研发[21] - 为克服缺乏高质量真实训练数据和具体场景锻炼的挑战,公司已在广州建立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IRON机器人将入驻宝钢在工业领域迭代进化[21]
对话何小鹏:强化学习已过时,具身智能不该以硬件为核心
36氪· 2025-11-10 09:26
机器人技术战略与理念 - 公司通过公开解剖机器人IRON的方式进行自证,旨在向行业内外用户展示其技术实力,以推动机器人普及[3] - 公司认为具身智能应实现软件与硬件1:1的融合,而非以硬件为核心,并强调全栈自研与跨域融合的重要性,以协调机器人全身82个关节[5] - 公司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主流强化学习的机器人技术路线,该路线难度更高,其最终结果尚不确定[5][7] - 公司坚持机器人高度拟人化,理由包括:便于从人类世界获取AI训练数据、易于适配为人设计的各类场景、以及拟人形态更具亲和力利于规模化销售[8][10] - 新一代机器人与汽车在零部件上存在工艺共享,AI软件复用比例达到70%,但机器人的关节、皮肤等部件在汽车上没有[10] 自动驾驶与Robotaxi业务布局 - 公司计划明年推出三款Robotaxi,目标是将自动驾驶系统的接管频率提升至一个月一次甚至六个月一次[12] - 公司对其Robotaxi商业模式充满信心,认为技术颠覆将创造全新场景与需求,ROBO车型需求量会非常高[12] - 公司第二代VLA模型已开源,意在向行业展示其探索的技术路径,并帮助其他硬件公司解决软件能力担忧[13][15] - 公司Robotaxi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在于:前装量产to C车型可大幅分摊BOM成本与研发费用,与Robotaxi业务形成协同,具备成本优势;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具备更广的泛化能力且无需部署费用;采用开放"工具箱"模式,与生态伙伴合作运营[18][20] - 公司与高德达成全球生态合作,源于历史渊源及高德作为中国大型出行平台的战略定位[21] - 公司认为未来自动驾驶将呈现L2与L4并存格局,L3没有存在必要[23] - 公司第二代VLA模型将语言转换为物理世界的新语言格式,而非人类语言,此举提升了效率与丰富性,并实现了决策过程的可推导性[23] 物理AI战略与行业竞争 - 公司视Physical AI为未来核心,强调先动优势、工程化落地能力及良好体验的重要性,认为数据是当前大模型进展变慢的根源[23][25] - 公司认为未来的竞争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机结合以提升客户体验,Physical AI的涌现刚开始[25][27] - 公司与特斯拉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追求跨域融合与量产规模,不同之处在于公司采取了更为开放的生态策略[28][30] - 公司预测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规模可能达到20万亿美元,并认为未来机器人销量将超过汽车[16] 增程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 - 公司推出"超级增程"路线,采用大油箱大电池搭配,以适应不同市场用户需求并提供更多选择[31] - 公司增程系统与纯电平台共享核心零部件,如电芯、驱动系统等,平台化策略旨在支撑规模化生产[33][36] - 公司增程系统的技术优势包括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系、11源热管理系统、一体化压铸等,并导入AI小模型以提升控制系统效率,突破物理边界[37][39] - 公司对增程市场的入场节奏持差异化观点,认为关键在于发现差异化点并在合适节奏推出,而非跟随市场波动[33][35] - 公司针对电池供应问题已与主要电池厂商进行密切沟通,海外市场将优先解决纯电车型的产能与交付问题[39] 公司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对四季度及明年盈利目标持谨慎态度,强调打好技术、产品、组织、全球化等基础,追求长期稳健发展而非短期速度[41] - 公司今年研发费用预计约为100亿人民币,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排名约20至25位,其中软件研发具有继承性,前期投入可为后续节省成本[43][45] - 公司在当前高研发投入下仍能维持一定利润水平,并预期未来随着收入与销售规模显著提高,财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45]
财通证券:首予小鹏汽车-W(09868)“增持”评级 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智通财经网· 2025-11-06 15:20
公司成长驱动与财务展望 - 公司正处于由产品迭代和智能驾驶领先共同驱动的成长拐点 [1] - 机器人业务提供长期发展空间 增程车型确保中短期销量稳定 [1] - 预计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9亿元、1149亿元、1414亿元 [1] - 对应2025至2027年市销率分别为2.0倍、1.3倍、1.1倍 [1] 智能驾驶优势与长期战略 - 2025年上半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装配率预计达82.6% [2] - 公司自创立起深耕智能驾驶 自研图灵AI芯片与VLA/VLM大模型实现端到端落地 [2] - 公司率先在全国实现无图化智能驾驶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 未来将向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拓展 打造智能驾驶—Robotaxi—机器人三段式成长曲线 [2] 产品战略与市场布局 - 公司提出增程与纯电双线并行战略 已规划至少五款增程车型覆盖轿车与SUV [3] - 首款X9增程车型有望年内量产 结合Mona M03和P7等纯电爆款形成均衡产品矩阵 [3] - 增程战略有望成为未来1至2年稳定销量与市场份额的重要支撑 [3] 产品设计与研发优化 - 公司将设计与智能化确立为双长板 研发流程由工程约束先行转向造型先行 [4] - 全新P7车型已展现差异化设计成果 未来将持续强化设计感 [4] - 依托自研图灵芯片与大模型升级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体验 [4] -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与模块化设计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形成无短板、多长板格局 [4]
