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uantum Advantage
icon
搜索文档
Bett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ock: Quantum Computing vs. IBM
The Motley Fool· 2025-11-21 17:2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对比分析了Quantum Computing Inc (QCi) 和IBM两家公司在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进展和投资价值 认为IBM在AI业务收入、量子计算进展和股票估值方面更具优势 是更优的投资选择 [1][2][10][14] Quantum Computing Inc (QCi) 分析 - QCi专注于研发以光子为基础的量子计算机 该技术可在室温下运行且能小型化 而IBM的量子计算机目前尚不具备此特性 [3] - 公司的光子技术因其光速传输特性 在自动驾驶汽车的AI传感器领域有应用潜力 今年已向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售出一台EmuCore量子计算机 [4] - EmuCore量子计算机在训练AI模型方面表现出色 据称比传统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5]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约为38.4万美元 但运营成本高达1050万美元 为维持运营于10月通过股权融资筹集了7.5亿美元 [5] - 公司股票估值较高 市销率持续显著高于IBM 尽管近期有所下降 但结合其微薄营收和高运营成本来看 股价显得过高 [13] IBM分析 - IBM在AI业务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季度AI业务订单额为95亿美元 总营收达163亿美元 同比增长9% [6][7] - 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进展 近期发布的Nighthawk量子处理器预计明年实现量子优势 这将为量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而QCi尚未公布其实现量子优势的时间表 [8] - Nighthawk处理器是迄今最强大的量子处理器 一旦实现量子优势 将为AI提供前所未有的算力 未来甚至可能破解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加密技术 [9] - 公司盈利能力强劲 第三季度净利润达17亿美元 并为股东提供持续增长的股息 当前股息率超过2% 且已连续30年增加股息支付 [9][14] 投资对比分析 - IBM在AI业务收入规模上已证明其成功 并且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可能已超越QCi [10] - 从估值角度看 IBM的市销率远低于QCi 表明其股票价格相对于营收更为合理 QCi的股票显得过于昂贵 [11][13] - 综合考虑IBM已产生可观的AI收入、在量子计算的领先布局以及持续的股息支付 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价值明显优于QCi [14]
IBM Delivers New Quantum Processors, Software, and Algorithm Breakthroughs on Path to Advantage and Fault Tolerance
Prnewswire· 2025-11-12 19:00
公司量子计算发展路线图 - 公司宣布其量子计算发展路径取得根本性进展,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实现量子优势,并在2029年前实现容错量子计算 [1] - 公司预计更广泛的科学界将在2026年底前确认首批经过验证的量子优势案例 [4]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扩展其量子软件栈,增加机器学习和优化等领域的计算库 [10] 新型量子处理器IBM Quantum Nighthawk - 公司发布其最先进的量子处理器IBM Quantum Nighthawk,该处理器设计用于配合高性能量子软件以在明年实现量子优势 [3] - Nighthawk处理器预计在2025年底前交付给用户,其架构将120个量子比特与218个新一代可调耦合器连接,耦合器数量比前代Heron处理器增加超过20% [3][5] - 该架构使用户能够准确执行比公司前代处理器复杂30%的电路,并探索需要多达5000个双量子比特门的计算密集型问题 [4][5] - 公司预计Nighthawk的迭代版本将在2026年底前提供高达7500个量子门,2027年提供高达10000个门,2028年基于Nighthawk的系统可支持高达15000个双量子比特门 [3] 量子软件栈Qiskit的性能提升 - 公司的量子软件栈Qiskit通过扩展动态电路功能,在超过100个量子比特的规模上实现了精度提高24% [4][8] - 新的执行模型解锁了高性能计算加速的错误缓解能力,将提取准确结果的成本降低了超过100倍 [4][8] - 公司为Qiskit提供C++接口,由C-API驱动,使用户能够在现有高性能计算环境中进行原生量子编程 [9] 容错量子计算的进展与IBM Quantum Loon - 公司宣布实验性处理器IBM Quantum Loon首次展示了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所有关键处理器组件 [11][12] - Loon将验证一种新架构,以实施和扩展实用、高效率量子纠错所需的组件 [12] - 公司在实时量子纠错解码方面取得突破,使用qLDPC码在少于480纳秒内准确解码错误,这一工程壮举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13] 量子芯片制造工艺的升级 - 公司将其量子处理器晶圆的主要制造业务转移到位于纽约奥尔巴尼的先进300毫米晶圆制造工厂 [14] - 采用300毫米晶圆制造工艺使公司的研发速度翻倍,将构建每个新处理器所需的时间至少缩短一半 [18] - 新工艺使量子芯片的物理复杂性增加了10倍,并允许多种设计并行研究和探索 [18] 行业合作与量子优势验证 - 公司与Algorithmiq、Flatiron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BlueQubit合作,为开放的、社区主导的量子优势追踪器贡献新成果,以系统性地监控和验证新出现的优势演示 [4][6] - 目前该社区追踪器支持在可观测量估计、变分问题和具有高效经典验证的问题等三个领域的量子优势实验 [6] - 合作伙伴表示,量子计算机正开始以数量级优势超越经典计算机 [7]
Rigetti Computing CEO: We are about 3-4 years away from demonstrating quantum advantage
Youtube· 2025-11-12 01:45
