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nsion Finance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数字金融 专家共议出海、监管与场景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8:36
数字金融发展路径 - 中国数字金融呈现"应用领先 + 出海赋能"的发展路径,在支付技术、算法推荐等技术出海方面表现突出,助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科技发展 [1] - 中国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源于庞大人口形成的海量应用场景与数据积累,以及对国外技术的持续迭代创新 [1] - 数字金融面临算法同质化、监管滞后等现实挑战,需通过差异化数据训练避免系统性风险 [2] 技术突破与青年机遇 - 数字金融领域呼吁年轻人成为"数据人"或数据分析专家,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2] - 金融科技公司需基于对业务的深刻理解进行数据打标,以体现数据价值并规避同质化风险 [2] - 产学研协同与监管创新是青年在数字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1] 监管挑战与应对 - 数字金融监管面临技术成熟度要求与监管滞后的矛盾,需平衡安全与创新 [2] - 大型机构与小机构监管标准需差异化,前者侧重防范系统性风险,后者可提高创新容忍度 [3] - 监管部门存在技术投入不足问题,中小银行科技预算达千万级而监管预算更低 [3] - 需构建金融业界与监管部门协同融合的监管体系,共同适应数字金融发展 [3] 普惠金融实践 - 数字技术高度契合普惠金融服务要求,但带来新型欺诈风险、数字鸿沟等问题 [4] - 建设银行通过数字技术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广泛、机会平等等需求 [4] 绿色金融创新 - 光大银行"云缴费"项目为个人碳账户体系提供应用场景和数据基础 [4] - 个人碳账户将绿色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碳减排数据资产,通过碳积分引导绿色生活 [4] - 光大银行从开放生态、业务融合、多元价值三方向推进碳账户建设 [4] 养老金融转型 - 国寿养老构建"星辉"、"风领"、"运鼎"、"颐灵"四大数字平台,从投资、风控、服务等多维度加快转型 [5] - 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提供智能化养老金融服务,未来将深入应用AI技术 [5] 科技金融发展 - 数字金融通过数据画像、智能撮合等手段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5] - 服务链条延伸实现从"授信"向"陪伴式金融"转变,推动轻流程信贷等模式创新 [5] - 需解决企业认定、人才短缺等挑战,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并提升监管科技 [5]
易方达基金陈彤:买方投顾的实践体会与展望
Morningstar晨星· 2025-06-25 16:22
买方投顾业务成效与展业经验 - 基金投顾试点五年来显著改善投资者收益体验 多家机构客户盈利占比达70%以上 [3] - 投顾价值体现在多维领域 包括优化客户收益 创造就业岗位 重置行业流量入口 减少信息不对称 重塑资管行业信任 [3] - 坚持买方立场是核心原则 需建立客户利益优先的文化 全市场筛选基金 设立独立投研团队 分离顾问与销售职能 [3] 投顾服务模式与职业发展 - 投顾重点在于"顾"而非产品 需围绕账户提供全链条服务 包括账户分析 策略制定 投后陪伴等环节 [4] - 中国市场对合格投顾需求旺盛 亟需建立职业标准与培训体系 全权委托模式是未来趋势 [4] 养老金融中的投顾角色 -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 投顾可提升第二 第三支柱养老服务的精细度 推动从企业决策/个人产品模式转向"个人选择+投资顾问"模式 [6] - 建议在个人养老账户引入投顾 建立统一账户管理平台 打通二三支柱账户 设立全覆盖投资顾问牌照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TAMP平台在中国前景广阔 可为投顾提供高效展业支持 指数化投资盛行背景下专业配置需求凸显 [6] - 基金公司向财富管理跨越需"耐心资本"支撑 数据协同是重要挑战 涉及反洗钱 销售适用性 策略匹配等环节 [7] - 行业需长期投入 当前布局投顾业务具备战略价值 类比十五年前指数与养老金业务的发展路径 [7]
李云泽: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广度和深度
新华社· 2025-06-18 15:12
金融开放政策 - 中国将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1]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 [1] -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 [1] 外资机构在华现状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1]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1] 外资机构发展机遇 -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 [2] - 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 [2] - 支持外资机构广泛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2] 外资机构业务布局 - 鼓励外资机构参与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 [2] - 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加大布局 [2] - 外资机构可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投资管理等专业优势 [2] 营商环境优化 - 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法治建设,健全与外资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 [2] - 根据外资机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及时优化相关政策 [2] - 为外资机构创造更加友好包容的发展环境 [2]
养老金融与耐心资本
金融时报· 2025-04-28 09:39
人口老龄化趋势 - 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15.6% [2] - 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4.22亿占总人口30.7%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8%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 - 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40%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30.9% [2] 养老金融体系现状 - 养老金金融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亿人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规模3.6万亿元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超7300万户 [2] - 养老服务金融产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49个参保超1.8亿人 养老目标基金推出300余只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800亿元 [3] - 养老产业金融:2022年市场规模9.4万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20万亿元 [3] 政策与监管框架 - 2016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奠定发展基础 [3]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纳入金融"五篇大文章" [3] - 2024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方向 [3] 养老金融面临问题 - 养老金体系:预计2028年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 2035年基金余额或将耗尽 [4] - 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老年群体金融认知有限 [4] - 养老产业金融:产业链不完善 投资风险高 融资渠道狭窄 [4] 耐心资本与养老金融关系 - 二者均追求长期稳定回报和社会效益 [5] - 养老金金融具有耐心资本特质但资金来源和回报周期存在差异 [6] - 养老金投资需要在低风险环境中进行 与养老产业金融高风险特性不完全匹配 [7] 耐心资本促进养老金融路径 - 为养老金融提供长期资金供给 如保险资金投资70多个养老社区项目 [10] - 平衡投资不确定性和回报需求 如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案例 [12] - 社会责任投资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国际市场的ESG投资实践 [13] 国内ESG投资进展 - 2016年《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养老金参与绿色投资 [14] - 2018年《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建立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14] - 2019年科创板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14] 深度融合建议 - 完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扩大第二第三支柱覆盖面 [15] - 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 推动政策性商业机构协同 [15] - 简化审批流程 鼓励创新养老金融产品 [15] - 通过财税政策吸引耐心资本进入养老金融领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