3Q25特斯拉交付超预期,9月小鹏销量突破4万辆:特斯拉与新势力9月销量跟踪报告
光大证券· 2025-10-10 13:49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核心观点 - 3Q25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74%/环比+294%至497万辆,超出市场预期,Model 3/Y标准版在北美上线并降价[1] - 9月小鹏汽车交付量同比+947%/环比+103%至41,581辆,蔚来汽车交付量同比+641%/环比+110%至34,749辆,理想汽车交付量同比-368%/环比+190%至33,951辆[1] - 随着销售旺季临近,主要车企订单强劲,交付周期普遍延长,并推出多种限时购车优惠以促进销量[2] - 报告建议关注智驾及人形机器人主题,并在整车、零部件等领域给出具体投资标的推荐[3] 主要车企交付表现 - **特斯拉**:3Q25全球交付497万辆,其中Model 3/Y交付481万辆,同比+94%/环比+287%[1]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947%,环比+103%[1] - **蔚来汽车**:9月交付34,749辆,同比+641%,环比+110%[1]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368%,环比+190%[1] - **华为鸿蒙智行**:9月交付53万辆,同比+390%/环比+187%,国庆期间累计大定突破485万辆[2]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超4万辆[2]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974%/环比+168%[21] 车企订单与促销策略 - **特斯拉**:国产Model 3全系交付周期延长至4-6周,Model Y焕新版延长至2-4周,并提供5年0息金融政策及保险补贴[2] - **理想汽车**:多款车型交付周期调整,并针对L系列推出15万元限时置换补贴[2] - **蔚来汽车**:多款车型及乐道品牌交付周期有所调整,乐道L60/L90及萤火虫车型限时购车权益延续[2] - **小鹏汽车**:多款车型交付周期调整,并推出全系车型“0首付”等限时优惠[2] - **小米汽车**:SU7/YU7交付周期缩短,限时权益延续[2] 投资建议与关注主题 - **整车**:推荐蔚来、小鹏汽车、上汽集团、吉利汽车[3] - **零部件**: - 大白马龙头:推荐福耀玻璃[3] - 强车型周期供应链+低估值:推荐无锡振华,建议关注沪光股份、华域汽车[3] - 机器人+智驾主题:推荐拓普集团,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双林股份、浙江荣泰、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北特科技、贝斯特、斯菱股份、精锻科技、双环传动、旭升集团、中国汽研等[3] 重点公司估值 - **蔚来**:投资评级为“买入”[4] - **小鹏汽车**:投资评级为“买入”[4] - **上汽集团**:2025年预测PE为16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吉利汽车**:2025年预测PE为11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福耀玻璃**:2025年预测PE为19倍(A股)/18倍(H股),投资评级为“买入”[4] - **无锡振华**:2025年预测PE为13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拓普集团**:2025年预测PE为43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新势力品牌国庆卖得怎么样?5位一线销售聊聊实际情况
车fans· 2025-10-10 08:30
假期客流与销量情况 - 国庆假期客流表现分化 部分品牌因新品发布客流爆棚 但部分品牌受同城新店分流影响 客流同比下滑[2] - 小米门店因小米17热销客流非常爆棚 但销量受交付时间过长制约 客户因交付问题犹豫[6] - 某品牌门店国庆前七天锁单40多个 销量达到平常的三倍左右 客户准度较高[16] - 极氪门店10月1日至3日客流爆炸 出现一个销售同时接待多组客户的情况 4号后客流逐渐下降[22] - 多个品牌门店反馈客流繁忙 所有销售都累得忙不过来[11] 热门车型与客户关注点 - 问界M7成为市场热点 十人进店有6-7个会提到该车型 客户延伸关注问界M8和智界R7[2] - 小米Yu7热度最高 客户最关注交付时间 部分客户表示能年内提车就立即下定[7] - 某品牌i6发布迎来客流高峰 客户最关注外观、空间大小和交付周期 以及电池供应商是否为宁德时代[11] - 极氪9X因新车型和新技术吸引高预算客户 客户主要关注交付时间 大多数选择hyper版 对优惠政策不太在意[22] - Mona M03在十万出头价位拥有高阶智能驾驶 客户关注两年免息和积分优惠 但面临启源A06、深蓝L06等竞品分流[17] 促销活动与政策应对 - 问界M7在国庆前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 有效提升客户信心并迎来销售小高峰[2] - 小米坚持全国统一不加额外促销活动 针对补贴退坡仅更新话术应对[8][9] - 某品牌L系列增加商城双垫赠送 i6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 L系列还推出1.5万元置换补贴车价减免[11][12] - 极氪GT车型推出老车主推荐购车3000元保险补贴 取消现金减免转为赠送车品[22] - 部分品牌通过开异地发票帮助客户获取省补 利用政策窗口期促进销售[18] 车展与线下获客效果 - 部分地市没有车展 但老车主在省会车展当志愿者反而成功介绍客户[3] - 小米一般不参与当地小车展 更倾向自主营销 假期获客效果受交付能力制约[9] - 某品牌认为当地车展获客效果一般 因车展次数过多稀释目标客户 且看车试驾不便[13] - 极氪即使参加车展也以留资为主 后续再邀约到店体验 因新车型自带关注度[24] - 部分品牌未参加当地车展 但通过在商圈做外展获得还不错的效果[19]
Xpeng increases expansion into new European markets (XPEV:NYSE)
Seeking Alpha· 2025-09-26 21:41
公司战略 - 小鹏汽车将通过与欧洲地区经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欧洲市场曝光度 [2] - 该举措是公司增强与竞争对手较量的更广泛战略组成部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