公司近期业绩与市场表现 - Regetti Computing第三季度营收未达预期 导致股价下跌[1] - 尽管近期业绩不佳 但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内仍上涨约2000% 主要受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热潮推动[1] - 公司当前市值约为100亿美元 但营收规模极小[2] 量子计算行业技术前景 - 量子计算被视为将从根本上改变计算行业 其速度可比传统计算机快百万倍甚至十亿倍[3] - 量子计算在显著提升速度的同时 能耗将远低于传统计算机[3][4] - 行业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技术仍在完善中 尚未准备好取代传统计算[4][5] 量子计算商业化时间表 - 行业目标是实现“量子优势” 即明确证明量子计算在性能或成本上优于传统计算[8] - 公司预计仍需3至4年时间才能展示量子优势 2026年可能更接近但未必能完全实现[8] - 未来3至5年内 量子计算机将与CPU和GPU在数据中心共存 处理实际工作负载[8][9] 量子计算在数据中心的角色定位 - 量子计算机不会孤立存在 将成为数据中心的一部分 与CPU和GPU协同工作[10] - 量子处理单元将专注于“同步计算” 处理成千上万个变量同时交互的复杂问题 这是CPU和GPU难以胜任的[11][12] - 公司与英伟达合作开发混合计算生态系统 通过NVLink和CUDA Quantum实现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协同[9][12] 当前客户合作与商业模式 - 公司已与包括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在内的客户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合作协议[13] - 客户包括政府实验室、大学和商业公司 他们希望通过早期合作参与量子计算研究 而非等待技术完全成熟[14] - 公司通过云服务提供量子计算机访问 同时也有商业客户要求将量子计算机部署在本地 以进行算法开发和基础研究[14]
Rigetti(RGTI)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1 2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收入为190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40万美元有所下降,主要受美国国家量子计划到期及国会待重新授权的影响[12]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1%,相比2024年同期的51%显著下降,原因包括收入构成变化、合同定价差异以及与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签订的合同毛利率较低[12][13] - 总运营费用为2100万美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860万美元,增长主要源于年度薪资调整、新增员工、更高的股权激励和咨询成本[13] - 第三季度运营亏损为2050万美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730万美元[14] - 非GAAP净亏损为1070万美元(每股0.03美元),优于2023年同期的1340万美元(每股0.07美元)[1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供出售投资约5.589亿美元,无债务;截至2025年11月6日,通过认股权证行权获得4650万美元后,总额增至约6亿美元[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技术产品方面,公司获得两份总价值约570万美元的9量子比特Novera量子计算系统订单,系统具备可升级性[6] - 一份订单来自一家亚洲科技制造公司,用于内部量子计算专业能力开发和自身技术基准测试[7] - 另一份订单来自一家加州应用物理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用于量子硬件和纠错研究[7] - 公司与QphoX及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签订为期三年、价值580万美元的合同,共同推进超导量子计算机网络技术[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技术路线图明确:计划在2025年底交付100+量子比特、中位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99.5%的芯粒系统;2026年底部署150+量子比特、保真度99.7%的系统;2027年底部署1000+量子比特、保真度99.8%的系统[5][6] - 采用芯粒技术路径,当前基于9量子比特芯粒,计划为1000量子比特系统升级至36量子比特芯粒[28] - 积极发展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印度C-DAC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设计和开发混合量子计算系统[9] - 支持NVIDIA的NVQLink开放平台,致力于将量子硬件与AI超级计算集成,推动混合计算发展[10][39] - 计划在意大利设立子公司,以把握当地量子计划带来的商业机会和人才资源[11] - 公司认为超导量子计算在速度上优于离子阱或中性原子等模态,更适用于未来的混合计算架构[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实现量子优势(Quantum Advantage)的时间表保持信心,预计在2027年至2029年之间达成,前提是保真度需提升至99.9%并实现某种形式的纠错[22][23] - 短期内,国家量子计划的重新授权(已恢复初始的6.25亿美元五年期资金)被视为积极信号,但期待未来数月能有更高额度的拨款[88][89] - 公司现金充裕(约6亿美元),目前主要依靠内部技术和芯粒成功执行路线图,但对能够加速发展的并购机会持开放态度[50][5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未入选DARPA量子基准计划第二阶段初始名单,但获得了关于纠错和长程耦合等领域的建设性反馈,并乐观认为将在未来数月内入选[10][17][18] - 现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150毫米芯片制造厂预计能满足未来两到三年的技术路线图需求;为达成更高目标(如数千量子比特及99.9%以上保真度),未来可能需投资数亿美元建设200毫米或300毫米新厂,或利用外部代工模式[63][64][66][84] - 在控制系统方面,公司与广达电脑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稀释冰箱内部线缆方面,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转向柔性电缆[8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DARPA第二阶段未入选的原因及后续展望[17] - 