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oRaWAN卫星通信标准
icon
搜索文档
重新思考卫星物联网:需求、技术选择和市场格局
36氪· 2025-11-18 17:55
文章核心观点 - 卫星物联网是物联网重要分支,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但落地复杂,需从频谱、网络架构、技术演进等多维度评估市场机会与局限性[1] - 卫星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物联网比例低(0.04%),但ARPU值高(40-70美元),是蜂窝物联网的15倍,收入份额预计持续增长[7] - 市场面临竞争加剧和整合,新进入者使市场分散化,预计未来将淘汰运营能力弱的厂商,并购重组将持续出现[7][8] - 国内卫星物联网市场尚未真正开启,但前景广阔,政策支持商用试验,旨在服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9] 卫星物联网需求与应用场景 - 应用场景相对集中,包括农业环境监测、海事物流、能源公用事业、应急人道主义行动等,多为混合系统确保无缝可见性[2] - 各类应用因数据量、延迟、功耗和地理范围差异大,需根据特性评估选择适当技术,供应商在协议、频谱、星座架构方面也不同[2] - 覆盖要求、数据量(从几个字节到高带宽)、延迟(GEO数百毫秒 vs LEO约20毫秒)、成本复杂性是评估关键因素[3] - 能效至关重要,许多设备依靠电池或太阳能,低功耗协议是核心需求[4] 技术格局与选择 - 技术路线选择迫切,标准方面专有协议在超低功耗应用出色,3GPP NTN标准因庞大生态和低门槛更受青睐,LoRaWAN也发展自身生态[4] - 消息传输需权衡,针对小型不频繁数据包优化的协议适合资产跟踪,基于IP的协议满足宽带需求但硬件更复杂耗能[4] - 卫星与地面网络整合是重点,3GPP NTN允许同一芯片运行,实现近乎无缝切换;网关模式聚合数据但增加延迟和单点故障风险[5] - 频谱可用性由国际电信联盟和国家监管机构管理,区域差异增加复杂性;轨道类型(LEO低延迟高容量 vs GEO)需平衡延迟、设备成本和总拥有成本[6] 市场格局与运营 - 2024年卫星物联网连接数750万个,占全球物联网连接数188亿的0.04%,占蜂窝物联网连接的0.17%,但ARPU值40-70美元是蜂窝物联网15倍,收入份额3.8%[7] - 市场进一步分散化,新公司进入使竞争加剧,2024年前7家运营商市场份额超80%,格局将分化;63%运营商拥有LEO星座,其制造和发射成本具优势[7] - 老牌厂商拥有数十年运营经验,3GPP NTN处于早期但生态强大,企业需平衡技术创新与运营稳定性[6] - 国内市场是新兴领域,应用未启动但预计形成全球最大市场,国内供应商因部署范围限制和海外运营商业务限制具广阔前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