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人才

搜索文档
提效软件研发,AI Agent好用吗?
36氪· 2025-10-21 16:32
2025 年是 Agentic AI 应用的元年,AI4S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能 提升效率在行业内形成了高度共识,但在企业落地上面临了不少挑战。那么,AI Agent 实施 中有哪些"真坑"与"实锤"?AI 又是如何重塑"需求 - 开发 - 运维"全流程的呢? 近日 InfoQ《极客有约》X AICon 直播栏目特别邀请了趣丸科技运维总监刘亚丹担任主持 人,和中兴通讯资深需求教练和 AI 教练王玉霞、蚂蚁集团高级前端技术专家郭华翔、趣丸 科技基础架构组负责人黄金一起,在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 2025 上海站即将召开之际, 抢先窥见 AI4SE 的下一站。 部分精彩观点如下: 以下内容基于直播速记整理,经 InfoQ 删减。 刘亚丹:当前的 AI Agent 在研发体系中,到底是一个"聪明的助手",还是一个可以自主决策的"同 事"?它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传统研发的链路(需求 - 设计 - 开发 - 运维)正在如何被 AI Agent 改造? 郭华翔:以前端领域为例,今年在思考产品定位时,我们提出的概念是"AI 协同研发工具链", ...
“三分钟热度”,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虎嗅· 2025-08-29 10:47
下面这两种类型,哪一种更符合你? 第一种:兴趣比较窄,对一件事情能够投入长期的精力去专注钻研,把它做好,但对其他领域比较漠不 关心。 第二种: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容易对许多事物产生热情,但在一件事情上往往难以保持专注,很容易浅 尝辄止。 传统的观点往往会认为前者更好,擅长前者的人也更优秀、更杰出。而后者往往会被冠以"做事不专 注""不自律""三分钟热度"的帽子,认为这是一种需要改掉的毛病。 这种观点有道理,但其实并不尽然。 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纵向策略",把后者称为"横向策略"。 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 在我看来,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使用合适的策略——也就是我之前反复讲过的"T 型人才":一方面在两三个钻研的领域上有一定的积累;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对其他 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涉猎,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 这可能是应对未来最好的一种类型。 为什么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未来的时代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技能。 传统的社会需要的是"一技之长",要求你成为一个更庞大的系统里的一环,满足系统的需求。但现在, 随着越来越多产业的升级和新业态的出现,我们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技能了。 ...
美团前高管转战AI:3-5年AI或淘汰中低端码农
36氪· 2025-04-21 11:36
大语言模型影响与机遇 -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比历代任何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都大 可能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科技机遇[1] - 美团前副总裁包塔辞职创办北京奇点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研发搭载大模型的儿童AI智能硬件[1] AI人才市场现状 - AI人才争夺战已趋白热化 企业以千元日薪争抢实习生[2] - 顶级人才溢价是必然但红利期有限 AI编程能力进化或在3-5年内冲击中低端程序员岗位[3]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 兴趣教育是长期主义 成都七中通过兴趣班和超前投入(如建机房、引入拨号上网)为学生提供发展环境[4][7][8] - 未来需要从"T型人才"转向"π型人才" 即在两个垂直领域都有深度并能交叉创新的人才[13][14] - 培养"π型人才"需要先建立专业深度("一竖") 再拓展跨学科视野("一横") 最后发展第二个专业领域[14][15] AI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 AI可成为24小时在线个性化导师 提供生动有趣的知识讲解[9] - AI生成内容能力(如三秒钟生成优秀作文)考验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能力[9] - 教育重点从"解题"转向"出题" 从关注答案正确性转向理解原理 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9][11] AI时代能力需求变化 - 人的核心价值从"执行者"变成"决策者" 需要培养提出问题能力和创造新可能性的能力[11] - 需要掌握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依赖工具本身[12] - 建议培养对AI的兴趣 多动手实践(如开发智能小游戏) 掌握基础知识以理解AI原理[17] 企业方向与产品定位 - 北京奇点灵智科技聚焦3-8岁儿童AI智能硬件 通过兴趣驱动方式让小朋友在玩中学习[5] - 产品核心是用AI不断激发孩子兴趣 让孩子踏在兴趣点上学习而非填鸭式教学[5]