回答:未入选初始名单,但获得了建设性反馈,主要涉及为达成2033年容错量子计算里程碑所需的纠错和长程耦合技术;公司正据此改进,并乐观预计未来数月能入选,强调当前技术数据(如36量子比特芯粒系统99.5%保真度)表现良好[17][18][19] 问题: 关于2027年路线图(1000+量子比特,99.8%保真度)与实现量子优势的关系[21] - 回答:2027年指标(1000+量子比特,99.8%保真度,60纳秒门速度)将使公司非常接近量子优势,但完全实现仍需达到99.9%保真度并结合纠错,预计时间框架在2027年至2029年之间[22][23] 问题: 技术路线图是否继续采用芯粒方案及如何应对DARPA反馈[27] - 回答:150量子比特系统将继续使用9量子比特芯粒,1000量子比特系统计划升级至36量子比特芯粒;长程耦合的挑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与是否采用芯粒架构无关,公司有信心应对[28][29][30] 问题: Novera系统销售收入确认方式[31] - 回答:两份Novera系统销售收入预计在发货时确认,一台预计在一季度,另一台在二季度[32] 问题: Novera系统订单的构成及升级选项的营收影响[36] - 回答:订单为包含稀释冰箱和控制系统的完整系统;升级(如从9量子比特升级至更高数量)将带来额外的营收机会,因为需要更换芯片和内部线缆等[37] 问题: 支持NVIDIA NVQLink所需的软硬件变更及其应用前景[38] - 回答:NVQLink是量子计算机与AI超算集成的开放平台,符合公司混合系统战略;超导量子计算的速度优势使其更适合此类集成;预计未来量子计算机将用于数据中心处理如药物发现、金融预测等复杂应用,但时间表未因NVQLink而改变[39][40][75][76] 问题: 公司与国家实验室的传统优势如何助力其与NVIDIA等生态伙伴合作[44] - 回答:公司与NVIDIA在国家实验室层面有共同基础,国家量子计划资金恢复与NVQLink平台推出时机契合,预计将在国家实验室开展更多合作,展示CPU、GPU、QPU在混合计算中的互补优势[45][46] 问题: AFRL合同(580万美元,三年期)的收入确认方式[48] - 回答:该合同收入将在三年内按比例平均确认,第三季度已确认部分收入[48] 问题: 现金充裕背景下是否会考虑并购以加速发展[49] - 回答:公司对当前依靠内部技术执行路线图的能力有信心,但会对能加速发展的并购机会持开放态度[50][51] 问题: 为实现路线图,在9量子比特芯粒保真度及芯粒拼贴方面的进展[55] - 回答:当前9量子比特芯粒数据良好,支持2025年底10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和2026年底150+量子比特(99.7%保真度)的目标;1000量子比特目标则依赖于明年验证36量子比特芯粒的拼贴能力[56][57][58] 问题: 关于潜在资本支出(如新建芯片厂)的规模和时间点[62] - 回答:现有工厂能满足未来两三年需求;为达成更高目标,可能需在未来一年左右规划投资数亿美元建设新厂(200mm/300mm),但也在探索利用国家主导的倡议或现有代工厂的可能性;量子芯片厂因工艺更简单、光刻步骤更少,成本远低于先进CMOS工厂[63][64][66][84] 问题: 关于共享工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权衡[68] - 回答:若采用成熟的代工模式(如台积电),IP保护不是问题;公司对自建、合伙或参与国家倡议持开放态度,因量子芯片厂投资规模相对可控[68][69] 问题: 未来收入的毛利率展望[70] - 回答:第三季度毛利率较低有特定合同(如战略合作)原因;预计部分未来销售(如Novera)的毛利率会有所改善[71] 问题: 1000量子比特系统潜在应用[75] - 回答:在混合计算架构下,预计可应用于药物发现、金融预测、材料合成、天气预报等涉及大量变量同时交互的复杂问题,而非加密/解密领域[75][76][77] 问题: 客户购买9量子比特系统而非更大系统的原因[78] - 回答:客户购买9量子比特系统是为了深入理解量子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作为研发起点;系统设计为可升级,未来升级将带来额外收入[78][79] 问题: 是否可能通过外部代工厂提升性能以达成目标[83] - 回答:正与现有代工厂探讨,但目前尚未发现能满足超导门量子计算特定材料和工艺要求的代工厂;该领域领先者目前均未采用代工模式[84] 问题: 控制系统和内部线缆技术路径及并购可能性[85] - 回答:控制系统与广达电脑合作良好;内部柔性电缆技术有内部IP和供应商支持;对能加速路线图的并购机会持开放态度[86] 问题: 国家量子计划重新授权(6.25亿美元)的影响及华盛顿动态[88] - 回答:资金恢复至初始水平(6.25亿美元/5年)是积极第一步,但远低于讨论中的25亿美元;预计未来数月能源部可能获得更多拨款,但具体时间和金额受政府议程影响[88][89] 问题: 第四季度预计股本数[92] - 回答:截至11月6日流通股为3.3亿股,预计第四季度末可能约为3.35亿股,具体取决于认股权证行权情况[93] 问题: 新工厂所需工具是否需新开发或可升级,及其对路线图影响[94] - 回答:2026-2027年路线图依赖现有工厂;新厂(如需)将主要采购新工具(8英寸/12英寸),现有工具大多无法复用;投资规模预计数亿美元,但正寻求更优替代方案[95][96] 问题: 对代工厂的能力要求[97] - 回答:需要能处理超导材料(如铝、钽)和特定工艺(如约瑟夫森结)的代工厂;正在评估从事超导退火代工的工厂是否适用[97][98]
Rigetti(RGTI)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1 22: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为190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40万美元有所下降,同比下降主要受美国国家量子计划(NQI)到期及其在国会待重新授权的影响 [10]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1%,相比2024年同期的51%显著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是由于收入构成和合同定价的可变性,特别是与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的合同毛利率较低 [10][11]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运营支出(OpEx)为2100万美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860万美元,增长主要源于年度薪资调整、新员工招聘以及更高的股权激励和咨询成本(主要集中在研发领域) [11] - 2025年第三季度股权激励费用为430万美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340万美元 [11] - 2025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为2050万美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730万美元 [11] - 