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ellite Navigation
搜索文档
解码“人工智能+北斗”的武汉实践
长江日报· 2025-08-29 08:32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武汉北斗产业规模达339亿元 同比增长31% 成为中部最大产业集聚区[3] - 2024年产业规模达640亿元 同比增长14.3% 2025年有望突破800亿元 2026年冲刺千亿规模[8] - 开放道路里程超3379公里 覆盖面积居全国首位[11] 技术创新突破 - 梦芯科技逐梦系列芯片尺寸降低50% 功耗降低40% 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 支持全球6大卫星导航系统[4][5] - 近三年突破10余项卡脖子技术 北斗星地协同增强定位达国际领先水平[5] - 专利授权量超5600件 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5% 其中70%涉及人工智能技术[6] 产业链生态建设 - 集聚300余家北斗企业 含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5家上市企业 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位置服务全链条[8] - 光谷北斗产业园集聚200余家企业 新洲"星谷"形成星箭研产-地面设备-应用服务产业链[8] - 投资3.8亿元建设珞珈创新港产业园 目标吸引百家上下游企业[8] 应用场景落地 - 农业领域实现厘米级定位 每亩农田减少化肥使用量20%[7] - 智能驾驶领域数百台自动驾驶车辆常态化运营 早高峰通行效率提升40%[10][11] - 无人机物流航线10余条 调货时间缩短至20分钟 智慧农场水稻增产近20%[11] 战略发展定位 - 武汉被列为北斗产业发展5大热点区域之一 目标成为全球时空智能创新策源地[11][12] - 规划推动80个北斗产业应用项目 与AI大模型/5G/室内定位技术融合赋能工业升级[9][11] - 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新赛道拓展"AI+北斗"应用空间[12]
科创板IPO终止7个月后,重启上市辅导备案!
搜狐财经· 2025-05-12 20:39
IPO辅导备案进展 - 公司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申请,并于2025年5月9日获湖南证监局受理,辅导机构为中泰证券[1][2] - 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5月8日,参与辅导的证券服务机构还包括国浩律师(长沙)事务所及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 公司历史IPO申报情况 - 公司曾于2023年5月申报科创板IPO并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同样为中泰证券,但于2024年9月26日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申请而被终止审核[3] 公司业务与行业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无线电信号的生成、测量与处理,业务紧密围绕卫星导航和航天测控领域[4] - 主要产品分为导航仿真与测试评估、时空安全与增强、航天测控与地面测试三大业务方向[4] - 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思博伦、盟升电子、坤恒顺维、航天环宇[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分别为14,417.22万元、24,284.81万元和28,503.70万元[4] - 2021年度、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57.18万元、7,618.3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5.03万元、6,302.71万元[4] 客户集中度与主要客户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比例分别为58.18%、53.93%和47.25%[4] - 主要客户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4] 前次IPO募投项目规划 - 前次科创板IPO募投项目包括“产品升级及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拟投入总额为5.08亿元[4][5] - 各项目具体拟投入金额为:产品升级及产业化项目14,035.32万元,研发中心项目23,771.7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3,000.00万元[5]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湖南国科防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4.21%的股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