2025年第三季度非GAAP净亏损为1070万美元(每股0.03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非GAAP净亏损1340万美元(每股0.07美元)有所收窄 [1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可供出售投资总计约5.589亿美元,且无债务 [12] - 在2025年9月30日至2025年11月6日期间,公司收到因公众认股权证行权带来的4650万美元收益,截至2025年11月6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可供出售投资总额增至约6亿美元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2025年9月宣布了两笔9量子比特Novera量子计算系统的订单,总价值约570万美元,这两个系统均可升级,允许客户增加量子比特数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和研究 [5] - 其中一套系统售予一家亚洲科技制造公司,将作为开发内部量子计算专业知识的测试平台,并计划用其对自己的量子计算技术进行基准测试和验证 [5] - 另一套系统售予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应用物理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将用于量子硬件和纠错研究 [5] - 与Q-FOX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合作推进超导量子计算机网络化项目,并在2025年9月宣布获得AFRL一份为期三年、价值580万美元的合同 [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技术路线图更新:计划在2025年底前交付基于芯粒(chiplet)的100+量子比特量子系统,预计中位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5% [4] - 预计在2026年底或前后部署150+量子比特系统,预计中位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7% [4] - 预计在2027年底或前后部署1000+量子比特系统,预计中位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8% [5] - 与蒙大拿州立大学(MSU)的合作,MSU成为首个拥有现场9量子比特Novera QPU的学术机构,双方将在量子硬件、混合量子系统及相关技术方面开展研究项目和共同开发 [7] - 与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下属的先进计算发展中心(CDAC)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合作设计和开发混合量子计算系统及相关技术并将其推向市场 [7] - 支持NVIDIA的NVLink开放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AI超级计算机与量子计算的低延迟、高吞吐量集成,符合公司对混合计算生态系统的战略愿景 [8][38] - 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开设意大利子公司,以加速在意大利的商业机会和人才招募 [9] - 关于未来资本支出的考量:公司现有的150毫米晶圆厂预计能满足未来2-3年的路线图需求(包括2027年的1000+量子比特目标),但为实现99.9%以上保真度和数千量子比特的长期目标,可能需要投资建设新的8英寸或12英寸晶圆厂,预计投资规模为数亿美元,公司也在探索利用现有代工厂的可能性 [57][58][59][60][75][76][86][87][9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收入受到美国国家量子计划(NQI)到期及待重新授权的影响,NQI的重新授权、对美国及外国政府的销售以及Novera系统对未来销售都至关重要 [10] - 近期宣布的两笔Novera系统销售和AFRL合同将对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的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10] - 关于量子优势(Quantum Advantage)的时间表:公司认为在2027年达到1000+量子比特和99.8%保真度后已非常接近,但要实现量子优势仍需达到99.9%的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并辅以某种形式的纠错,预计在2027年至2029年之间实现量子优势 [20][21][22] -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量子基准计划(QBI)第二阶段初步遴选未入选,但获得了建设性反馈,主要集中在纠错和长程耦合方面,公司正在根据反馈改进并乐观认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入选第二阶段 [8][16][17][18] - 对美国国家量子计划(NQI)重新授权的评论:NQI资金已恢复至最初五年6.25亿美元的水平(即每年1.25亿美元),但远低于此前讨论的五年25亿美元,预计未来几个月能源部(DOE)将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 [81][82] 其他重要信息 - 与蒙大拿州立大学(MSU)和印度CDAC的合作展示了量子计算生态系统的日益成熟,并强调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推进下一代量子技术方面的重要性 [7] - 公司参与DARPA QBI项目的第一阶段,并继续与该机构密切合作 [8] - 公司拥有强大的现金状况,截至2025年11月6日约为6亿美元,为未来运营和潜在机遇提供了财务灵活性 [12] - 关于并购(M&A)的可能性,公司对当前有机执行技术路线图的能力充满信心,主要得益于芯粒技术的成功,但如果发现能加速路线图的机遇也会考虑 [47][4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DARPA QBI第二阶段未入选的原因、反馈内容以及后续时间表 [16] - 回答: DARPA初步遴选未将公司纳入第二阶段,但提供了建设性反馈,主要涉及纠错和长程耦合领域,这些对于实现DARPA 2033年的容错量子计算(FTQC)里程碑至关重要,公司正在根据反馈改进,并乐观认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入选第二阶段,强调当前工作重点仍是未来3-5年内通过1000量子比特、99.9%保真度及纠错实现量子优势 [16][17][18] 问题: 关于2027年路线图(1000+量子比特,99.8%保真度)是否足以实现量子优势,以及实现99.9%保真度的时间预期 [19][20] - 回答: 2027年达到1000+量子比特和99.8%保真度已非常接近量子优势,但实现量子优势仍需99.9%的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以及某种形式的纠错,预计在2027年至2029年之间实现量子优势 [20][21][22] 问题: 关于150量子比特(2026年)和1000+量子比特(2027年)系统是否继续采用芯粒架构,以及芯粒大小(如9量子比特芯粒还是更大),并询问芯粒架构对实现DARPA关注的长程耦合的影响 [26][27] - 回答: 150量子比特系统计划使用9量子比特芯粒,1000量子比特系统目前计划使用36量子比特芯粒,对实现99.8%保真度有信心,主要基于当前36量子比特系统及正在开发的100量子比特系统的数据,关于长程耦合的挑战,芯粒架构本身并未增加额外困难,该挑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与采用单片芯片还是芯粒无关 [27][28] 问题: 关于两笔Novera系统销售和AFRL合同的收入确认方式 [29][35] - 回答: 两笔Novera系统销售的收入预计在发货时确认(预计一个在2026年第一季度,一个在第二季度),AFRL的580万美元三年期合同收入将在此后按时间均匀确认(ratably),第三季度已确认部分收入 [31][45] 问题: 关于Novera系统是否包含全套设备(如稀释制冷机、控制系统)以及升级选项是否已包含在初始价格中 [35] - 回答: 两笔Novera销售均为完整系统,包括稀释制冷机和控制系统,升级(如从9量子比特升级到36量子比特)将带来额外的收入机会,因为需要更换芯片、增加线缆等 [36] 问题: 关于支持NVIDIA NVLink接口所需的软硬件变更,以及NVLink在混合量子计算和AI数据中心(如GenAI应用)中的潜在作用 [37] - 回答: NVLink是一个开放平台,用于量子计算机与AI超级计算机的直接接口,符合公司对混合系统的愿景,超导量子计算因其速度与CPU/GPU相当,最适合混合计算,支持NVLink是自然的一步,预计未来量子计算机将作为混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进入数据中心,但实现实际应用的时间表并未因NVLink公告而改变 [38][39] 问题: 关于公司与国家实验室的历史优势如何帮助加速与NVIDIA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在混合计算(包括AI相关工作负载)方面的整合 [42] - 回答: 公司与NVIDIA在国家实验室均有强大影响力,NQI资金恢复与NVLink平台推出时间相近,预计将在国家实验室层面(如Fermilab, Oak Ridge)开展接口工作,未来计算模式将是CPU处理串行计算、GPU处理并行计算、QPU(量子处理单元)处理同步计算,三者互补 [43][44] 问题: 关于AFRL合同(580万美元,三年期)的收入确认方式,是均匀确认还是从第四季度开始 [45] - 回答: AFRL合同收入将在三年期内按时间均匀确认(ratably),第三季度已确认部分收入 [45] 问题: 关于公司当前约6亿美元现金余额是否考虑用于并购(M&A)以加速或加强路线图 [46] - 回答: 公司定期讨论现金状况和未来需求,目前对有机执行路线图(2026年150量子比特/99.7%保真度,2027年1000+量子比特/99.8%保真度)能力充满信心,主要得益于芯粒技术成功,但如果发现能加速路线图的机遇也会考虑 [47][48] 问题: 关于当前在保真度方面的进展,以及为实现2026年150量子比特目标,9量子比特芯粒需要何时达到99.7%保真度 [51] - 回答: 公司目前正在制造9量子比特芯粒并将其拼接以实现2025年底10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的里程碑,当前9量子比特芯粒的数据给予公司对实现2026年150+量子比特/99.7%保真度目标的高度信心,1000量子比特目标更具挑战性,需要验证36量子比特芯粒的拼接能力,但现有数据支持对2027年里程碑的信心 [52][53] 问题: 关于10-Q文件中提及的可能显著增加资本支出(包括升级或新建晶圆厂)的潜在规模、时间点和决策考量 [56] - 回答: 现有150毫米晶圆厂预计能满足未来2-3年路线图需求(包括2027年1000+量子比特目标),但为实现99.9%以上保真度和数千量子比特的长期目标,可能需要投资建设新的8英寸或12英寸晶圆厂(侧重于能力而非产能),预计投资规模为数亿美元(远低于CMOS晶圆厂的数百亿),如果无国家主导的倡议,公司可能在大约一年后开始考虑相关资本支出,也在探索现有代工厂选项 [57][58][59][60] 问题: 关于新建晶圆厂在独立运营与共享模式(及IP泄露风险)之间的权衡 [61] - 回答: 如果美国建立采用代工模式(类似TSMC)的先进量子晶圆厂且能解决IP保护问题,公司会考虑,代工厂在服务多客户方面有成熟经验,如果代工模式不行,公司自行或合伙建设晶圆厂在财务上也是可行的(数亿美元规模) [61][62] 问题: 关于未来收入(如Novera销售、AFRL合同)的毛利率前景,特别是在第三季度毛利率较低的情况下 [63] - 回答: 第三季度毛利率较低是由于合同可变性,有时出于战略或推进研发的考虑会接受较低毛利率,预计一些未来的销售(特别是Novera销售)的毛利率将优于第三季度及年初水平 [64] 问题: 关于2027年1000+量子比特系统预计能运行哪些类型的应用 [68] - 回答: 在混合系统设置下(结合CPU、GPU和QPU),预计能处理当前CPU/GPU难以应对的复杂应用,如药物发现、金融预测、材料合成、天气预报等涉及数千变量同时交互的领域,但预计还不会涉及加密/解密应用 [68][69] 问题: 关于客户为何选择购买9量子比特系统而非更大的36量子比特系统 [70] - 回答: 客户购买9量子比特系统是为了从根本上理解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脉冲发送、调谐、重新校准等),作为研究起点,系统设计为可升级(最高约50量子比特),未来升级将带来额外收入 [70][71] 问题: 关于是否可能将现有技术转移到更先进的外部代工厂以提升保真度(如实现99.9%) [75] - 回答: 公司正在与为同行提供服务的现有代工厂探讨,但目前尚未发现有能力满足超导门量子计算特定材料和工艺要求的代工厂,超导门领域的领导者(包括公司、IBM、Google)目前均未采用代工模式,公司将继续探索此选项 [75][76] 问题: 关于在控制系统(特别是转向柔性线缆平台)方面是否有外部并购需求,还是已有清晰路径 [77] - 回答: 在控制系统方面,公司与广达电脑(Quanta Computer)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令人满意,对于稀释制冷机内部的线缆,公司计划在未来2-3年内转向柔性线缆,目前拥有相关技术和IP,并与分包商合作,对此路径感觉良好,但如果发现能加速路线图的公司也会考虑 [78] 问题: 关于美国能源部宣布投资6.25亿美元于国家量子研究中心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以及NQI法案重新授权的最新进展 [80] - 回答: NQI资金已恢复至最初五年6.25亿美元的水平(每年1.25亿美元),远低于此前讨论的五年25亿美元,但这只是第一步,预计未来几个月能源部将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具体时间和金额取决于政府情况和立法流程 [81][82] 问题: 关于2025年第四季度的预期股本数,考虑到期后认股权证的行权 [85] - 回答: 截至2025年11月6日,流通股为3.3亿股,预计第四季度末可能达到约3.35亿股,具体取决于11月6日至12月底期间的行权情况 [85] 问题: 关于为新晶圆厂采购的设备是否需等待新工具开发、是否可升级,以及升级对路线图进度的影响 [86][87] - 回答: 2026年和2027年的路线图仍依赖现有弗里蒙特晶圆厂,不考虑新厂或代工厂,新晶圆厂是为长期目标(99.9%以上保真度,数千量子比特)考虑的,现有工具大部分无法重新用于8英寸或12英寸产线,需要大量新资本支出(数亿美元),前提是代工模式不可行或公司需独自承担,正在寻找更简单、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86][87] 问题: 关于计划采购的工具是否可升级,以及公司对代工厂的能力要求 [89][90] - 回答: 新工具与现有工具类似,应该是可升级的,公司需要的代工厂能力包括处理超导量子计算特有的材料(如铝、钽)和工艺(如约瑟夫森结),这些在标准CMOS代工厂中并不常见,正在探索为超导退火同行服务的代工厂是否具备部分所需能力 [89][90]
IonQ(IONQ)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6: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实现创纪录营收3990万美元 同比增长222% [5][24] - 营收超出指引区间高端37% 为公司史上最大季度营收超预期幅度 [5][24] - 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为4890万美元 [26] - GAAP每股亏损为358美元 其中与非现金权证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亏损为每股299美元 [27] - 调整后每股亏损为017美元 管理层认为该指标更能反映持续经营业绩 [27] - 截至2025年9月30日 现金及投资余额为15亿美元 10月完成20亿美元融资后 模拟现金余额增至35亿美元 [28] - 将2025年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106亿-110亿美元 同时重申全年调整后EBITDA亏损指引为206亿-216亿美元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量子计算业务保持强劲势头 第五代Tempo系统已提前三个月投入运行 其计算空间比当前完全商业化的Forte系统大约26亿倍 [6][8][9] - 量子网络 传感和网络安全产品家族通过收购Vector Atomic极大扩展了潜在市场 目前有超过10亿美元的提案正在进行中 [9][20][21] - 量子安全能力获得市场认可 采用其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客户通常不会出现在数据泄露新闻中 [41] - 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 增加了订阅型经常性收入流 并能够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销售 [33][3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业务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最近一个季度约70%营收来自美国 30%来自国际市场 而一年前业务几乎全部在美国 [25] - 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 包括澳大利亚 意大利 北欧 韩国 印度 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5] - 在欧洲市场取得显著进展 包括参与瑞士日内瓦的首个城市级专用量子网络项目 该项目涉及CERN 劳力士 瑞士政府和学术机构 [2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战略定位为全球首家量子平台公司 提供从量子计算 量子网络 量子传感到量子安全的完整解决方案 [10][16][23] - 通过收购牛津离子学和Vector Atomic加速技术路线图 并证明预期的协同效应 [9][18][20] - 拥有超过1100项已授权和申请中的专利 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知识产权护城河扩大了30倍 [11] - 在技术路线图上领先竞争对手五年以上 目标是2028年实现1600个逻辑量子比特 2030年实现80000个逻辑量子比特 而主要竞争对手的目标是到2033年仅实现2000个逻辑量子比特 [15] - 采用半导体制造方法 利用现有代工厂和成熟制程节点 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扩展速度 [19][29][56] - 全球供应链专家AT科尔尼验证了其200万量子比特机器的物料清单低于3000万美元 单位经济性无与伦比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量子技术现在就已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 因为当前经典加密技术已不足以应对威胁 [33][35][41] - 公司在国防和经济安全方面被视为美国和北约日益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10][52] - 西方盟国决心在量子空间竞赛中获胜 公司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52] - 第四季度营收预计将比第三季度更强劲 打破了公司往年存在的季节性模式 [31] 其他重要信息 - 实现了历史性的世界纪录 两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9% 这是实现完全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里程碑 [11][19] - 完成了对牛津离子学和Vector Atomic的收购 并完成了2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6][11][28] - 成立了IonQ Federal 并任命了包括前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局长罗伯特卡迪略在内的高级安全审查人员组成领导团队 [6] - J雷蒙德将军加入董事会 他是自1947年以来唯一一位在两个军种担任四星上将的军官 并在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创立了太空军 [6] - 任命了新的关键领导层 包括来自摩根大通前全球量子计算负责人的马可巴斯托斯担任IonQ意大利首席执行官 以及拥有超过三十年技术 国防和公共服务经验的迪娜科斯塔担任首席企业事务和政府关系官 [1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第三季度营收超预期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核心量子计算业务与平台其他部分各贡献多少 - 营收增长得益于公司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销售单一产品 所有产品整合在一个平台下使公司能够成为一站式商店 [33] - 增长是量子安全解决方案 经常性收入流和量子计算业务持续势头的累积效应 [34] - 量子计算业务势头继续保持过去四年的增长轨迹 公司并未停滞不前 第五代机器现已上市 第六代机器将于明年推出 [34] 问题: 对DARPA QBI项目B阶段选拔的信心如何 - IonQ团队和牛津团队都从DARPA团队获得了非常积极的反馈 但对选拔结果仍需等待DARPA领导层的正式宣布 [36] - 对技术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并获得了非常积极的技术反馈 [36] 问题: 目前哪些应用领域最受欢迎 哪些在2026年看起来最有前景 - 应用领域存在商业空间和政府空间的重叠 例如电网优化 Golden Dome项目等 [38] - 在国防领域 从物流 维护到量子网络化计算等多个方面都有应用 并且战略不仅针对美国 还包括五眼联盟和北约 [39][40] - 量子网络安全和QKD在今天极具相关性 因为黑客攻击正在发生 公司的安全客户通常不会出现在数据泄露新闻中 [41] - 公司的解决方案对于财富500强企业未来几年的路线图规划至关重要 [42] 问题: 关于潜在的数亿美元甚至十亿美元级别交易的实现时间表 - 解决方案的衡量方式与单一产品销售不同 公司现在能够提供集成解决方案 [43] - 这类机会需要几年时间执行 随着机会逐步形成并叠加 且公司是唯一具备条件抓住机会的企业 前景非常可观 [44][45] - 建议不要立即将其纳入财务模型 待2026年初提供指引时会进行更多说明 [44][45] 问题: 牛津离子学收购的时间线和技术细节 其芯片是否会用于2026年推出的第六代计算机 - 2026年技术开发路线图中的256量子比特设备基于电子量子比特控制架构 并在本季度早些时候的技术原型中演示了4992%的量子比特门保真度 [46] 问题: 运营费用趋势和已发行股份数量 - 公司计划继续增加研发和创新投入 以及市场进入投资 [47][48] - 还将投资于确保供应链 制造能力 代工厂和IT基础设施能够扩展 以支持巨大的客户解决方案机会 [49] - 到年底已发行股份数量预计在35亿股左右 这反映了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投资 [50] 问题: 政府停摆对即将到来的交易的影响 以及与QNext合作的进展 - 公司作为国家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受到美国政府停摆的实质性影响 对继续作为大西洋两岸的优先合作伙伴充满信心 [51][52] - 当前所有项目均获得资金支持 工作 开票和付款照常进行 [53] - 关于QNext的问题建议线下讨论 [54] 问题: 自从讨论256量子比特计算机以来 客户群体是否有变化 - 客户对公司的路线图以及执行能力表现出极大兴趣 特别是能够以更低成本 更高计算能力和更低能耗提供解决方案的总拥有成本优势 [55] - 电子量子比特控制平台能够利用现有代工厂实现比其它技术更快的扩展 [56] - 由于公司的规模和地位 全球兴趣日益增长 赢得计算革命的关键在于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最大功率 最低能耗和最小空间占用 [57] - 公司将自身视为量子领域的英伟达 是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也是商业化领域的领导者 [58] 问题: 关于自有卫星及搭载技术的部署时间表 - 公司目前有一个量子陀螺仪正在轨道上运行 这些技术是近期的 产品化的 经过太空测试的 并正在尽快向全球客户部署 [60] 问题: 对竞争对手Quantinuum发布Helio系统的看法 - 应用性能的关键在于有效错误率 公司的物理量子比特性能现已显著高于任何竞争对手的逻辑量子比特性能 [61] - 公司的系统早已上云 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新的电子量子比特控制技术使用标准芯片半导体制造 提高了可靠性和可制造性 [62][63] 问题: 超越最强大超级计算机对收入增长的潜在影响 - 从技术和能力角度看 这将产生指数级增长 解锁的应用和用例基本上是无限的 [64] - 2026年的256量子比特产品 其原始计算能力相当于10^20个NVIDIA H100 GPU 功耗约为10亿太瓦 相当于地球总发电能力的10亿倍 这些系统将比人类未来数百年可能建造的最大超级计算机更强大 [65] - 从2026年到2030年 物料清单增长非常有限 关于收入增长的具体指导将在公布2026年全年业绩时讨论 [66] - 公司正处在历史的临界点 以实用 可靠 可交付且价格合理的方式实现这一愿景 [66] 问题: 收购牛津离子学对营收增长贡献的披露是法律要求还是实质性的 - 披露是法律要求的 但收购确实使公司的路线图加速了两年以上 使解决方案能更快上市 并能利用半导体生态系统 使用成熟的128纳米等节点 成本更低 产能更易获取 无需在台积电等争夺产能 [68] - 2026年营收的核心是第五代机器 256量子比特机器准备就绪后也会尽快部署 从第五代到256量子比特的过渡是无缝的 [69] - 解锁的潜力是无限的 公司将专注于最重要的应用 并与合作伙伴共同交付其他应用 [70]
Fed's Miran talks why he wants rates to be even lower, Trump's tariff case goes before SCOTUS
Youtube· 2025-11-06 03:02
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主要指数出现反弹,道琼斯指数上涨约9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10个基点(约0.51%),标普500指数上涨310个基点(约0.31%)[2][3] - 尽管出现反弹,但过去两日市场仍下跌约1.5%,芯片股市值蒸发约5000亿美元[3] - 纳斯达克100指数内部分化,Alphabet、Meta、Broadcom等股票反弹,但英伟达和AMD过去两日均下跌3%[4] 科技行业动态 - 比特币价格出现波动,一度跌破10万美元/枚,过去两日下跌约3%,但年初至今仍上涨约10%[5] - 芯片股面临抛售压力,尽管英伟达业绩超预期且上调指引,但仍未能满足市场的高期望[4] - 量子计算公司Rigetti Computing实现技术突破,推出36量子位系统,双量子位门保真度达99.5%[88][89] ETF投资策略 - 主动管理型ETF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监管变化后创新加速,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和阿尔法生成的新工具[8][15] - 被动型ETF适合获取市场贝塔收益,而主动型ETF可通过基本面研究在特定行业或主题中寻找超额收益机会[12][14] -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科技行业及其衍生领域,包括半导体、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生物技术和媒体公司[18][23] 餐饮行业趋势 - 麦当劳通过推出5美元和8美元套餐等价值策略应对消费放缓,第二季度美国同店销售超预期[57][58] - Cava下调全年销售增长预期,从6-8%降至3-4%,主要因25-35岁年轻消费者面临学生贷款偿还和住房成本压力[31][32] - 行业出现整合趋势,现金流健康的品牌可能通过投资门店体验和运营效率获得市场份额[64][68]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但委员会内部存在分歧,部分官员支持更激进的50个基点降息[105][130] - 关税政策影响显著,今年前九个月关税收入达1950亿美元,小型企业面临成本压力难以吸收[75][81] - 劳动力市场呈现分化,大型企业就业增长强劲,但中小型企业就业数据疲软[106][107] 企业财报亮点 - Rivian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受益于成本削减措施,但维持全年亏损预期不变[27][28] - Humana第三季度调整后利润超预期,但医疗成本上升带来压力[28] - Unity Software第三季度业绩和第四季度营收指引均超预期,股价上涨[29]
Small Cap Stock Rockets: Top 10 IWM Holdings' Eye-Popping Rally
Benzinga· 2025-10-31 02:12
iShares Russell 2000 ETF (IWM) 近期表现 - 过去六个月IWM前十大持仓股出现爆发式上涨 所有成分股均实现三位数涨幅并吸引零售投资者关注 [1] 主要持仓公司表现 - Bloom Energy Corp (BE) 作为IWM最大持仓公司 股价自4月以来飙升超过615% 公司专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于分布式发电和绿氢生产 近期因突破性商业胜利和创纪录季度收入受到可持续基础设施等增长型投资者关注 [2] - Credo Technology Group Holding Ltd (CRDO) 股价同期上涨近300% 公司专长于数据中心高速连接解决方案 业务受超大规模企业投资AI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推动 [3] - IonQ Inc (IONQ) 股价上涨超过120% 公司为量子计算领域领导者 股价上涨源于量子计算商业化进程和对量子优势的热情增长 [4] - Fabrinet (FN) 股价自4月以来上涨114% 公司受益于科技行业顺风 [4] - Oklo Inc (OKLO) 股价上涨近500% 公司致力于为AI数据中心开发先进核电站 股价受该热门行业推动 [4] - Kratos Defense & Security Solutions (KTOS) 上涨164% [7] - Nextracker Inc (NXT) 上涨超过140% [7] - Rigetti Computing Inc (RGTI) 上涨367% [7] - AeroVironment Inc (AVAV) 上涨超过140% [7] - Sterling Infrastructure Inc (STRL) 自4月以来上涨超过150% [7] 行业趋势与市场影响 - IWM前十大持仓股表现显示小盘颠覆性公司不再仅是投机性标的 已成为零售投资者青睐的投资选择及投资组合重要增长引擎 [6] - 整体科技行业特别是AI基础设施、量子计算、可持续能源等前沿领域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力 [3][4]
Rigetti Could Be Palantir 2.0 — Quantum's Defense-First Disruptor
Benzinga· 2025-10-15 02:50
公司战略转向 - 公司最新战略转向专注于政府尤其是国防和能源领域的需求 而非金融客户 [1][2] - 公司首席执行官明确表示 当前由政府资助的国防和能源等领域正驱动更多需求 [2] - 此战略与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早期依靠国防合同发展的路径相似 [1][3] 业务进展与订单 - 公司获得价值570万美元的Novera系统新订单 预计于2026年交付 [4] - 新订单标志着量子计算正从研究访问阶段转向拥有基础设施的阶段 [4] - 随着美国 欧洲和亚洲政府将量子计算纳入其安全与能源战略 公司定位自身为主权级系统的关键硬件提供商 [4]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公司认为 一旦“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和算法突破”推动该领域接近量子优势 金融和制药行业的需求将加速 [5] - 在量子机器学习或化学模拟领域的单一突破可能引发多行业的需求激增 类似AI模型从实验室到企业必需品的快速转变 [5] - 国防合同可为公司多年的研发提供资金 并在商业应用规模扩大时使其成为可信的量子计算骨干 [6] 行业定位与类比 - 公司的发展轨迹暗示其可能遵循与Palantir类似的模式 即先服务政府复杂需求再将其专业知识商业化 但竞争领域是物理而非数据 [6] - 公司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的量子基础设施平台 当前由国防资金支持 未来由技术颠覆驱动 [7]
EXCLUSIVE: Rigetti Turns Contracts Into Credibility On Its 4-Year Quantum Roadmap
Benzinga· 2025-10-09 19:31
公司财务与业务进展 - 公司获得2025年总额2100万美元的合同,展示了其在实现1000+量子位纠错系统目标方面的切实进展 [1] - 2025年合同包括多个具体项目:两套Novera系统总计约570万美元、一份580万美元的AFRL合同、一份548万美元的芯片制造技术联盟合同、一份价值350万英镑在英国NQCC部署36量子位系统的联盟合同以及DARPA QBI项目A阶段最高100万美元的合同 [8] - 投资者可关注公司雄心勃勃的四年收入路线图以及这些合同所代表的从试点合同到长期量子抱负之间的切实桥梁 [3][6] 技术路线与核心能力 - 公司专有的Chiplet架构已经过验证,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的100+量子位系统将实现相同的保真度 [5] - 结合内部超导量子芯片制造厂Fab-1,公司旨在扩展量子位数量的同时保持高保真度,Fab-1有能力支持研发以实现技术路线图预期的量子位数量和保真度目标 [5][6] - 公司拥有涵盖所有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以及合适的文化和人员,以维持高创新水平并按照路线图交付成果 [4] 行业竞争与合作伙伴 - 公司通过与Nvidia合作及利用Chiplet技术,旨在量子竞赛中超越IBM和Google [4] - 公司与Riverlane合作,在其部署于英国NQCC的36量子位系统中集成后者的纠错堆栈 [8] - 公司获得了来自AFRL、DARPA等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合同,显示了其在推动超导量子计算和芯片制造技术方面的认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